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一位济南小升初家长对孩子小学六年生活的总结,对很多小升初择校家长都有帮助,小编分享如下,供2016济南小升初择校家长参考。
孩子马上小学毕业了,一直想对孩子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做一个总结,决定写个贴子纪念一下孩子由儿童进入少年时代:从学习、特长班、同学圈、课外阅读、身体锻炼几个方面总结一下。
我的孩子是女孩,在历下区一个中游的小学,学习成绩属中上游(注:现在学校不公布期未考试成绩,但班主任会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状况),性格有点内向。我孩子有些内向,不张扬,有表现的机会不会主动。现在倒不怯场,和老师、同学交流起来很流畅,有什么想法敢和老师汇报。学学主持,场面见多了,会从容一些。性格是天生的,和人交流的技巧和好的心态是可以培养的。
学习:
孩子幼儿园上的是公办园,大班开始有英语课、认字及10以内的加减法,没学过拼音,没有上过学前班。给孩子在这所学校报名的时候是那年的8.27号,马上要开学了。我带孩子到学校报名的时候,门卫不让进,在网上查到了学校教导主任办公室的电话,电话约好到了主任的办公室。报名很顺利,主任当场开出了入学通知书。我在和主任沟通的时候,孩子很好奇,主任电脑桌面背景图片不是家里电脑一样的蓝天白云,就给调成了蓝天白云,还打开那个挖雷小游戏,玩上了。我当时很紧张,生怕主任生气,孩子却一副无知者无畏的样子。主任微笑的让一个老师到隔壁给孩子测试一下,一会回来,我见在表上给孩子划了个优,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聊聊学校:
孩子就读的这所学校在历下区排不上号,真多算是中游位置。
几年来到过济南十多所小学,基本上各个区的小学都进去过,学校规模、名气有大小,从硬件来说各个小学很难看出差别(新建的辅仁学校没去过),各个小学都有塑胶跑道,配有多媒体教学,有舞蹈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等,校内环境都不错。现在教育系统的经费很充足,也舍得花钱。开家长会,看到孩子教室的多媒体是那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不是老式屏幕投影,感觉很新奇。学校一个副校长说:历下区的教育经费多的花不完。那口气让这些平头百姓羡慕不已。
聊聊老师:
小学里各个年龄段的老师都有,尤其是近几年补充了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30-45岁这个年龄段的老师很不错,经验丰富,对新事物、新方法的接受能力也不差。年龄太大的老师,接受新生事务的能力差,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应用、课件制作对年龄大的老师是个难题。
太年轻的老师,理念先进但不一定符合实际,教学经验欠缺。面对一些皮孩子,不严厉一些根本管不住。年轻的老师要经过三、五年的工作时间才能有成熟起来。现在一些新建的学校,年轻老师太多不一定是好事。
小学老师也不容易,一些孩子玩皮起来够让人头疼了。一次校外活动,做为家长过去帮忙维持秩序,在马路上列队行走的时候,两个男生嬉笑打闹,人行道上自行车、电动车很多很是危险,说了几次孩子也不听,班主任上去每人踹了一脚,两孩子立马老实了。要是上纲上线这是体罚学生,但有时候说教真不一定管用。
聊聊目标:
2008年国庆节在北京,特意带孩子到北大、清华转了一圈,一方面圆自己一个梦,看看北大、清华什么样子,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一下我国最高学府的氛围。
在北大校园,我给孩子说这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孩子问:这么好的大学,你当初为啥不上呢?当时就汗颜了,只能实话实说了:爸爸当初学习不够努力,学习不够好,你好好学习,将来上北大。
孩子当时把这话记住了,回到济南见了小朋友的妈妈,童言无忌:阿姨,我爸爸当初没考上北大,我要上北大。着实让我尴尬不已。
4年级的时候,我又问她还想上北大么,那时已经懂事了,答曰:能考上就上,考不上也没办法。
前几天我又问,将来上啥大学,答曰:就上**学院。我诧异了:你好孬也得上个山大吧,目标咋就这么低?很老练的回答:不是你说的吗,山大出来不好找工作,**学院出来都能当公务员。
有时大人无意间的言谈影响到了孩子观念。孩子有一个表哥、两个表姐经常到家来玩,表哥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大表姐医学院毕业后进了市级医院,两个人找的对象都不错,工作也稳定,二表姐职专毕业,在济南漂着,经常换工作,找的对象也是打工的。我和孩子妈妈经常感慨:学习不好,工作不好,找对象也难找。有一天孩子问二表姐:姐,你当初咋不好好学习呢?我明白她的潜台词。表姐走后,我说她:咋能这样说话。孩子说:我没别的意思,挺为姐姐可惜的。看来这件事对她影响挺大的,也是个学习动力吧。
家长会:
开学前一天,班主任招集家长开了家长会,讲了家长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只所以讲家长会,是因为开家长会,改变了一个年轻老师的工作。开家长会的时候,女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不到三十岁的样子,看起来脾气很好。小学是划片招生,很多家长是认识的,开会前,很多家长在聊天,教室里嗡嗡的,年轻的班主任说了几次:大家静一静,开始开会了。
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班主任的说话,班主任有点急,拍了一下桌子(这一拍后果很严重,有个家长严重不满意,在下面嘀咕),家长会开的倒也顺利,没有发生意外。
意外的是第二天早晨----第一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聚集了五、六位孩子班的家长,昨天家长会上不满意的那位家长表示了班主任的种种水平低下,不放心孩子交给她带,联合了几位家长找校领导,要求换班主任。
开学第二天放学,孩子放学在路上就说:班主任换成了数学老师。那位年轻的老师只当了一天的班主任。
上学啦:
上学了孩子很兴奋,很喜欢上学,给出了两个理由:中午小饭桌的饭菜味道比妈妈做的好吃,花样也多;有个小女孩(诺)长的可漂亮了,答应和我做朋友。
小饭桌是学校统一订的,好象是米宝宝送餐,三菜一汤一水果,吃完饭有专门的午休床位,加上下午的托管,一个月280块钱,这个价格三年保持没变,只是到三年级时候不能午休了,我估计饭菜的质量后来会下降。后来全国各地发生几起校园暴力事件,教育局统一要求,取消了校内小饭桌。
前几天问孩子,你们班现在谁最漂亮,答曰:没有最漂亮。问:为啥当初认为诺最漂亮?答曰:当初她扎的麻花辫子好漂亮,现在看来好傻。呵呵,也不知道啥时候的审美观变化了。
学习上没有太多的压力,整天乐呵呵的。放学回家的路上是我们俩交流的时间:哪天语文老师让我领读了,哪天数学老师提问我回答对了,都会成为兴奋的理由。小小的心里也会有忌妒心:语文老师整天让某某领读,大粗桑子,一点也不好听。
教育局规定一、二年级不能有书写作业,学校执行的很好。这期间我们也没和班主任做过任何的沟通,乐呵呵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
春节:随着春节的来临,孩子又欢天喜地起来,完全没了考试失利的阴影。寒假作业是一本薄薄的16开的册子,语文、数学在一起。我上学的时候从来不写假期作业,认为没必要写,也不想让孩子写,呵呵。偶尔翻了翻,才发觉现在的假期作业和当初我们上学时有了很大的不一样,完全没有了那些枯燥、重复的计算和写字,而是内容丰富,实践性很强的一份作业,例如介绍了年的由来,春联的由来,让孩子走亲戚时,注意收集不同的春联。
评三好:
第一个期未考试很快就来到了,从来没有担心过孩子的学习,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优秀,在幼儿园从来都是领舞、领读的角色,呵呵。考试当天,一在叮嘱:做完试卷要多检查,不要提前完交卷。
考完试回到家,孩子还自信满满:我一定会拿个大奖状回家。三天后果然拿了3个奖状回来,不过情绪有些低落。
小学一、二年级成绩95分以上是优秀,三、四年级90分以上是优秀,五、六年级85分以上就是优秀。期未评优,一个班30%的学生会被评为三好学生,30%的学生会评上优秀学生,还有优秀小干部、学习小标兵、卫生小标兵、纪律小标兵,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拿到一个或者几个奖状。三好学生必须全优,全班评了15位同学,优秀学生是一个门功课是优、一门功课是良,全班也评了15位同学。
班上考双100的有好几位,孩子数学考了98,语文94,被评为优秀学生,还有优秀小干部、纪律小标兵。
没评上三好,孩子自己也感觉面子上没光彩,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以美术课代表的身份评为优秀小干部,全班45位同学,孩子得了43票,是优秀小干部中的最高票。刚入学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有认识的小伙伴,孩子一个同学也不认识,一个学期下来,能有个好人缘,也不错了,呵呵。
孩子一直不服气:所有的题都会做,就是没考100分。我没见过孩子的卷子,也不知道哪几道做错了,只是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成绩肯定是在班里排在了15名以后了。
作业:
由于上学期期未考的不错,我的心也有些膨胀:在冲一把,说不定能拿个第一呢。给孩子定下目标:这学期未考试要考到前两名。孩子也信心十足,老师布置的作业少,我打听到《黄岗小状元课外练习》不错,语文、数学各买了一本,每天让孩子作一套,量挺大。结果悲剧了,第二学期期未考试,数学93、语文94,两门都是良,没评上三好学生。孩子哭的不成样子,放学我接孩子的时候,郑老师还一个劲的安慰:平时学习不错,这次是发挥失常。
后来我总结教训:孩资质平平,大量的课外作业占用孩子自我总结的时间,基本功不扎实。新学期:
新学期开学不久,便开了家长会。各科老师介绍各自学科新学期的内容及要求家长的配合,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的位置。班主任大体介绍了一下上学期期未考试情况,但没有公布每个学生的成绩,但表扬了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大约就是那15个三好学生。孩子受到表扬,家长心里也受用;没有表扬到的,家长心里难免有些失落。由于孩子吃小饭桌,放学接孩子的时候见不到班主任,这还是第一次和班主任近距离接触。特意等到家长会结束和班主任聊了几句:你家孩子中不溜的,提留一下能上来,要是放松了,可就下去。我心想:没这么差吧,呵呵。
第二学期开始了,由于在家不写作业,也没有特别的辅导孩子的学习,偶尔翻看孩子的作业本,看看错题率,估计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没发现大的问题。在不急不慢中,第二学期期未考试结束了,这一次各科全优,拿到了三好学生奖状,根据成绩,我估计在班里能排10名左右,有进步,我也欣慰不少。
二年级开始的时候,班主任---数学老师换成了年轻的郑老师,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代课老师。孩子喜欢上数学课,因为郑老师提拨她当了副班长。郑老师脾气特别好,但教学经验不足,二年级两次期未考试,她们班的数学在年级三个班中都当了老三,郑老师最后黯然离去。不过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有很大的提升,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未考试,成绩在班里排到三、四名的样子。第二学期开学,竞选班干部。我鼓励她竞选学习委员,我给她的竞选口号是:我不是学习最好的,但我一定会成为学习最好的学生。最后竟然成功了。当了几天学习委员,孩子回来说没意思,啥权力也没有,还不如小组长能收发小组作业呢。一语成谶学习委员只当了一学期。
小学六年,换了三次班主任,每换班主任,都要调整一下班干部。一开始的时候,由于老师对学生不太熟,班干部由老师指定,一般第二学期班干部会调整一下,自由竞选。但大多数孩子不愿意当班干部,当班干部能培养交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有机会我总让她争取一下。
三年级开始的时候,班主任---数学老师换成了孙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位优秀老师,至今认为碰到孙老师是孩子的幸运。语文老师也换成了黄老师---学校的政教处主任,也很优秀的一位教师。
黄老师语文教的真好,讲课有语言魅力(家长听过公开课),三年级开始有作文,每次作文课,黄老师都会读几篇写的比较好的学生习作。一开始,黄老师没读过孩子的作文,孩子憋了一股劲,作文一定要好好写,让黄老师读读。终于孩子的作文在班里读了,孩子高兴的不得了,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语文。
从三年级开始,有了英语课,每学期三节,一开始只读不写,直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写字母、单词,内容很简单。孩子班有几个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外面报了英语课外班,我担心孩子以前没太接触过(幼儿园学的早忘记了),怕英语跟不上,就在二年级结束暑**里给孩子报了个英语班,开学后就停了。我一直认为,学习是学校内的事情,上课不好好听,课后要花十倍的功夫来拟补,不想让孩子课外花太多的时间在文化课上。几年下来,孩子英语在中游偏上,每次也能考个九十七、八分,但班里英语学习最好的两个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在外面报的课外班。有得就有失,别人在课外下功夫了,你不可能不付出,就能超过别人。
特长班:
因为孙老师,孩子的课外特长班学到的东西有了用武之地,下面说说孩子几年来的课外特长班。
1、围棋:孩子在幼儿园学过两年围棋,幼儿园班主任的孩子学围棋,就请了齐鲁期院(可能是这个名字,记不太清了)的一个老师到园里教,一个周两次,一个学期300块钱的样子,主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孩子很喜欢学,进步的也很快,老师一表扬,就更来劲了,很快在幼儿园同龄孩子里下的较好的了,老师建议给孩子报个专业班。幼儿园大班那个暑**,带着孩子转几个专业的围棋培训班,在**附近济南围棋协会,有一位职业六段老师教得真好,不过学费也真贵:我记得一课时50块,一天6课时,一个月上25天,一个月下来得7000多块,08年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3000多块,还不够半个月的学费。那个班一块学棋的孩子家长中,都是**,不是开公司,就是在工商、税务等收入较高的部门工作。权衡在三,经济条件不允许,马上要上小学了,不能、也不想让孩子走职业化道路,只能放弃,两年下来,拿了一个业余三段**书。后来经常让孩子在TOM围棋上下棋,慢慢的就放下了。四年级的时候有围棋培训机构到她们学校推广招生,免费教了一学期,她自我吹嘘在班里NO.1,因为别的同学以前没学过。
2、舞蹈:
一直以为,女孩子有好身材、好气质在同等条件下更有优势,舞蹈一定要学。孩子3岁多的时候,周未在英雄山附近的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报了个幼儿舞蹈班,一个周一次课,学了两学期,每学期300多块钱。练练基本功,学了两个成品舞,感觉不错,只是后来周未实在没时间接送,也就停下了。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在学校附近一个培训学校,又报了民族舞,一周一次,老师是艺术学院毕业的,很专业。每年考一次级,中国舞蹈学院的考级,从**开始,孩子学了三年,考到5级。每学期培训学校都组织一次到外面演出、一次各种机构组织的比赛、六一或者元旦节目汇演,这三次演出加上考级,很好的锻炼了孩子,开阔了视野。四年级的时候教舞蹈的老师换了,孩子不适应新老师,就转到另一家培训学校学拉丁舞,每学期有两次演出机会,学了三年,但没有考级,这个学校的舞蹈老师都是艺术学院的在校学生**,不稳定,几乎每个学期都换,招生情况也不太好,一个班三、五个人的样子,这个学期拉丁舞高级班只有我孩子一个学生,也开课,成了一对一了,呵呵。只是这个学校在家门口,接送方便,素描、小提琴也在这上,教的还不错,孩子也不准备走专业舞蹈的路子,也就凑合着在这儿学了。马上上初中了,正在考虑舞蹈还要不要坚持。
为了应对六一儿童节,小学每年春天都要组织舞蹈队,孩子每次都会参加,参加各种演出。
3、绘画
幼儿园的时候,参加了老师办的绘画班,每周未上半天,一学期200块钱。孩子喜欢画,老师经常说这孩子能坐得住,很难得。大班的时候,获得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省青少年书画大赛儿童组一等奖,这是孩子获得的几十个特长奖励**书中第一个也是最具含金量的一个-----山东省教育厅官方主办的,其它的**书都是民间机构为了敛钱而办的比赛,没有任何含金量,参加这类比赛主要是让孩子锻炼一下,多一次演出的机会,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交上参赛费都会发个**书。幼儿园老师把孩子的一幅画在幼儿画报上发表了,拿到样书,孩子兴奋了好几天。毕业的时候,幼儿园给孩子办了个人画展。上小学后,在一家培训机构学习卡通画,一周上一次,一开始的时候一期300多钱,后来涨到500块钱,学了三年,到四年级的时候,改学素描,一直到现在。现在看来学得早了些,素描很枯燥,过早的学,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建议孩子十一、二岁以后在学。绘画考级考到5级,学素描后没在考级,但经常参加各种比赛。
从一年级开始,当了六年的美术课代表,学校里有个美术兴趣小组,有专业美术老师为几个爱好美术的同学免费辅导,每周一次,坚持了多年。平时有时间,自已在家画上几笔,几年下来,画了有三大本了。不过近几年迷上小说后,画的少了。
只所以给孩子报绘画班,一方面孩子喜欢,另一方面万一孩子学习不好准备走艺术生路线,总得让孩子上个大学吧,呵呵。况且各类设计类专业都要有美术功底,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
4、主持
在那家培训机构学绘画和舞蹈的时候,第二学期学校为了招生,报两门送一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给孩子选了主持。老师是艺术学院毕业的、济南儿童话剧院的专业演员,从发声教起,教得很好,共学了两年。培训学校每年的六一、元旦节目汇演,主持人就从主持班里的学员里出,我孩子就有了上舞台主持的机会。有了这个基础,在小学里也就有了主持的机会。
5、小记者
四年级的时候,《小主人报》济南站招小记者学员。他们**、**做的特别好(后来又有都市女报及济南时报小者采用类似的方式招生),选取了历下、市中几个小学,做好了学校的工作,由班主任推荐、公开考试录取的方式,给人感觉是优秀学生才能录取的印象,每年学费加服装费、及学习用品费近2000元,稍贵的价格挡不住家长的热情,生怕孩子选不上。孩子班有6个孩子参加了选拨,后来孩子和其他两个孩子被录取了,让孩子自豪的是班里一块参加考试的好朋友学霸绮没选上(后来我分析他们录取的标准不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以孩子有没有报其他特长班为录取标准,这样孩子有基础,提高的快呀,呵呵)。
平心而论,这个小记者班还真是不错,授课内容有:写作、主持、礼仪、摄影、采访等课程,有专门的录音棚---类似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的样子,在录音棚里一共上了两节课,每个学生录了十分钟节目,第一次知道主持人的记忆力并不是超人的,他们都有提词器-----就是将主持词放大的显示器,主持人只要对着眼前的提词器读就行了。
小主人报还经常组织学员各种活动:上街采访、到一些单位参观,组织各种游学,采访社会名人等。原想参加他们组织的到台湾、新加坡游学,让孩子看看其他华人的生活状态,但报价真贵,比旅行社的报价贵出一倍,行程路线大多包含一些当地的大学、博物馆等一些免费的场所,感觉不值也就没报。
后来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把参加过小记者培训的孩子组织起来,成立学校的小记者站,要求每人每星期交一篇稿子,坚持了一年,后来不了了之。
6、小提琴
四年级元旦晚会上,好朋友、学霸绮弹了一首钢琴曲,让孩子羡慕不已,回家吵吵要学乐器。钢琴那么贵,怕买了她没耐性,坚持不下来,我让她学点古筝,增加些古典气质(家长的愿望呀),最后她自已选了小提琴。每周一次课,一学期600多块钱。一开始兴趣还很高,每天在家都练,到后来,需要家长的提醒才练,每次练10多分钟。我经常为这事说她,称她为十分钟的爱好,她还不乐意。两年下来,小提琴考了中央音乐学院的8级,我感觉现在考级只是走个形式,只要报名都能过,不过是考级单位创收的一种手段。到现在为止孩子拉出的音乐,我感觉还是噪音,她还不服气。我要求她只要能熟练的拉出三、四首大家熟悉的曲子就行了,有机会表演的时候能说的过去,也给自己增加点爱好、乐趣。
7、硬笔书法
三年级暑假的时候,给孩子报了个硬笔书法班,规范一下孩子的写字,效果还不错。不要求写多么漂亮,只要说的过去就行了,现在社会已经没有多少机会要写字了(急功近利呀),加上已经有报了三个班了,实在没时间了,写字班就报了这一期。现在孩子在班里和期他几个同学一起负责黑板报的工作,写字还说的过去。
8、毛笔字
五年级的时候,有培训机构到学校推广,办了个毛笔字班,每周五免费上一次课,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愿意上,我建议孩子试试,这样免费上了一年毛笔字课,刚会写了笔画,写了几个大字,就放下了。我想闲着也是闲着,小学功课不累,让孩子多见识一下也好。
9、游泳
孩子二年级时候的暑假,给孩子报了游泳班,学的还不错。在一个游泳馆办了个年卡,游一次合20块钱,挺合算的,几年来每个夏天都游个二十多次。前几天对口的初中组织小学生到校园参观,孩子回来说:上初中多好呀,想早一点上初中。我还以为孩子长大了,知道学习了。人家给出的理由是:初中有游泳课和各种学生社团,比小学有意思的多了。
总结:
我自己从农村长大,没学过什么特长班,是个没有什么特长和情趣的人,单位举办活动没有能拿出手的节目。想让孩子学点东西,增加些生活的情趣。从没想让孩子走专业艺术路子,所以报的班大多是启蒙型的,所花费用也不高,几年下来,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利的。几年来,一直保持每学期三门特长课,都安排在周未的一天,一方面方便接送,另一方面省出一天的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玩。
接着说学习:
三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数学老师换成了孙老师。一开学,孙老师就调整了班干部(基本上按学习成绩),同时任命了大队委,五、六个中队委,还有不少的小队长,同时配发了少先队的臂章,就是那些三道杠、两道杠。孩子的学习委员被免了,连小队长也没评上。看道别的同学戴了一道杠、两道杠的,很是羡慕。我鼓励她,好好学习,多和老师交流,让老师看到你身上的优点,你也会有的。
找机会,在QQ上和孙老师聊了两次,孙老师说的很直接:从1、2年级成绩看,你孩子不稳定,成绩忽高忽低,得找找原因。我向老师介绍了孩子粗心、浮躁的毛病,也聊了孩子现在报的课外班,孙老师说:孩子有这些特长,有机会一定会让孩子展示展示。孙老师说到、做到。
从三年级开始,每个班每学期都会主持一次全校的升旗仪式,孙老师把升旗仪式主持人的机会给了孩子,孩子很高兴,提前几天就把主持词背得滚瓜烂熟,在家里模拟试了几次。升旗仪式很顺利,我问孩子在台上紧张么,孩子说:一开始紧张,后来就没事了。从那以后学校的升旗仪式,她们班里的主持人一直由孩子担任。
后来学校组织的旋转舞台,孩子有机会又当了一次主持人。排练的科普剧得了历下区的二等奖,剧本是班里的学霸绮编的,舞蹈是孩子编练的,奖品是一个喝水的杯子,孩子当成宝贝一样一定要让我用,现在还用着呢。五年级的时候,到山青世界搞了一个周的拓展训练,有山师附小、历元学校等三个学校十五六个班的孩子一起,孩子被安排在闭营式上代表全体学员发言,这是场面见的最大的一次。
三年级开始,作业有些多了起来,孩子到家后吃点东西,5点左右开始写作业,到6点钟吃饭前作业基本能写完,一开始语文、数学作业都给检查以下,到三年级下学期,作业就不给检查了,只负责家长签字。晚饭后和一帮小朋友在操场上疯玩,天天满头大汗。
小学的学习内容实在是简单,在不紧不慢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了,期未考试在班里能排8、9名的样子。第二学期一开始,终于当上了小队长。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期未考试发挥奇好,数学100、英语100、语文99.5,这个成绩排在了年级的第一。
四年级开始的时候,又选班干部。我给她分析:班长你争不过某某,虽然这次考的不错,但学习委员你争不过学霸绮,别的没什么意思,你就竞选文娱委员吧。于是竞选上了文娱委员,一直当了三年。也领到了两道杠,但是别的同学已经不稀罕戴了,她不好意思公开戴,很是遗憾。
剩下的日子,学习成绩有好有坏,考的好时能考个班里第一,考的差时在班里七、八名的样子。学习本上不太管她了,她也很自觉。
同学圈:
这所学校是一所平民学校,孩子班里家长基本是工薪阶层,由于附近大单位较多,家长大多数是体制内的人,经常看见我们退休的老局长(厅级)送孙子上学,估计那算是大官了,也有少数家长是做生意的,经济条件好一些。
从一年级开始,孩子的朋友换了几换,到了三年级,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有七、八个,这七、八个女同学基本下包办了学习成绩前十名,那时班里男生没有进前十名的。在四年级的时候,她们朋友圈流行过生日,举办生日宴会,请七、八个同学到饭店里过生日,周未经常给朋友过生日。我孩子过生日那天也请了她的好朋友,孩子很激动,估计会留下记忆。
到了五年级,朋友圈又有了分化,原来几个要好的同学不在一起玩,核心好朋友只剩下四、五个人。
这里要提一下好朋友----学霸绮:这孩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考试成绩六年来一直很稳定在前三名,长期霸占了第一名的位置,从来没有考砸了的时候,孩子也落落大方,很有礼貌。多才多艺,老早就过了钢琴十级,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写小说,我看过四年级的时候她写的小说,那时候的水平达到了初中生一般的水平。那次获奖的科普剧剧本就是她写的。读的书特别多,特别杂。独立性很强,从三年级起,一个人坐十多站的公交车上、下学。在她们班,绮象神一样,不可超赿。另外,绮的视力在女生中是最好的,学习那么好,眼晴一点也不近视,这是个奇迹。
孩子吃小饭桌的时候就和绮相熟,那时估计看绮的眼光都是仰视的,直到后来孩子有几次考试成绩超过了绮,才说:绮不是不可超越的。但在同学眼里,绮永远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绮是她们这个小圈子的核心,经常邀请同到家里玩,策划到动物园、泉城公园、新华书店玩,圈子里还有嘴巴很甜的姝、酷爱画漫画的珊、一头短发的瞳,她们几个学习成绩都很不错,有一段时间,珊的成绩超过了绮。她们一个月组织一、两次集体活动,从来不用大人跟着,玩完了,到KFC、麦当劳、芙蓉街吃上一顿,看场电影,小日子过的悠哉悠哉。小圈子还个特点,都喜欢看课外书,于是乎,孩子看书省了不少钱,大家有书传着看。
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她这几个朋友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