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6号,闺女去参加学校的分班考试了,我也安静下来写一些自己的文字。这个月就如同所有的家长一样,基本上是在纠结和等待中一天天的熬过来的。这几天我也陆陆续续地也看了一些关于小升初的帖子,总感觉话没有说透,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遭遇归结在整个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我们总喜欢放大客观因素而忽略个体的努力,其实这样是不合适的。现在我就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一)政策
首先说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很多家长都在说要增加公办学校,办好公办学校,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资源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稀缺资源,鲁迅先生说:物依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是稀缺就避免不了争夺,大到世界各国,小到我们经历的小升初,太原市的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大多数的家长分为两类:一类是志达、师苑、五育、令德;二类是南海、三立、凤凰、文华等等吧,显而易见,这些学校根本满足不了太原的所有小升初的学生,尤其是今年是羊年过后的猴年,同样也无法满足每个小升初家长的殷切希望。其实在多年以前,如何升入这些优质初中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为了满足太原市不同层次,不同阶层升入优质初中的需求,太原市教委估计也是想破了脑袋,琢磨出一个摇号的办法,其实就是在尊重历史,注重衔接双籍一致的条件下,将公办的学位面对全社会进行公开、公平的电脑派位,被摇中的孩子就可以去离家最近的优质初中上学,没有摇中的孩子也会就近分配一个学位。
前面我说过,绝对的公平,其实是不公平,如果太原市教育部门只设计了一种摇号的分配规则的话,那么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没有被摇中,那么他意味将失去选择优秀初中学习的资格,所以太原市教育部门在摇号的基础之上,又设计了公参民学校的选拔规则,其实我是查过资料的,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公参民,因为太原市教育部门早在多年以前取消了公参民的说法,现在大家所说的公参民都变为民办,只不过有寄宿和非寄宿之分。民办的选拔坦言说是讲双向选择的,也是体现社会公平进步的一个表现,首先每一个具有太原市户籍的孩子,不分学区,都有一次选择公参民学校的机会(我自己已经习惯用公参民的说话,以下均公参民代指民办),这就是给万柏林、晋源、小店优质初中不丰富的孩子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其次对于那些非常优秀,但是没有被摇中的孩子,同样给予一个再选择的机会;最后,也给那些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调整学位的孩子一个机会,当然从公参民的学校来讲,如果拿不出优秀的管理和师资,也就得不到优秀的生源,如果没有优秀的生源,想必这样的公参民学校也不过是鸡肋而已。
所以,政策的事情我已经说清楚了,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来诟病太原的小升初制度,我想这里确实有教育制度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看着《新闻联播》长大的,《新闻联播》上说国家控制房价,我们信了,所以我们越来越买不起房子;《新闻联播》上说教育要减负,我们信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却输在了起跑线上。当我们觉得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过后,应该是一个完美初中的开始,后来这个梦想就这么无情的打破了,当我们后悔当初没有早做准备的同时,也就只好诟病现存的教育制度。
达尔文的《进化论》早就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稀缺的资源,在食物链的最顶端的物种数量是最少的(人类除外,因为人类是智慧生物),在最底端的物种的数量是最多的。粉饰太平下,各位失意的家长忽略了生物界最基本的演绎法则,其实整个太原市能够拿到FBS、KD、XES金奖的人加起来不过二三百人,而且很多人都是重复拿奖。当然我也不否认,水至清则无鱼,有人会拿一些资源做交换,但是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自身的努力远比找对合适的路子容易的多,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拥挤。
写到这里,我想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最重要,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其实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瘠,我曾经坐在万达广场的一个角落,观察过经过身边的每个孩子,能让这些孩子安静下来的唯一方式就是各种电子设备,我试曾想过,当电子设备里的暴力游戏整天占用着孩子的大脑,这是否就是各位家长所定义的幸福和减负的童年。当各位家长对奥数指责不断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奥数除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还是孩子升入四大校的最简单的路径。小升初本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的对手不止是你要选择的四大校,还有那些同龄的牛娃们,家长要熟悉和适应这个游戏规则,孩子才能迸发出那耀眼的光芒,与其坐等其成,不如放手一搏。幸福的童年其实没有标准,如果非要加一个标准的话,我想孩子不要有遗憾,同样家长也不要有遗憾,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孩子也要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在最煎熬的8月份里,我们家仨经常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全家同心,其利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