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年的4、5月间,围绕“小升初”产生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占坑、共建、派位、推优等各种词汇让许多普通家长无所适从。当全社会都在呼唤教育公平的舆情之下,“共建”这一被异化的升学特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诟病。
让人欣喜的是,今年北京将严格控制共建生数量,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这部分资源分配得更为合理和科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本市将严格控制共建生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去年。记者昨天从市教委获悉,目前一些区县要求对各学校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子弟的数量和比例进行摸底,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共建生”制度已异化为集体占坑。
本市中小学校招收共建生的人数从去年开始逐步压缩。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控制共建单位的数目和学生人数,特别要治理“假共建”行为。区县教委要统一批准共建单位、协议和学生名单,统一收取共建资金并统筹使用。市教委表示,从今年起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
西城、石景山等区县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并适度减少共建生的招生比例和人数。西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区教委将严格控制、适当减少小升初“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数量和比例,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石景山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初中校与其他单位建立共建关系,须经区教委批准,严格按照比例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共建生总人数要有所下降。东城、海淀等也正逐渐缩减小升初共建生比例。
记者从部分区县教委获悉,尽管市教委要求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但区县教委却依然没有实施细则。他们无奈地解释:“尽管区里可以控制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但现实情况下学校也很无奈。比如某个部门要解决子弟上学而想与学校共建,如果学校不同意,这些部门就会通过日常的检查等工作挑出学校存在的很多问题,学校为了不把精力疲于应付这些部门的检查与纠正只能答应‘共建’。”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几年与优质中学共建的单位与大家通常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人人都想上好学校的大环境下,又加上“小升初”没有统一标准选拔情况下,单位与学校共建成为解决孩子进入好中学的一条捷径。于是,共建的单位就从原来的部委机关发展到现在的各行各业,比如房地产商、中小企业,甚至街道、派出所等也与学校建立了共建关系。据家长介绍,不同单位与学校的共建门槛有所不同,比如共建费用问题,每个学生不同单位之间相差十多万乃至几十万元。
观点
共建生已异化为“集体占坑”
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就“小升初”中的共建生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共建生最初是怎么形成的呢?
王晋堂:共建生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其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政治意义。比如外交部是一个涉外的机构,如果夫妻双方都在国外工作,孩子的教育在缺少家长的监护下可能会受到影响,而身在国外的父母也会希望将孩子放在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受教育,所以单位采取与学校共建的方式,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再比如,很多行业都有的,军民共建,这是军队与地方一直都存在的一种“军民鱼水情”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应该说,最初的“共建”是一个合理、便民的措施,后来饱受诟病是其“异化”的结果。
记者:什么单位能成为共建单位呢?
王晋堂:最初的共建单位要求都比较高,在“小升初”的电脑派位后,这被异化为一种升学的特权,横亘在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平等之外。而为了享有这份特权,与重点校建立共建关系的单位越来越多,一个学校从最初的有一两个共建单位发展到有十来个。共建单位可以简单地总结为,要么“来头大”,要么就是财力雄厚,可以给学校赞助款,将这作为一种福利给员工。
记者:共建生享有哪些特权呢?
王晋堂:分数不够还能录取,就是最大的特权。
记者:共建生将带来哪些问题?
王晋堂:在1998年以后,“小升初”开始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而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进入重点校,这个时候共建就逐步异化了。我们一直说反对“占坑”,但其实共建就成为了最大的“占坑”,而且不是“占一个坑”,而“集体占坑”。
当家长看到共建在“小升初”中享有的特权时,共建单位也迅速膨胀,其中不乏“权钱交易”。在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共建生成为家长意见最大的问题。这是因为随着共建的“异化”,它已经使“小升初”失去了公平。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假共建的问题,共建往往成为了一种不正当入学的最佳借口。部分家长可以疏通学校与共建单位双方的关系,自掏共建费用,然后以共建生的名额进入学校,而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升学中的不公平。
其实,我在此前也说过,无论是“占坑”、“共建”还是其他方式的择校,其实都是教育不均衡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变通的做法,如果教育不均衡的客观情况存在,这些“有办法”的人自然就拥护这种不均衡,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现其优势;相反,如果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了均衡,那么他们也会成为教育资源均衡的拥护者,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孩子也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声音
家长热传小升初共建考试流程
共建生也需要过考试关
这几天,各区县“小升初”政策正通过学校向家长宣读。昨天记者从部分家长处获悉,今年“小升初”共建生工作将在推优生、特长生招生之后正式启动。与往年相比,今年共建生想上好学校的难度也大幅增加。
家长王先生透露,自己所在的单位与一所示范校共建,今年单位的名额比报名的孩子少了近50个。“因为共建名额的紧缺,尽管孩子是共建生,但也需要过考试关。”王先生说,“考试不过关学校也不录取。听说一个单位有14个参加共建学校的考试,结果只有4个学生通过考试被录取。”
目前,家长们之间还热传共建考试程序。“一般在1月至2月份相关网上会公布共建学校,也可直接给工会负责人打电话。”一位家长说,“好学校不少,但都是共建班,而不是实验班,而且考试费很贵。一人只能选报一个学校,考上了要交一定额度的费用,学习成绩好的家长可以考虑做个保底校,成绩一般的家长不妨努力试一试。因为毕竟有一些学校还是很不错的。”
这位家长还详细介绍了一些共建校的录取概率高低以及缴费问题:“某三所中学录取概率可能会高些,某中学的录取很低,据说考上还要交6万,要上共建培训班。不过越好的学校名额也就越少。有家长说,有些学校也就两三个名额,考上的概率其实很低。”
背景
共建生
“共建生”享有一项“特权”,他们上某个中学,不受行政区域、学籍、学生实际居住地、户籍的任何影响。在一些大型的企业,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就近入学,会与多所知名中学建立“共建”关系,为此某些单位还专门成立了“共建办公室”。据悉,某外企公司在北京市有14所共建中学,而一些国家大部委则可能与任何一所学校建立共建关系。
企事业单位子女要想享受“共建”待遇,必须提前几年跟单位申请。单位则根据当年申请的情况,给共建学校提供名单。如果要求共建的孩子数量超过约定的共建学生数,这些想通过共建上学的学生就必须参加“共建选拔考试”。据悉,这种选拔考试结果也相当神秘,既不公布成绩也不公示录取名单。一些单位职工往往为了这个“共建名额”而明争暗斗。
在上好中学竞争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不少单位为了能享受“共建”带来的好处,就会通过单位赞助钱或者物的方式与学校达成共建协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单位可以以为职工谋福利的方式申请专项资金,或者可以根据学校的需求建设电脑教室、专业教室等,从而使单位和学校达成“互惠互利的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