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孩子们高挂“免玩牌”的背后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育点评:孩子们高挂“免玩牌”的背后

2009-01-19 09:58:35     标签:小升初资讯

漫画/李晓宜

据近日《楚天金报》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在武汉的小学校园里,不爱玩,甚至是“厌恶”玩耍的孩子多了起来,令人匪夷所思。

10岁的晓乐(化名)是武汉的一名小学生,他现在的性格越来越内向,显出不该有的“沉稳”。家长高叫“打球去喽”时,孩子充耳不闻——他宁肯在家看书,也不想出去玩。此外,晓乐对于同学、亲戚发出的外出游玩邀请,一概拒之门外。在老师的开导下,晓乐说了实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母的附加条件开始时刻伴随晓乐的玩耍。只要是出去玩,回来就免不了一篇作文。更为可笑的是,一次他单独去爷爷奶奶家,回来后也被妈妈要求写篇作文……在如此附加任务下,晓乐有点喘不过气,玩倒成了一种负担。

武汉市青少年维权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称,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发现小学患上“ 厌玩症”的孩子不在少数,其中以优秀学生居多。

毋庸置疑,即便是成年人都渴望在工作之余有时间玩一把,而活泼好动、爱玩爱闹更是孩子的天性,能够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是他们成天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现在居然不少小学生患上了“厌玩症”,对“玩”非但提不起精神,这些孩子为何会如此反常?

笔者相信,这些有“厌玩症”的孩子绝非天生就不愿玩,在他们未上学前同样玩得不亦乐乎。即便是现在,他们也并非真正地厌恶玩,而是反感家长在“玩”上施加的沉重负担。每玩一次,就要完成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如写一篇作文、背一篇课文等,甚至连到去爷爷奶奶家这样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也被安排了学习任务,如此“玩”的代价也太过沉重了。玩起来没心情,写起来没感觉,与其这样,不如高挂“免玩牌”轻松一些。

由此可见,孩子们其实没病,真正“生病”的是我们的大人们,或者说是现行的教育方式。希望我们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都能重视这一问题,切实为孩子减轻学业负担,别让“玩”变得如此沉重。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专家建议:学奥数要如何做题,做什么题?
下一篇:2008年教育事件大盘点 大众来指点评说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