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对话中学生:尽量减少额外的应试负担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周国平对话中学生:尽量减少额外的应试负担

2008-10-24 09:15:27     标签:小升初资讯

前不久举行的 “周国平与复旦附中学生谈学习”专题讲座上,周国平还与学生就 “中学生怎样学习和读书”进行了对话、交流,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精彩、什么叫娓娓而谈、什么叫深刻,让学生们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

[对话实录]

体制化的教育会扼杀人的天性

怎样才能保存人的两种天性?

同学1:您在2002年提出的两种天性,一种是爱玩,一种是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您也认为现在的教育体系对两种天性有一定程度的扼杀倾向。那么您认为怎样的体系才能保存这两种天性?

周国平: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任何一个体制化的教育都会扼杀人的天性,当然我们的更严重一点。像爱因斯坦在苏黎世上的大学,那种欧洲的大学自由度要大得多。他认为人的好奇心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完全被扼杀简直是一个奇迹,因为体制教育是针对平均水平,像对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是完全不适应的。他当时了解情况后,决定绝不做一个好学生,他要做一个中等学生,把时间节省下来,在家里自主地学习。

一个理想的体制应该是一个很宽松的教育体制,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同学们大量时间,有一个很好的图书馆,什么书都能找到。希腊文里,“学校”这个词就是“闲暇”。所谓进了学校就是可以闲暇了,按自己的心愿去看书讨论,然后有一批好的老师。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心灵高贵、头脑活跃的老师,由他们去影响学生。不一定总是上课,林语堂说剑桥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把学生们找来,大家坐下来,他翘着二郎腿,抽着雪茄烟,天南海北地聊天,学生们就在烟雾缭绕中受到熏陶。实际上这种熏陶很重要。

怎样培养女儿在应试与素质中掌握平衡?

同学2:周老师,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在你的文章里谈到 “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有些人把这称之为贵人。那么我想知道,到目前为止哪个人是对你的影响最大的?在你的博客中看到那人是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我想知道他对你有哪些影响?第二个问题是,作为一个父亲,你怎样培养你的女儿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掌握平衡?

周国平:我就简单说一下郭世英,当时我的眼界比较窄,世界名著都没看过。当时我到了北大,需要一位导师,郭世英就出现了,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人很可爱,非常单纯、善良。他非常喜欢思考,他总对我说人最重要的就是内心要感到充实。另外,他在我眼前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宝库。

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我的困惑,在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女儿也必须走这条路,在这里怎样形成一种妥协?像那种课外的补习班,包括奥数班,她都没去上。她数学比较好,所以属于学校推荐的名单里。后来征求家长意见时,我说:“你们班那个数学不错的同学上了没?”她说:“上了。”我说:“你上了吗?“她说:“没上。”“那你们俩谁的好一些?”她说:“我更好一些。”我说那你还去上什么?因为我知道这种奥数班无非是把后面的东西提到前面来学,打乱了学习规律,还加重负担。所以我尽量减少她额外的负担。

哲学的意义何在?

同学3:您好,我记得您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哲学家所说的东西都是常人认为没有用的东西,那么您认为哲学的意义何在?

周国平:我说的没有用,是指没有使用价值。按照我们一般的观念,在实际生活中马上就能派到用场的、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哲学是没有价值的。但就像王国维说的:哲学是无用的大用。但是你想这些大问题时,比如人为什么要活等等,你已经从具体的生活中跳了出来。哲学就像分身术,你可以把自我分成两个自我,可以从全局出发,给人定位,不盲目地生活,生活得明白。您怎样看待生命中的偶然性?[]

同学4:读了您的文章,我感到生命中有很多偶然,而且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在您的生活中,怎样做到一种洒脱,就是把那些东西看成身外之物?

周国平:这些生命中的事情很多都是短暂的,无常的。像最近《沉思录》卖得特别好,因为周总理说这是自己天天看的书。这本书的确不错,里面说一个人应该经常用总有一死的眼光来看事物,比如你为某件事情特别伤心,这个时候,你就想一想曾经为同样的事情痛苦过,它到哪里去了?曾经有同样痛苦的人怎么样了?所以,以总有一死的眼光来看事物,你就会和它产生一种距离,就不会那么悲伤。但是他的观点有点消极了,我觉得以生命的无常来看,人生其实是很珍贵的。从这点上来讲,生命的短暂性、一次性,使人更加的积极,要对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我认为人有很多责任,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要有这种超脱的眼光,大家知道我第一个女儿“妞妞”,她因患先天性癌症去世了,如果我没有这种超脱的眼光是走不出来的。所以人既要有积极的一面,又要有超脱的一面。

怎样保持淡然和纯净的心灵?

同学5:我觉得诗人写诗就是用内心最深邃的情感来写,而哲学是一种很冷峻的东西,你会不会把两者混乱起来?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很淡定的人,那么在一个世俗的社会环境下,你有没有保持这种淡然和纯净的心灵?

周国平: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这两方面的混乱是肯定存在的。但我自己认为这两个问题在我这里不是特别冲突,我在写作时,常把哲学冷静的东西作为一种手段来梳理我的情感。我的生活方式使我比较容易安静,我的社会交往就限于和几个好朋友,我的写作也只需要个体,不需要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的生活比较贫乏,但是我觉得挺好。我不擅长于交际,所以我扬长避短,所以这种困难对于我来说不是很难。您对信息时代是怎样看的?

同学6: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了,是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时代,我想问您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还有您会不会让您女儿去多学习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周国平: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做一篇大论文。20年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会有互联网这样的东西,有博客这样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而且可以让任何人都知道。我对信息化时代的评价是积极的,当然人和人的交流方式是变了。那些发黄的纸拿在手上是很感慨的,以后就再也没有了。但是总体上来说我宁可没有手稿,我也要电脑,很方便,可以省很多时间。作为一个作家来说,写完了要改,再抄一遍,寄给编辑。万一掉了怎么办?现在只要发一下邮件就可以了。如何看80后和90后?

同学7:我想问一下,对80后和我们这一代,有什么样的看法?

周国平:我基本上认为对80后的人的争议是一个假问题,不应该对某一代人作出概括,给他一个正面或负面的评价,我觉得这种评价都是很随意的。每一代人都有比较优秀的,比较差的,每一代都是这样。

点击显示
上一篇:学校新规惩罚学生 不交作业上“白榜”引争议
下一篇:调查显示:近八成教师课堂接受学生不同意见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