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深圳小升初多门票考生择校就读建议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6深圳小升初多门票考生择校就读建议

2016-06-21 13:48:31     标签:小升初择校

2016的深圳小升初五大名校的招生工作基本结束了,不少手握几张门票的家长也可能仍在纠结中没有到最后一刻,这纠结就不会结束。

我的孩子今年也是小升初,我也是纠结队伍中的曾经一员。虽然现在自己不再纠结了,但我希望能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以供仍旧没有走出选择困难症的家长参考。

在正式观点之前,需要明确:

1、个人观点有所不同,可以讨论但别争吵。你可以不赞成我的观点,但不需要表现出任何过激的行为,包括跟帖。

2、数据只代表过去,对于数据的解读角度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所以所有的数据只能是参考。

3、影响孩子表现的因素很多,特别是五大名校的考试不亚于一场大考,所以越是成熟的孩子,心理压力可能越大。而身体状况、心情状况和生理状况(特别是女孩子),所以录取只代表及格,但孩子是优秀还是勉强及格无人清楚。就像过了60分就万岁了,但是60、70、80和90的层级是绝对不同的。

4、所有观点仅仅是描述正常状况,那些初中突然开窍之类的,或者突然变故促使孩子成绩巨大浮动的因素均不在讨论之列都属意外情况。

关于五大名校的择校,很多家长认为是为了高中选择初中,甚至为了大学选择高中。战略规划很好,但是战术选择还是需要技巧的但技巧再好也要面对现实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嘛。

1、准确定位孩子的层级,给孩子合适的环境和合适的压力。

影响孩子表现的因素很多,所以越是成熟的孩子,心理压力可能越大,而身体状况、心情状况和生理状况(特别是女孩子),只是影响最终表现的一些偶发性因素,一些表象。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那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孩子的层级。准确的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层级的判断:孩子是60分及格的还是80分及格的,这是孩子正常的水平吗?

前几天听到朋友间传这么几句话,也正是这几句话是我幡然醒悟:有些孩子为了小升初准备了好几年,甚至六年,同样的内容,在深中的家长会上校长也讲过。

如果孩子是拼尽全力才勉强过线的,那么无论任何一家名校的学习进程都可能带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压力,久而久之就变为疲惫,疲惫之后就是落伍。而如果孩子是以优秀的成绩及格的,那么初中的三年,不出意外的话就能跟随整体,进入比较理想的高中,大学。

考入理科强的深中并不代表孩子就是理科强,进入3+2的并不一定比3+3的强,所以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层级。

2、孩子的弱项是什么?继续培优,还是保优培弱?

初中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大多数学科的基础沉淀的过程,所以保优培弱,才能适应未来的高中学习、高考甚至大学学习。不否认五大名校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老师都不差,但是深中理科强就是强,强不只是因为生源本身强,老师也强是不可否认的。但高考不只是数理化,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语文比重增加,综合比例不定,英语一年多考的情况下,即便数学150分,综合差、语文差也不行吧?而且文科类专业未必就是不要数学成绩,理科专业英语就可以差点?研究生和博士都要求一定的外语水平不说,就连经济管理类的学科数学也不能差了吧?统计、分析、财会哪个不需要数学基础呢?英语就更不用说了,相信我们这些家长不少都吃了英语不咋地的亏,也都不希望孩子再像自己吧?

即便出国,相信大家也了解,国外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比中国更高。

3、未来初中三年的目标。

踏入初一开始,以前的牛娃未必就是牛娃了,而五大名校即便重点率都很高,但是能够常青藤的、牛校的、985的也是有数的,其他即便是一本也都只是数字而已,所以孩子能否进入50%、30%或者10%?而且如果真的从鸡头变凤尾挫败了孩子的斗志和竞争力,恐怕

排除内在因素后,来简要的看看外在的数据。

分析数据,就要先看基础:五大名校除了百外和深外外,都有地段生,而深外几乎是囊括了罗湖、福田的大部分优秀孩子,百外基本都是老牌四大挑剩的尽管原关外的很多孩子都只能选择百外,但深中的、实验的招生也掠去了不少。其次,考虑孩子考试的表现来看,考入的10%水平应该不达标,而未考入的10%水平并不会差。那些通过竞赛点招参加考试的,比像深外或者百外一考定输赢的水平也更加稳定一些。所以,有地段生未必是坏事,至少基数大了。

1、中考分数线:从2015年的中考分数线来看,深中、实验和深外基本相差无几,实验第一。所以从选择考虑直升高中的角度来说,实验应该是首选而非深中。

2、中考录取率:高级中学的四大、比深中、实验高,所以高级中学也不差吧,而且高级也有不少的地段生。而南二外等二梯队的学校的四大、十大比例也都不难看,甚至还高过实验呢。特别是十大的比例,这说明四大特别集中的拿下了前20%,后面的80%就不分伯仲了。就像20%的人拥有了80%的财富一样。

3、四大高中的高考重点率:仍旧分阶段的看一下,在全市200名、300名内的,除了高级垫底之外,其他的三个也相差无几。而高中的录取就相对均衡了,即便都是中考进来的,没有过中考的自招生水平应该也不会太差了。

4、大家关注的焦点深中的直升概率是多少?家长会的时候校长表述3+3的也要和3+2的一样,确保50%争取80%,但是有点心机的家长就会发现校长在骗人了除非3+3和3+2的水平后来一样了(如果一样的话要么3+3的家长开心,要么3+2的家长伤心),本身3+2就比3+3强,那么3+3剩下的50%中不少人应该比3+2挑走的50%后段水平要好吧?难道深中高中的招生有问题?放着好的不要要差点的。所以,基本3+2能升70%,3+3也就20%,还有10%要留给地段生。

何况,真的能确保直升么?随着40%的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的政策改革,恐怕这个人数又会压缩了。

所以,又回到了孩子的层级上,如果属于前20%,深中、深外等都不是问题,不管直升还是中考都可以的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如果孩子不属于前20%,那么放宽到50%,这些孩子在任何一个学校都可能直升或者可能再考入理想的学校,概率都很高。如果属于这个之外的,直升和中考的结果一样,属于高风险甚至极高风险

至于接送、租房的问题,其实都是次要因素,凡是择校的家长没有多少都住在名校附近的。按照现在的房价在深中附近租房的话,三年大概需要21万左右,而读百外的成本也至少去到了12万了。中国的家长为孩子多花点钱、多付出点似乎都不是问题。何况随着孩子长大、校舍更新和公共交通的发展,未必一定要租房或者接送。当然,从经济上考虑,百外也是不错的选择嘛。

由于天亮要出差,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的推敲,又怕发晚了给今年的家长做不到参考。所以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讨论,但别争吵。

希望我的观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对小升初的分析能够更加彻底。

根据高考制度改革的进程来看,我们的孩子势必变成了新制度的小白鼠:广东省从2017年开始逐步的改革,到2021年才能形成完整的新的制度,而我们的孩子

广东将改革完善统一高考制度。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广东2018年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考综合改革具体方案将在2018年制定并公布。

六个自选科目中似乎只有物理化学属于理科啊。而且真的自由组合的话,竞争力可想而知了。

点击显示
上一篇:深圳小升初择校奥数杯赛有哪些作用?
下一篇:2016深圳小升初择校解析:罗湖区重点初中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