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牡蛎礁筑起鱼类新“粮仓”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人工牡蛎礁筑起鱼类新“粮仓”

2010-08-23 10:04:02     标签:小升初资讯

黄金航道和多样生物可否居于同一条河流?在日前世博会国际组织联合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展厅举行的《河口航道生态》专题片首映式上,观众们看到了一个“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长江口——据农业部东海水产研究所监测,自长江口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长江航道范围内的大型底栖生物物种数量由2003年的6种增加至去年的31种,日渐丰富的“口粮”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鱼儿重振家园。

底栖生物的迅速恢复,得益于一座新生的人工牡蛎礁。10多年前,为保护深水航道,长江口南北两岸建起了长长堤坝。扎根于江中的坝基不经意间改变了水下的居住环境,原本松软湿润的泥沙“床垫”一下子被密不透风的石块所取代,黄泥螺等生活于泥沙中的底栖生物一时间没了栖身之所,鱼儿们也跟着挨饿。

眼见着航道与水生生物“争地争粮”,东海水产研究所教授陈亚瞿想到了以石为家的底栖生物——牡蛎。在水体食物链中,它既是凤尾鱼、刀鱼等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又是藻类等浮游生物的捕食者,将它们置身于富营养化的长江口,还能净化水质、预防赤潮。2002年起,长江航道公司与东海所连续几年在航道岛堤附近开展大型底栖生物人工放流。不多时,超速繁殖的牡蛎大军牢牢占据了两岸堤坝的“脚跟”,用其密密匝匝的身体为鱼儿们铺就了一张快乐生长的“温床”。

目前,这座人工牡蛎礁拥有的生物量长期稳定在100万吨左右,成为包括中华鲟在内的长江口鱼类新“粮仓”。有专家感叹,这里的生活环境甚至赶上了条件优越的保护区。鱼儿的乐园同时也是一台超大“肺活量”的生物过滤器,牡蛎礁的水质净化能力相当于一座日处理能力约2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此外,航道建设每年产生的数千万方疏浚土中,40%被用于吹泥上滩,营造自然湿地,为各类河口生物提供产卵场和栖息地。

这几年,不断改善的水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逐渐“唤回”了曾经远去的河口水生生物。“江浙沪人如今能吃到大量大闸蟹,应该感谢2004年的那次放流。”陈亚瞿回忆说,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长江口的水生生物资源一度面临匮乏。2004年,2.5万只中华绒螯蟹在长江口放流,第二年,河口的蟹苗资源得到显著恢复,此后江苏等地大量的蟹苗和大闸蟹产量逐年增加并保持相对稳定。

点击显示
上一篇:博士生暑期“造书”忙
下一篇:家长开学给孩子买文具有讲究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