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教育局决定,2017西安民办小升初摇号,不得笔试选拔。至此,从2012年开始的小升初选拔性考试被彻底叫停。
论及此事,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讲:一方面,《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小升初考试原来就是违规行为,必需取缔;另一方面,实行了五年的小升初考试无疑是在政策上送给民办学校很大红利,一旦取消,好像是从民办中学口中抠掉一块大肥肉,阻力不会小。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设置了一年的缓冲期。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一律实行“就近、免试”。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任何形式的小升初考试,好比,2014年1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然而,从2012年起,西安市一直举行民办初中入学选拔性考试。去年5月28日小升初考试引起家长的极大关注。据了解,每年全市大约一半以上的小学结业生参加小升初选拔性考试。
这种考试,其最核心毛病是把政府应尽的一部分义务甩向了市场,加剧了上学难、上学贵。《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也就是说,政府财政必需足额保障义务教育所需相关费用,不得留有缺口。而每年5月份举行的小升初考试无疑是引导家长把孩子提前送进民办中学,缓解了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压力。高额的学费收入诱导民办中学不停扩大办学规模,同时,“本钱”的魔力驱使民办中学狠抓办理,学生考试分数相对高于一般公办学校也不足为奇。比来几年,小学生参加奥数、奥语培训班在西安已司空见惯,应试教育在小学阶段逐渐推向极致。长此以往,由于“本钱”天性难移,一方面个别民办中学可能滋生“恃宠而骄”的心理:追逐利益最大化,忘记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义务,甚至忘记了育人的根本。另一方面,少数教育主管官员又认为,反正有民办中学撑着,财政全面保障不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无所谓,娃们上不了公办可以高价上民办。所以,上学难、上学贵就应运而生。
小升初选拔性考试在面上造成了公办中学和民办中学的不均衡发展。西安的民办中学相当一部分是公办学校改制而来,“五大名校”更是如此。他们是国有资产创办起来的,又依靠国有的品牌进行扩大规模的,既像公办学校一样享受体制内的种种福利,又能实行市场化的收费机制。他们优越感很强,而公办中学却有差别程度的“自卑感”。有公办中学校长感慨:“民办中学5月份以考试选拔招生,我们7月份划片就近招生,尖子生全被民办中学提前选拔走了。没有尖子生的引领,学风、校风很难提高。”一个极为普通的西安市86中,十年前曾经出过全省高考状元,现行的中学招生体制下,能出一个碑林区的高考文理科前十名已几无可能。
在本年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陈宝生部长说,教育界“奇葩”的事情都是政府不负责任的函数。叫停小升初选拔性考试,还公办中学以公平,让其与民办中学一样平等招生。这将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开拓一条宽广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