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教育部门最近又出了新政策,小学升初中将试行推荐与就近入学结合的方式。“就近”已实行了两三年,家长们好像不太买账,能考的、有关系的,宁肯多跑路多吃苦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所好点的学校,不在乎近不近。
这回一听“推荐”两字,第一感觉就觉得多少得跟特权连在一起。想想当年推荐上大学推荐当工人啥的,在我们那儿,哪都得是大队书记公社干部家里人才行。
推荐优秀小学生上优质中学,推谁谁荐,怎样评估一个小学生是优秀或不优秀?以学习成绩册为准吗?听说改起来也很方便。
记得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开家长会,总能见到不同的老师视那么几位不同的学生跟亲生的似的,其爱意跟随后咬牙批评的学生简直是天上地下。私下里一打听,“亲生的”不是那谁的孩,就是那谁谁的孙,总之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你说那会儿要有推荐的话,能不首选“亲生的”?
前年我儿子升初中正赶上推行“就近入学”,儿子学习中等,考重点有难度,本想这么好的“就近”政策,我就放心了,不管了,北京四中跟我住的院子并排着,才百十来米,没准就"就近"去了呢?可儿子回来说,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择校考试,等待就近分配的没几个,有的同学已考了好几所学校,可算是真正的赶考。敢情就近入学是电脑派位,就是这一片几所或十几所学校,派到那校是那校,并非就是离你家最近的学校,并且还听说“就近”的就别想着去什么好学校,去比较差的学校可能性更大,“就近”政策就像是专门为普通又普通的中校制订的,跟重点中学没啥关系,就算是象征性的有几个名额,也不知哪块云彩能下雨,没准还是为了照顾关系户呢。于是,我急忙带着儿子到附近的一所不错的中学参加了考试,作为补录录取了,因为第一拨第二拨早录过了,并且最终还没有收择校费。后来儿子告诉我,他们班真正派位来的没几个,其余都是择校考试或通过其他方式进来的。
不管怎么说,择校考试,多少还是有公平可言的。尽管有些并不完全按分数,但考完了学校还要面试一回,有经验的老师也多少观察到收进来的学生是否有可塑性。
这一“推荐”可好了,还不让中学参与,也不知到底是以小学推荐为准,还是教育部门说了算?到时候走后门的可就得各显神通了,有权的有钱的有人脉的,有什么本事都得使出来,一点都不会含糊。说是三分之一的名额,我看打不住,明摆着,稍好的一点的学校,“就近入学”已然是徒有其表;又明摆着,谁都想让自己的孩上好点的学校。
我敢断言,试行推荐的路长不了。要么学校别分等级,取消重点非重点,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要分等级,那还真只有一个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