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王晋堂去世 惜别今年小升初筹划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育专家王晋堂去世 惜别今年小升初筹划

2011-04-21 12:56:29     标签:小升初资讯

最新消息:王晋堂4月10日因心肌梗塞去世。

资料图: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

王晋堂简历:

王晋堂,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曾连任14年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从事基础教育工作40多年,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问题的解决方案。王晋堂顾问近几年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500余篇,出版著述十余种。

主要著述有《教育学简明教程》、《打孩子也是一种艺术吗》、《教育:站在市场门口》、《写给考生》等,其中《教育:站在市场门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三项大奖。

同事杨东平博客发文:

4月19日。下午参加自然之友《环境绿皮书》发布会,意外地接到短信,说王校长4月10日因心梗去世了,极为震惊,因为太熟悉又太突然,因而难以接受……

想起14日开小升初问题的策划会,怎么都联系不上他,短信也不回,心想可能是因为他身在北京教育圈,对这一调查有所顾忌。

现在才知道那时他已西去,而且已经火化了! 王老师退休前是北京一中校长,北京市政协委员、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副主任。在出差途中听他说起过个人经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好像是没上成大学,文革期间在郊区农村学校当教师多年。我们是在这些年的教育改革中成为亲密战友的。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改革的投入,一直不辞辛劳地奔波,

想起14日开小升初问题的策划会,怎么都联系不上他,短信也不回,心想可能是因为他身在北京教育圈,对这一调查有所顾忌。现在才知道那时他已西去,而且已经火化了!

王老师退休前是北京一中校长,北京市政协委员、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副主任。在出差途中听他说起过个人经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好像是没上成大学,文革期间在郊区农村学校当教师多年。

我们是在这些年的教育改革中成为亲密战友的。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改革的投入,一直不辞辛劳地奔波,参与各种教育调查和研究,尤其关注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对治理择校热、促进学校均衡有完整的认识和建议。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合作是对各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的研究。

他精力充沛,思路活跃,直到逝世前一直在不断地写教育观察和评论文章,观点鲜明,锋芒毕露,文笔好而且快。口才也好,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字正腔圆,讲话出彩,是媒体最欢迎的谈话者。关键他是一个有真性情的“活人”、“通人”,兴趣广泛、结交广泛,和他在一起谈笑风生,往往会忘记他的年龄。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也说不清他的年龄,是六十多还是已过七十。

他的突然离去,是生活的警示,使我们认知生命的价值和脆弱无常。翻看手机,“王晋堂”的姓名赫然在目,却再也收不到我们的问候了。不忍删去也不会删去,如同手机中梁从诫、刘老石等人的姓名,他还在我们的行列中,是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的老师、朋友……

附:杨东平简历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系中国第一个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副会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朋友向蓓莉博文:

我与王校长相识,是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讨会上。

2005年,他来我们的读书会,和我的研究生王纾、杨小敏一起交流,是啊,他一口生动风趣的京片子,谈北京的拆城墙,谈自己的劳动、谈教育经历……

我这学期初就与他约好,请他来给同学们讲北京教育的口述历史,他爽快地答应了。

3月16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客厅兼会议室,我们和杨老师、中青报的记者和两位家长一起讨论小升初问题……

3月26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持的教育沙龙“从义务教育均衡看教育公平”上,王校长在讨论中谈北京区县教育均衡问题。

4月7日,我请雷颐老师讲座,他回了邮件,说如有时间就来参加。7日,我没有等到他。

王晋堂校长的名字,在我的课程计划里。

历史是与时间赛跑,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应该与他一起,和时间赛跑啊……

下午5点多,给王校长的手机拨电话,“嘟——嘟——”几声响过,王校长的老伴接了电话……

如果一定是这样

那么,让我们如藏族

将离去

视作轮回中,新生命的开端

王晋堂文章:小升初“免试就近”是真是假(2011.3.31)

几天前,北京市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旋即,各大媒体做了报道。有媒体的大字标题是:10年内小升初仍不考试。

这标题让人糊涂,是说过去不考试,今后也不会考试呢;还是说过去虽然有考试,今后不考了呢?按说,重申过去规定过的政策,应该不会引起疑义。可为什么还是引出了小升初“免试就近”是真的还是假的疑问?

这是政策多年不兑现的后果。近年来,制止择校乱收费口号喊得山响,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两免一补”。可君不见有的地区在小学、初中招生入学时,银行门前排起长队,都是“被自愿”来捐资助学的家长。“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是不争的事实。

这几年,北京市实行 “推优入学”,为了达到被推优的杠杠,一边喊免试一边却考试依旧,也是普遍现象。电视台报道过一位小学生到中学去考试。记者跟踪到校门口被拦住,和家长一起在门外等了两个小时。孩子出来时记者问进去干嘛了?学生说考试。问考什么,答考语文和数学。记者说没让你带书包呀。学生说进入考场后他们发笔。这一幕很生动,报道有声有影有人物有情景,但是没见该校受到什么处理。类似的报道在媒体上比比皆是,都是公开的秘密。不知我们主管教育的官员和部门是不是看电视、看报纸,又上不上网。是视而不见,纵容默许,还是执政乏力、无可奈何?

也有的学校不亲自主持考试。他们和一些校外机构沆瀣一气,让它们办理选拔学生的考试事宜。而且那不是考一次试,是天天考、月月考,考完一次排一次队,粗箩筛了细箩筛,排在最前面的学生就可以被点招、被入围,最后进入那些“优质校”。

这就是“占坑班”的“新生事物”。“坑”按照其接近“优质校”的程度,分为“金坑”“银坑”“土坑”“粪坑”——当然,不管什么坑,家长的钱断断是不能少缴的,这里的暴利被家长称为“占坑经济”。

对此,北京市教委去年有明令禁止,而且是严令,发了文件、做了宣传,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似乎一夜之间就要翻天覆地。弄得学校(当然是与“占坑”有牵连的)、培训机构(当然也是与“占坑”有牵连的)颇紧张了一把。弄得家长也怅然若失,难道几年来披星戴月“占坑”“走班”,一下子就打了水漂?

一头雾水,谁都找不着北。可是风声一过,见没有动真格的,顿时又来了精神、恢复了元气。曾记否,2005年北京市教委禁了“迎春杯”,现如今“迎春杯”“走美杯”“华杯”卷土重来,变本加厉春风吹又生!去年严禁“占坑班”,也成了虚晃一枪。最近媒体报道,至今京城遍地“占坑班”,这真是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禁令的公然挑战!

还有的区,在小学五年级统考——不是小升初不让考吗,咱提前一年先办了。“咱这可不是小升初入学考试”,当然考试成绩作为推优的依据,是具有同样“含金量”的。

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入学考试花样繁多。家长领着孩子考了东家考西家,这时你跟他说,“小升初免试入学”,他会说:“鬼才相信!”这时你告诉他,免试入学十年不变。“十年?孩子连大学带研究生都毕业啦!”他会说,“什么都等得了,就是孩子等不了!”

要真正实现小升初“免试就近”,就需要做一系列事情。比如,整顿义务教育存在的怪现状,严格治理“奥数”“占坑”,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等等。要让家长们相信小升初“免试就近”,就看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政力和公信力。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东城区新增1至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下一篇:北京将构建小升初统一入学规则 统测成探路石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