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家长小访谈:我的孩子是如何考上名初的!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牛蛙家长小访谈:我的孩子是如何考上名初的!

2015-11-30 10:57:28     标签:小升初经验

每年小升初,家长们看到考上名校的牛娃时都欣羡不已,但大家不能忽视的是:每一个小升初牛娃的背后都站着优秀的父母。下文是一位小升初牛娃爸爸的经验之谈,供大家参考。

问:孩子的作息时间怎么安排的?

答:早上6:00起床,晚上9点睡觉。白天上学时间没有其他安排,孩子的作业一般在晚饭前就写完了。晚上7:00-9:00为自由安排时间。晚上的学习内容包括英语听力、阅读、吉他练习、文言文阅读、杂书,偶尔锻炼身体,还有每天3道奥数题,周末上一节吉他课。

问:这些晚上的练习,做题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引导的呢?

答: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更准确的说是从小学三年级暑假开始的,当时有了准备小升初的想法,当然更主要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得到全面发展。那时学校的课程内容对当时的孩子来说,明显吃不饱。所以开始自己进行规划,准备资料。当时开始了3项,英语听力、奥数和杂书阅读。

问:刚开始做的时候,孩子会按照安排来吗?

答:刚开始的强度、内容都比现在少很多,所以开始的时候不是很困难。

英语最初是从听迪斯尼神奇英语开始的,都是迪斯尼动画片的素材,很夸张、搞笑的风格,内容又比较简单,所以很容易入门了。后来的开始看电影,这些电影素材,感觉有点耗时太多,才开始自己加工处理的,一开始每段20分钟、每天听2遍,孩子还是很容易疲劳的,所以一开始每天我都陪着,和他一起坚持,鼓励他,大概过了1个月,也就习惯了。习惯养成之后,还需要偶尔提醒坚持。

问:这时怎么启发他呢?

答:这个时候我就放宽了尺度,我说只要你把能想到的各种可能都认真思考了就行了,然后这时候我先看一下题目,然后说我也不会,我先看看答案吧,这样他的心理会平衡一些。我看了答案如果能看懂,我就先问问他是如何考虑的,他的思路,然后在他的思路上指出不足,让他朝正确的方向思考,或者考虑其他的可能性,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孩子的思考模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学校的课程和作业,刚上学时,怎么帮助孩子学习的呢?

答:可能孩子读书开始的比较早,所以学校的课程和作业基本没难度。就是最初的检查作业,我采取了不一样的方法。学校的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在检查作业的时候,从来不直接指出问题错在哪里,只是说这一页上面有错误,自己找一下,直到他自己能找到为止。

还有,就是孩子压力太大,难度太大,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适当妥协,并不总是严格执行计划。比如今天的题太难,1道题做了20分钟,我就会说,今天少做点吧,剩下的题目不用做了。孩子太放松、骄傲的时候,要提醒一下,自己太要求上进的时候,家长要适当减压。

问:上学考试有失利的时候吗,这个时候,怎么安慰引导?

答:有失利的时候,我一般不安慰,表现出一种对分数无所谓的状态,孩子自然就没压力了,就是去年的希望杯考试、初赛和复赛就是2个极端,初赛考完后,觉得题目很简单,高兴的不行,结果一对答案错了3道。复赛考完,其他题目用了半个小时,有道题目用了1个小时没做出来,出来就蔫了,说这次考砸了,没戏了。然后我就鼓励他,说这种题目本来就是超难的,不可能全都会做,总会有不会的,结果成绩一出来,又高兴了,还是二等奖。所以我觉得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一定要淡然处之,最起码要让孩子觉得,你不是特别关注他的成绩,或者说你关注他的习惯、他的努力、他的想法,更甚于关注他的成绩,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发挥。

问:跟孩子学校老师,接触的多吗?

答:我平时和学校老师接触比较少,见面时主要还是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我更注重孩子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情况,成绩倒不是特别关注,当然也知道不会太差,一般老师都反映孩子不是特别听话,对于听话一事,我倒不是太在意,最多就是提醒孩子注意一下。一般不会因为这个批他,因为我觉得小孩本身就好动,只要不是太过分就好,太听话的孩子反而不好。

问:你看过很多教育类的书籍吗?

答:看过一些,但也不是太多。更多的应该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试错,觉得这种办法效果不好,就在换换方法,如果感觉效果好,就尽量坚持。

问:你们经常开家庭会议吗?

答:家庭会议不常开,不过我喜欢和孩子聊天,如果在家吃晚饭的话,几乎每天都聊。

问:大多聊什么话题呢,以孩子为中心吗?

答:通常都是今天上的什么课,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之类老套的话题开始,然后根据孩子反馈的信息,再决定聊天的内容,基本是以他关心的话题为中心。如果想和孩子有良好的交流,最起码对他喜欢的东西略有了解,也就是大人们说的共同话题,他才会信赖你,然后你的建议他才有可能接受。

问:有意见不一致,或者,他特别不听话的时候吗?到动用家法的时候?

答:有家法倒还不至于,孩子的心思比较活,大人真正生气的时候,他会退让。当然,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我也会退让。再不就是搁置争议,都冷静冷静再说。因为生气的时候,无论大人和孩子,都很难听进去别人的意见。

点击显示
上一篇:现在的教育是孩子与家长一起上学
下一篇:中国家长最常喝的“三碗鸡汤”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