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南京三文举办了南京小升初首场咨询会。
南京三中文昌校区的校长和老师们做了精心安排,十多位一线骨干教师加班,带孩子进行了四项特色科技活动体验,校长亲自带队接待家长,为他们解答小升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孩子和家长跟随三文的老师见识了奇妙业余无线电世界,有些孩子还小试身手学习了莫尔斯电码。
同时三文在小升初咨询会现场接受了报名现场。
南京三中文昌校区的2012年小升初咨询报名现场,家长在抢号牌
家长手里的获奖证书
深入校园 带你全面看三中
文昌校区是南京三中唯一初中部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南京三中),始建于1902年,现有高中部和初中部。文昌校区(文昌巷63号)是南京三中唯一的初中部,现有34个班级,1400多名学生。作为百年名校的公办初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市区优秀青年教师35人,高级教师占45%。“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学校希望通过三年的初中生活,能帮助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个人才能和创造性的道路。
课程改革培养出一批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为三中的题词。从那时起,三中就开始了课程改革,业余无线电项目近年的发展见证了学校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1992年,三中业余电台成立。已与100多个国家的2万多个业余电台进行过通讯联络。2007年8月26日,学校业余电台成功实现了中国学生首次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天地对话”。2009年12月26日,学校率先建立“全国首家中学生业余卫星监测站”。2010年元宵节,学校作为主会场成功举办了“两岸四地共希望”卫星通联,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反响。2011年再创佳绩,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两个团体第一、一个团体第二、个人男子全能第一、女子全能第一以及5个单项第一。学校通过将特色项目纳入课程、开设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兴趣,挖掘潜能,培养出了“江苏省首届青少年发明家”刘峰等一批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
女排、游泳、管乐团、美术教育名扬国内外
学校特色项目名扬国内外。体育方面:三中女排十五年来9次获得全国冠军,28次获全省冠军,6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获5次世界冠军1次世界亚军。游泳项目也是学校特色,2011年我校代表江苏省组队,参加在包头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3名参赛运动员夺得9块金牌,13块银牌和铜牌,共夺得总分256分,占江苏代表团参赛总成绩的三分之一,为江苏省代表团夺得全国冠军立下汗马功劳。艺术方面:学校管乐团是南京市中学生第一管乐团。从初一到高三,管乐团有梯队建设。2008年,学校管乐团参加在荷兰举行的世界比赛,夺得银奖。2010、2011年我校合唱团蝉联南京市中学生合唱比赛初中组最高奖特等奖,盛虹老师获得最佳指挥奖;学校已形成完整的美术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每年高考都有一批同学被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等艺术院校录取。
家长最关心的三大热点问题
校长告诉您
昨天,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校区郭蜀宁副校长亲自接待了家长们,记者整理了家长们最关心和最有共性的问题,相信这也是其他正在面临小升初的家长最想知道的情况。
1、大家都知道南京三中文昌校区是老三中的初中,这些年学校的办学质量到底如何?
答:学校教学管理严谨有序,中考质量上乘。吕天纵校长连续两年获得南京市校长质量管理奖。2011年高考连续第8年荣获南京市教育局高中绩效评估一等奖。2011年中考再次荣获白下区学科质量一等奖。680分以上尖子生人数、达四星级高中投档线610分以上人数及班均分在全区公办校中遥遥领先,初三(10)班徐佳茗同学是白下区唯一一位700分以上的同学。
2、我们家孩子成绩不错,当然想让他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请问你们是如何让优秀的学生有进一步的发展?
答:我们校区秉承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培养基础加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们的目标。目前,除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每学期开设排球、海模、业余无线电等2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纳入课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此外,学校还有传统的四个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和爱心节和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在基础知识上有所长进,更主要的是拥有可持续终身发展的各种能力。学校的科技、体育特色将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
3、现在很多民办初中比较热门,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的公办初中,您觉得三中文昌校区有什么办学优势?
答:和其他初中校相比,我校在学生初、高中的衔接上会更好一些。我们一开始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初中三年,也会顾及到学生进入高中后的需要,在课程设置、学习习惯培养、学校活动等多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有利于学生进入高中缩短适应期。同时,初中、高中老师相互渗透、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中学6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