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下来一想,武汉家长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似乎无药可救,无论培优与否,都摆脱不了交费的命和担忧操劳的心。
武汉家长,喜欢偷偷的培优
我说的这一类家长不是在群里和论坛经常看到的家长,而是部分顶尖牛蛙。他们其实也培优,一小分队为单位,各个击破,很隐蔽的进行学习。不告知外界,原因有二,一来成绩优秀孩子还培优,本身就不科学,二来既然我孩子优秀,那就应该和相当的孩子一起学习,注定孤独。媒体时不时都要吹嘘一下:状元不培优嘛。
这一点,加剧了中等生和中等偏上学生家长的忧心。虽然不被外界大众知晓,但是要仔细去打听还是能知道,只是出于尊重,大家沉默不严。但是这意味,如果我的孩子不培优,一定是不进则退的。
武汉家长,不适应提前空巢
这种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妈妈们,一个星期或者几天不见伢儿,那简直是要了她们的命。各种群里打听消息,各种电话短信咨询。其实现在的孩子,大都知晓责任,城市的孩子更加明白生活的多姿多彩。但是家长们就是停止不住操心。上晚自习,结束了要去接,早上上学,起早做饭外加送着上学,因为孩子上学途中可能有车水马龙,因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孩子上学途中会被各种不确定因素打扰。
父母过多的操心和关心,能增加母子之间的关系,但也容易让孩子毫无隐私。接送孩子,要看具体情况而言,在我们那会儿读书,要翻几座山,小伙伴们还手挽着手,也没有见到被人拐走了,也没有见到孩子早恋了。其实,我想这是因为武汉的家长,提前被空巢了,不习惯而已。
武汉家长,喊减负的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每次听到有人说作业太多了,伢儿们是受苦遭罪,早上6点起来,晚上10点多还不能睡。大家就开始抱团取暖,要国家要政策减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可一旦有这种尝试,一大波家长都站出来反对。当初喊得减负最响亮的是他们,现在担心减负导致学习机会减少造成不公平也是他们。
减负是行不通的。补课是不能停止的。高考是一定要认真对待,努力学习的。
武汉家长,希望上武汉人的大学
因为北京的人,他们的孩子可以上北京的大学。武汉的家长也这么想,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现实。
第一,武汉市学校多,百万大学生。好大学则不太多。何况有的一本偏二流大学武汉家长还看不上。武汉人之所以,不能像北京那样上北京人的大学,是因为武汉市和武大、华科这样的大学关系还无法酝酿出这样的美丽的果实。武大与武汉市政府的高架桥之争,搞了好几年,双方都不让步,哪里能拿到这种造福于武汉市人民的福利咧。
武汉的家长,看不得地市州学生强大
这一点,在今年的高考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襄阳五中获得湖北省文理科双状元,文理科前十名占据不少名额的时候,武汉的家长就开始在网上抄,要教育厅彻查这种小概率事件。认为襄阳高考有可能是钟祥三中的翻版。
认为大武汉的学生就是最牛的,因为武汉市是湖北的省会,认为多年付出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回报,认为这么多年的培优是值得的。可是,有多少人到下面地市州的好高中去看过,那些孩子们学习劲头是武汉市的孩子能比较的吗?我想,是不能的。面对着大城市,城市的孩子,他们的心被外界诱惑的东西太多了。
武汉的家长,个个都能做教育局长
凡是武汉市教育局有新政策出来,第一波站出来的人,绝对是家长们。他们个个都口若悬河,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在网上指点江山,颇有领导风范。武汉市作为教育大市,面对800万武汉市民却没有承担起一个大城市应有的担当,反复折腾着老百姓的神经。暗流涌动的小升初择校,不知道的家长疼不欲生;提前填志愿的中考,赶鸭子上架确定人生;万众瞩目的高考,却没能为武汉家长带来更加实惠的报考条件。
朝令夕改,经历痛苦的家长们,个个都能做教育局领导,而且一定比现在的做得好。只有经历过才懂得武汉的家长的心思。
武汉的家长,想想真是悲哀。已经陷入了这种周而复始的怪圈,似乎无药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