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还青少年身心健康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减负”,还青少年身心健康

2016-10-28 11:20:23     标签:小升初资讯
“减负”,还青少年身心健康

今年一年,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重点检查督办的提案只有6件,其中就包括“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道“国家级难题”。因为中小学生“不堪重负”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近视眼、神经衰弱、脊柱弯曲等疾病频发,因而刻不容缓需要―――

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书包有3公斤重;一个初中生早6点多到校,几乎12个小时后才回家,晚饭后又忙于作业或回校上晚自习;熬到周末又得去上种种特长班……本该健康快乐成长的青少年,却被沉重的课业压得身心俱疲,患近视眼、神经衰弱、脊柱弯曲等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不排除本市在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市教委发文明确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通过随机督查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杜绝节假日补课……然而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存在,直接损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不使社会深深忧虑。

以分取人使“减负”陷入“两难”

“减负”问题始终牵动着政协委员的心。今年一年,市政协从上千件提案中确定由主席、副主席重点检查督办的提案只有6件,其中“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在市民强烈呼吁下位列其中,这也反映出社会对“减负”的关注。

其实家长和老师们都深知,在学业负担的重压下,现在的孩子失去了许多本该享有的乐趣和健康,可是一旦“减负”又怎么应对高考?真是“两难”选择。

从事小学教育10年的吴老师说,“孩子们累,老师也心疼,但考试制度不变,我们不敢‘减负’。现在高考是指挥棒,从小学开始的每一站的接力棒都要跑好,否则会影响高考成绩,向家长也没法交代。所以只要高考制度不变,只要还是用分数衡量人才,这‘负’很难减。”

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孩子几乎天天晚上开夜车,早晨比我出门还早,真担心他的身体。但今后孩子要在社会上立足和竞争,不就是要靠分数吗!所以我又打心眼儿里希望老师多布置作业,抓得越紧越好。”

针对老师和家长对“减负”的看法,市一中高级教师、市政协委员王晋堂说:“老师和家长的这些矛盾心理是正常的,也很好理解。‘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多年来的近50个文件缘何未能“减负”

“减负”明摆着是件好事,推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多少年来教育部门先后为此发过近50个文件,但实践中总是不能解决问题,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每年都有政协委员从不同的视角关注这个问题。

“‘减负’喊了多年,为什么减不下来?”王晋堂委员说,“根子在高考,‘高考长一寸,负担向前进’!问题的产生不仅在于学校或家庭,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传统观念和现行用人制度、分配政策等深刻的社会原因。”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师、市政协委员陈伟华的看法是:“分数、排名和升学率的竞争使得学生的负担减不下来,老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北京的中小学教师中,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不在少数。”

“现在的家长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一旦取得一些成就,就认为这一经验也适合下一代的教育,孩子只要稍许休息,家长就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委员说,“各种各样补习班的诞生,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老师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另一方面来源于一些家长潜在的陈旧教育观念。”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部主任史朝委员认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加剧了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和升学上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结果,尽管老师和家长都是不得已的选择,客观给学生造成的负担愈发沉重。陈伟华委员说:“学校、老师、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负担过重的状况继续下去,而我们今天思考这个问题,也并非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想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委员“出招”纷纷指向要害问题

市政协委员在为“减负”呼吁的同时,纷纷以提案的方式郑重“出招”,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并一针见血指向要害问题。

石晓玲委员在《深化首都教育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提案中建议:公办义务教育取消入学考试,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不应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惟一标准;中小学校应取消“实验班”、“特色班”、“奥数班”等各类性质的教学行政班。

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教师田晓君委员建议: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增设“厌学率”指标,敦促学校对学生适当“减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晋堂委员希望市教委尽快出台新的《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以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议“高考的考试内容不得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范围”,这样“有利于中学教学,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减负’是一道国家级的难题,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单独解决的。但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要尽自己所能在北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实践证明北京一些学校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实效。”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国义表示,市政协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小学生“减负”,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创造和谐的环境。

教委力促学校均衡发展,改革招生制度

委员们的建议受到市教委的高度重视。据悉,从今年10月起将启动初级中学均衡发展建设工程,力争用3-5年的时间办出200所人民满意的初中校。作为教育均衡的具体措施,市教委还规定:“特级教师,市、区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定期到郊区农村培训教师、指导教学工作”,“城镇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市级骨干教师,应有到郊区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另外,市教委还将逐步尝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不科学的教育行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加以解决;招生时,适当推广部分区县把优质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给区内所有初中校的做法,减轻择校等“增负”因素的影响;逐步对中、高考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今年的中、高考已尝试改变单一知识水平的考察,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高校招生中推行多元选择、自主招生选择的办法。

编后

到底怨谁?

读完《“减负”,还青少年身心健康》后,看到政协委员如此强烈关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着实让人高兴,但心中仍有一丝压不住的无奈。受教育本是件好事,但眼见中小学生苦不堪言的现状,明智的人们又提出了“减负”,说白了就是不能因无限的学习,搞垮一代、两代、甚至三代青少年的身体!

目前情况可谓学生痛苦、家长抱怨、学校无奈,而教育的现状却在谁都不愿意的情况下继续坚挺,形成了认识上谁也不愿意,行动上谁也不敢不愿意的“怪圈”。这到底怨谁呢?政协委员们分析得一针见血,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关键是现有的教育、考试、升学制度等只能导致目前的状况!若再佐以当今招工、用人、提拔中的一些弊端,又有谁敢从小就给学生“减负”呢!同时,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单独解决的,正如有委员所说“这是一道国家级的难题”。好在全民已在认识,能行动的已在行动,希望汇细流以成江海,最终促动全局,稳步实现切实“减负”。

点击显示
上一篇:7日一回头:自立的初中生VS“断奶期”的大学生
下一篇:不能只是到了教师节才记得感恩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