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

2010-12-20 16:14:54     标签:小升初资讯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开朗吧!

失败乃成功之母。事实上,只要家长悟透了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在对待孩子的失败或者错误时,就会多几份理性了!

任何以否定性的评价来对待孩子失败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面对孩子的失败,给予必要的同情和鼓励才是必要的。

茜的儿子杰6岁,看小朋友都去溜冰,也缠着妈妈买了一双旱冰鞋,让妈妈带他去练习。杰被场上大孩子优美的溜冰动作吸引住了,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转向、偶还做几个漂亮的动作,杰心痒痒的,便跟着学了起来。然而,杰每次想做一个稍微复杂的动作时,便会摔倒在地。杰越来越生气,最终,他愤怒到极点;坐在地上,把新鞋脱下来,使劲往远处一扔,便哭了起来。

这时,杰突然发现妈妈也穿了溜冰鞋在溜冰,踉踉跄跄的,比自己要滑稽多了。快到杰身边时,妈妈的身体终于失去了平衡,也摔了一跤。杰和妈妈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妈妈看着杰说:“瞧,妈妈还不如你呢。”杰懂事地把妈妈扶起来,又高兴地溜冰去了。

杰妈妈用心良苦。但她的良苦用心又似乎与众不同。她不是对孩子一番大道理,鼓励孩子站起来继续下去,更不是对孩子的失败感到失望,甚至奚落孩子。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站起来,孩子,你并不差。不多的话语,但却使6岁的杰受到了莫大的鼓励。

当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大胆进取、独立思考、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等方面的能力。

可是,我们作家长的往往在家中不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怕孩子出现什么失误,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在学校里,我们的老师急功近利,不是让孩子在尝试中去学习,而是填鸭式地灌输,讲究立竿见影。这些孩子都当配角当惯了,小小年纪就已被一道道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心灵(这难道不可怕吗)!每做一件事似科非要给个规定不可,如此下去,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建构起主动、进取的精神呢!!!

在李跃儿的美术中心。学生在做泥塑。“做什么呀”“老师,我们怎么塑呀?”。。。。孩子们都眼巴巴的看着老师,等待着答案。李跃儿说:“我们是自由创造,塑什么都行,想怎么塑就怎么塑。”“孩子们,今天能不能痛快痛快,放开胆子做?”“能”孩子们答道。然后欢呼雀跃地投入到制作中去了。

很快,孩子们的作品就一个个出炉了,让人感到十分惊讶的是,那些泥土竟在孩子们的手中活了,五花八门的题材,形态各异,极具动感。。。。这一切都折射出了一个个心灵的影像,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解开了无形的绳索,释放了他们那稚拙纯真但又深不见底的想象力!

试问,有多少教育者在施教时鼓励孩子大胆出错?!许多教育者都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有多少教育者或教育机构能让孩子经历过由自己做主探索——失败——再探索,直到成功?

多少孩子饱尝过过程之后的欣喜,以及欣喜所带来的无穷的动力?因此,当家长在埋怨孩子为什么胆小,为什么不爱学习,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时候,是否考虑到正是自己的“不失败,无错误”教育剥夺了孩子的这些特质呢?

失败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博士提醒诸位家长,“孩子碰到挫折或犯了错误,我告诉人,这里面一定藏了宝贝是你看不见的。”

“没有失败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器。”大多数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尽可能不犯或少怨错误”“你不能失败”,殊不知,这样的“紧箍咒”钳制了孩子的头脑,做每一件事,都怕有错误,为避开错误,甚至干脆不做。

孩子们睁着一双无知的大眼睛,对各种陌生事物充满新鲜、好奇,并不惜“以身试法”,不断探索这个未知世界。合理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就可以使他们的创造萌芽不断生长。

西方人之所以善待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就是为了保护孩子那种对世界的惊异和新鲜感,善于接受新思想而不为既定的行为方式所束缚。

“失败直通新发现。”我们坚信,“一个只会问为何失败而不会问如何做对事的人,不是一个好的沟通者”,我们认为在沟通时,讨论的方向是要直接解决问题,而非强调问题。

“怎么又没有做好”在中国家长看来,这种斥责是为警告孩子少犯错误。但美国人却不这么认为:美国加州一所幼儿园的小朋友描绘自己幼儿园的画中,有一张画得十分离谱,无论怎么看,也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建筑。该园的教育学博士看了几分钟后,忽然明白,原来孩子画得是鸟瞰图,他说:“这是一种新奇的控索,责备对它十分无力,这个错误里面孕育着对未知事物的答案。”

“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就。”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会告诫孩子:“没有错误,不失败,你就有了成就,彻底长大了。”我们也学习一下,西方人教育孩子,要常常换个角度看待孩子们的错误和失败,把措误和失败作为一种起点,作为一种激励,引导孩子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不要因你的成就沾沾沾自喜,要对无知作出反应和行动。”

点击显示
上一篇:掌握好批评的火候
下一篇:十类妈妈让孩子更幸福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