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南京奥数网:新学期开始,对于不少小学六年级家长来说,悬而未决的小升初政策的等待之下,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今年已经开始收取材料的几所名办初中登记门槛纷纷要求“全优”,其中郑和外校明确标出报名条件必须五、六年级“9个优”。名校对小学生素质报告书“全优”的青睐,让众多家长对“全优”趋之若鹜。
回顾近几年来南京小升初择校现状,重点中学渐渐倾向于将“全优”设定为小升初择校登记门槛。针对这样的现象,日前,南京某知名小学校长撰文《“全优”的“优”与“忧”》,这位校长接受了记者专访,讲述她眼中的“‘全优’之忧”。
何谓“全优”
小学生素质报告书一学期要41个优!
在这篇《“全优”的“优”与“忧”》一文中,这位长期在小学教育一线奋斗的名校校长解析了她对这几年一个新的名词的理解——
近几年,南京小升初的家长们的希望与幸福往往被“全优”所左右。所谓的“全优”即《我的成长脚印——小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上每学期的“我的学习”(二)一页的成绩均为“优”,四五年级的成绩最为关键。这页成绩涉及到的科目有品德与社会,语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校本课程……其中每门学科有“平时”、“期中”、“总评”三栏,不包括“校本课程”有41个成绩,其中语文有11个成绩之多。
网友对“全优”的家长版解释:小升初,学校要求的小升初的全优是这样的:从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上半学期止,语数外平时、期中、期末都是优秀,为大全优;从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上半学期止,语数外总评都是优秀,称为小全优;一般学校都是看总评的,小全优就可以了。当然,您的孩子如果是大全优,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大全优有困难,可以争取小全优,也就是孩子的平时一定要拿优秀,期中和期末有一个为良(只能有一个良),总评还是可以为优秀的。
“全优”,意味着一个孩子在一学期里要囊括41个“优”,意味着这个孩子必须得是个全才和通才。为这41个“优”,要战战兢兢一个学期,如履薄冰四五个月,提心吊胆一百多天,踮着脚,捏着汗,屏着气,是这样的日子!
“全优”之苦
为全优,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变了”
为了小学生素质报告书上有漂亮的“全优”,似乎人人都变了。这位校长记录了以下自己在学期末遇到的3个镜头,均纠结于一个关键词——“全优”。
情景一:小学生每学期自己来要“优”
学期末,是老师们最为忙碌的时节,一切都在收尾。既是老师又是行政的我,还有一个个会议等着,脚不离地。会议开始,领导在布置工作,我偷偷出来倒点水,一个男孩拖着书包,手里拎着个大本子,垂头丧气地站在墙根,看到我出来,赶紧贴过来:“李老师,我想问问你……”说着,他举起手中的大本子——《我的成长脚印》,我立刻明白了。“这学期,你给我打了一个良,我想……”
又是他,此情此景,我瞬时想到上学期也是这时候也是他,来找我为了“全优”理论。
我打开电脑,把这学期各项平时成绩一览表给他看:“好,你自己看吧,看看老师为什么给你个‘良’。”没想到,他居然凑近了,仔仔细细地审视起来,并指出:“《补充习题》这项分数,我后来补过了,你没有给我加分。”他倔强地指出。我一听,大为光火:“好好好,给你加分,你说加多少,加了你就可以‘全优’了吗?你这成绩,老师已经手下留情了,只给你一个‘良’,你还不满足?”
“我觉得你可以给我‘全优’的。”他依然不依不饶,顽强地争取。“如果我给每个孩子‘全优’,那还要老师做什么?还要考试做什么?那‘全优’还有意义吗?……”我几乎怒不可遏,“为什么你每学期都来找我要‘全优’?”“我妈妈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你现在还有什么要说的?”我长长呼出口气,觉得自己过于激动了,口气缓和了些。他低下了头,想说什么,又咽下去。“我还要开会,你可以自己回家吗?”他点点头,低低地说:“可以。”看到他如此沮丧,我又有点于心不安:“这样吧,到家后你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给老师吧,不然我不放心。”“好的。”说着,他更加无奈地拖着书包走出去,书包里似乎装满了更多的失望和委屈。
情景二:校长办公室“要优者”众
新年后,春季学期开始了。
“请问校长在吗?”
“什么事?”
“我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家长,想请教校长一个问题。”
“请说。”
“我孩子五年级时,美术得了个‘良’,现在我们要做材料,听说一定要‘全优’,您能帮我们改一下吗?我孩子一到六年级就这一个‘良’。请您帮帮忙!”
……
省略号里是作为校长苦口婆心的解释,我想,任何一个明白事理的人都可以想象校长会说些什么。
这位家长并没有完全死心,又喋喋不休地为他孩子的这个“良”反复解释着,但结果可想而知。
镜头三:为得“优”,体育组也变成了“香饽饽”
体育组一向是家长罕至的办公室,很少有家长主动找体育老师询问个什么,临近学期末,体育老师在班级里宣布了本学期同学们的体育成绩,于是,体育组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你为什么给我孩子体育平时成绩得个‘良’?”
“这孩子几乎每节体育课都不遵守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的话一点也不听,也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那你平时怎么不找我们?”
“这位家长,我让孩子带过信的,不信您回家问问。”
“我不管,反正我不知道。要不,你把平时的记录拿给我看。要是拿不出来,你就得给我改成‘优’!”
面对家长的死缠烂打,体育老师显然不是这位家长的对手,于是他请求班主任救驾。班主任与体育组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番鏖战,终于平息了事端。家长走了,老师们好像经过一场大战,疲惫不堪。
对话校长
逼孩子“全能”,压抑个性成长
记者:您认为,为什么如此之众的家长对“全优”趋之若鹜,如临大敌?
校长:这问题,最可信的回答我觉得应该从家长那里来,我不是记者,没有权利去采访,但想到一个变通的法子,可以上网转转。我听说小升初火了本地两个教育论坛,其一是西祠的“小升初之旅”版,其二是E度教育论坛南京站的“小升初”专区。我曾进去看过,记录了以下几个代表性的观点:
网友A:如果全优全三好,二话不说收材料;如果你没有全优全三好,有别的过硬的证书,可能也会收;如果没有全优全三好,有别的证书但是只是二三等奖,只能寄希望于收材料的老师了,有的老师好说话就收了,有的就是不收,还说收下也不会通知你的。
网友B:综观各知名中学报名简章,四五六年级三年各门功课全优俨然已成基本门槛,学校排名、各类奖项、超强特长是跨入知名学校的敲门砖。三年中获得的硬件,以五六年级所获最为重要,六上更甚;六下时,择校工作已开始,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乎,先知先觉者三年级左右开始“上班”,升入高年级后,双休日不是在培训的课堂里,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据传,学生同时上各类奥数班,最高记录达7个。我觉得,从这些最普通的家长心态上去了解,应该能够明白家长为什么执著、强悍地想给孩子要“全优”了吧。
记者:“全优”对于优录名校到底有多大功用?
校长: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理应是中学。有中学校长就直言不讳地表示:教育部门现在对“小升初”选拔性考试管得非常严,在不能考试的前提下,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主要看校内的大考成绩。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知识都比较简单,孩子的水平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优秀,关键是看高年级的成绩,所以四到六年级拿全优中学比较看重。在知名初中的择优门槛上,“全优”成了大多数学校选才的共识。在我看来,中学校长们的回答理论上是有道理的,但倘若“全优”仅仅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自2000年新课改以来,已经运行十多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为人瞩目,成为小升初热点高频的新词;但是,当“全优”摇身一变,成为小升初择校的利器好法宝,它就与功利沾染在一起,也就难再出淤泥而不染。
记者:您认为,“全优”标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校长:首先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失衡。目前的小升初招生模式运行下来,也出现了一些异化和畸形:第一、家长太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资源,所以就要迎合名校这个所谓的标准。可是,初中面向的学生是来自各个区域的不同学校,各个区的荣誉标准不一,学科的评分也是高高低低,有松有紧,哪有绝对公平?第二、如果用所谓的全优全三好来作为选拔孩子的基本要求,后果一,家长要想方设法逼迫孩子“全能”,可是人是有个性和特长的,要求孩子个个是全能只会加剧孩子的负担;后果二,影响小学的教育标准和教育质量。如果小学为了迎合家长、迎合中学,放松要求,把学生变成“全优”,教育的价值何在?若长此以往,出现一些校长、老师为满足家长“要求”被绑架,弄虚作假,有违师德,那就从教育内部出现了本质问题。
记者:那么,您觉得,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什么?
校长:我个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办好每一所学校,引导家长就近入学;任何初中不得用各种名义提前招生,从而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公正公平。
其它声音
不允许考试,也不允许和竞赛证书挂钩
那么“小升初”究竟看什么?
“就我了解,现实中,所谓大全优的要求在南京市是少数热点初中,大部分是小全优,这种‘全优’门槛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实反映了‘小升初’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还并不是主流的。”采访中,南京市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表示,从择校比例看,在南京,大部分孩子其实还是直升中学的。对于一些热点中学来说,如何来选拔择校生确实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小升初不允许考试,南京也不允许升学和竞赛证书挂钩,那么看小学生素质报告书成了有自主招生权利初中选拔生源的一个重要的“官方认可”依据。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会滋生一些新的问题,但是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初中身上。
“小升初择校热,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家长需求旺盛的矛盾。校际的差异是历史和政策形成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就导致升学的竞争加大。但是这样一种矛盾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工作者只能‘戴着镣铐跳舞’。即使初中完全取消‘优录’,那样带来的结果又会有一种新的不均衡,即学区房暴涨。小升初择校热最终问题的解决,在于政府要扩大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均衡,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
“对绝大多数的六年级家长而言,六年级下学期应当采取平常心的心态对待‘小升初’,不要过于紧张或过度烦恼。”南京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丁玉祥副校长表示,因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小升初将进一步限制择校行为,强力推进国家规定的就近入学升学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2013年,抱有择校想法和意向的六年级家长将面临相关政策的约束。“一般各区、县小升初招生政策的出台大约在四五月份,家长主要需要关注媒体发布的小升初信息。”
为了保护这位校长所在学校的孩子升学不受影响,我们尊重这位校长自己的意愿,决定不公布这位校长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请读者谅解。
【推荐阅读】
2013年南京重点中学小升初招生简章汇总
南京民办初中小升初报名悄然开始 区三好区优秀“吃香”
2013年南外小升初自荐材料投递注意事项
2013年金陵河西小升初自荐材料投递注意事项
2013年郑和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自荐材料投递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