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我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即:举行国际和平集会,举行“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特别展开幕仪式,举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史(1985—2010)》、《历史的告白——影像100的见证》两本书在宁首发仪式。
“不能忘却的历史”特别展开展
昨天上午9时许,“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特别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临时展厅开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等为展览剪彩揭幕。
此次展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中国受害劳工联谊联合会、台湾高金素梅办公室、台湾人民文化协会、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花冈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展期为60天。
本次展览分为日本强掳和奴役中国在日劳工罪行、日本殖民统治和奴役台湾人民的罪行、日本枪口和皮鞭下的南京劳工三个部分。展览通过大量的图片、文物和历史资料,揭露了日本在1874年至1945年的侵略战争中,为了支撑和扩大战争,对占领区人民所犯下的罪行。其中包括:强掳中国劳工从事繁重的劳役,甚至将中国战俘和普通百姓运往日本本土,驱使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劳动;在“志愿”的名义下,日本强制征召台湾青壮年,甚至妇女、儿童,从事战争劳役,充当炮灰;强制中国战俘在南京等地的战俘营为掠夺中国资源充当苦力,数以万计的中国民众被夺去了生命。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淡化这段残酷的历史,中国人民和日本有正义感的人士为了维护历史真相、讨回公道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秘书长默面先生,花冈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长田中宏先生,花冈事件遗属、中国被掳受害劳工联谊联合会代表周长明先生,台湾高金素梅女士,台湾人民文化协会理事长吕正惠先生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际和平集会悼念遇难同胞
昨天上午8时许,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广场举行南京国际和平集会,沉痛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多万遇难同胞,祈祷世界和平(如图 本报记者 崔晓摄)。与往年的和平集会不同,昨天,还是全国哀悼日,为表达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活动主办方临时增加了一项内容,参会者集体默哀,向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敬献了花圈。
参加集会的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来自日本的“日本铭心会·南京第25次友好访华团”、“神户·南京心连心会第14次访华团”和“长崎日中友好希望之翼访华团”、“大阪府立学校在日外国人教育研究会”、“日本紫金草合唱团”等和平友好团体。孟加拉解放战争纪念馆执委塔拉齐·阿里先生以及中国受难劳工联谊联合会、中国受难劳工联谊联合会支援会、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代表等各界人士300多人参加了集会。
台湾人民文化协会的代表、台湾高金素梅女士也专程前来参加了此次和平集会。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致辞中说,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在这里举行国际和平集会,体现了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意愿。只有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实现世界持久的和平。
集会上,与会的日本和平友好团体代表先后发言。中日双方人士宣读了和平誓言。
》》》记者见闻
2000多人死在“浦口战俘营”
“真是不看不知道,侵华日军在南京还欠下了这样一笔血债。”家住鼓楼区大方新村的马清华,今年72岁,抗战爆发时他随父亲从南京逃难到了重庆。马老昨天带着全家人来到“不能忘却的历史”特别展,“看看在日本枪口和皮鞭下的南京战俘劳工的辛酸历史”。
据了解,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1940年,日军南京碇泊场司令部在长江北岸的南京浦口镇,修建了“三井码头”和“华北码头”,作为掠夺华中(山东枣庄、安徽淮南、马鞍山运来的煤炭和铁矿石)矿产资源的主要转运基地。1941年建成后,先后从北平、上海、太原、武汉、芜湖等地战俘营,押来4000多名国民政府军、八路军、新四军的战俘,以及从安徽、江苏掠来的民工在码头充当苦力,称为“浦口战俘营”,每天将2000多吨煤炭和铁矿石装上海轮运往日本。在日军枪口和皮鞭下,南京战俘劳工遭受了残酷的奴役和迫害,短短几年间,先后有2000多人死在浦口战俘营旁的坝子窑。
当年日本监工创作了反映中国劳工苦难的巨幅画作
在所有展出的上千件作品中,一幅“花冈暴动·惨剧曼陀罗的图”美术作品,不仅尺寸最大,画面艺术水准高,视觉冲击力也最强。这幅画的作者,是一名当年看管中国劳工的日本监工。
这名监工叫志村墨然人,1923年出生,今年87岁。昨天,记者在展览现场见到了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通过翻译,志村介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劳动力短缺成了日本国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日本企业的极力推动下,日本政府开始有计划的实施强掠中国劳工计划。1945年,自己在北海道鹿岛足至川办事处工作,作为一名监工,亲眼目睹了中国劳工受虐待的情形。
“虽然60多年过去了,但这段悲惨的历史画面始终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志村老人说,花冈位于日本秋田县北部,是当时强制中国劳工135个作业场中的一个,有979名中国劳工被押解到花冈铜矿做苦工。1945年6月30日晚,中国劳工不堪忍受非人折磨,发生暴动,日本警方出动2万军警围捕枪杀,共有418人死亡,制造了闻名于世的“花冈惨案”。
“后来自己良心发现,决定创作这幅作品。”为此,志村走访了许多中国劳工幸存者,采访许多日本监工,创作了这幅高2米多、长近4米的画作。该作品在日本东京展出后轰动一时。“这次来南京展出,也是表达对中国人民的一种谢罪,真心希望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2次赴日拍摄中国劳工照片
昨天,摄影家张国通的作品《历史的告白——影像100的见证》在宁首发。该书用摄影记录历史,用影像留存见证。通过近200幅纪实图片,实现了他的一个心愿——用影像告诉人们,应该记住中华民族的血泪历史。
为了出版《历史的告白——影像100的见证》,张国通先后12次东渡日本,采访拍摄了数万张弥足珍贵的图片,用镜头记录了日军侵华的铁证,传达了中国劳工的愤怒声讨。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张国通说,自己一次次到日本采访,所见所闻,心情非常沉重。中国战争受害者追讨历史正义诉讼十分艰难,日本教科书里对侵华战争历史的歪曲掩盖,靖国神社右翼分子的丑恶表演……在日期间,每一件细微之事都让他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摄影家,还原历史真相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张国通说:“这本书选择在南京首发,因为这里是最合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