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本市小升初跨区审核报名的最后一天,虽然跨区择校仍是家长关注的热点,但受跨区“门槛”提高等因素影响,今年跨区择校的学生明显呈下降趋势。
“今年由外区县转入西城的小升初毕业生没有明显增加。”昨天上午,记者在西城区教育考试中心看到,稀稀拉拉只有几位家长在办理跨区手续,工作人员的数量比家长还多。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办理跨区手续的具体人数还在统计中,但可以确定的是,今年转入西城的学生有所减少。
以往生源“损失”比较严重的石景山、丰台、朝阳等区,今年也出现了“好”势头。据石景山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石景山“流出”的学生约有80多人,比去年减少了10余人。丰台区教委负责人也表示,以往生源外流最多的东高地地区,今年申请“出区”的人数大幅减少,减少幅度平均在50%左右。崇文区教委副主任张金明透露,今年崇文区“出区”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减少。
对于跨区人数减少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说,首先是因为今年各区都加强了小升初跨区管理,使难度增加了。例如,朝阳、石景山和丰台区都规定,双籍(户籍和学籍)在区内的学生不得跨区。部分区县还要求提出跨区申请的家长要提供房产证原件,并且要求房产证户主必须是学生的父母。
“跨区就等于花钱培养了好孩子,却被别人抢跑,哪个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一位中学校长剖析道。
有专家分析说,家长择校态度更趋理性也是跨区人数减少的一个原因。丰台区一所小学的校长说,过去区内的一些家长都是一门心思选择外区的名校,但现在他们发现,高投入并不意味着就有好效果,甚至有的学生高中又回到了丰台。
“以前我们只了解那几所名校,后来才知道原来家门口就有教学质量相当不错的‘黑马’,何必舍近求远。”一位户籍在海淀的丰台家长如是说。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也提醒,目前的跨区登记结果可能会有“水分”:去外区的体改校或民办校,例如十一学校、师达中学等不用做“出区”登记,走“共建”或其他途径也不受制约。因此,最终跨区的人数肯定比登记的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