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纲要》起草组成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分析纲要目标可能的实现途径。韩民透露,“纲要提出的只是宏观目标,每个部分的分规划正在制定中。”
“择校热”的背后是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择校问题可能会永远存在,但靠金钱、权力来择校的现象必须解决。理想的状态是,2020年的“小升初”没有任何选拔过程,孩子们就近入学。我们期望依据纲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逐渐缩小校际差距。一方面是缩小资源配置上的差距,各学校在办学经费、设备、设施上要均衡发展,这次还特别提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比如在某个区域内的一个学校和另外一个学校没有太大差距;另一方面是通过制度化的教师流动,缩小师资的差距,比如优秀教师可以“跳槽”到另外一所学校执教。
关键词:择校
纲要:我国教育目前还不适应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不适应群众要求 最突出的是择校问题
记者:在《规划纲要》起草的过程中,您感觉这种“不适应”最集中体现在什么方面?
韩民:最突出的问题是择校问题,“择校热”的背后是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择校问题可能会永远存在,但靠金钱、权力来择校的现象必须解决。
记者:具体地说,到2020年“小升初”阶段还会出现择校热吗?根据《规划纲要》,有可能出台什么样的政策?
韩民:理想的状态是,2020年的“小升初”没有任何选拔过程,孩子们就近入学。我们期望依据《规划纲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逐渐缩小校际差距。
一方面是缩小资源配置上的差距,各学校在办学经费、设备、设施上要均衡发展,这次还特别提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比如在某个区域内的一个学校和另外一个学校没有太大差距;另一方面是通过制度化的教师流动,缩小师资的差距,比如优秀教师可以“跳槽”到另外一所学校执教。
记者:有什么办法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
韩民:现在教师的工资由财政发放,但人事上主要是学校来聘用,这样的话,一名教师可能在一所学校呆到退休。今后对教师的管理上,可以借鉴公务员的管理方式,比如由教育局来聘用,教师在各个学校间可以流动。
关键词:随迁子女
纲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随迁子女数量难预测 提供学校经费成难题
记者:您觉得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实现跨地升高中甚至参加高考的目标?
韩民:我国的现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以流动,但非义务教育阶段,还得回属地读高中参加高考,所以我们想看看在这方面能不能有些突破,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升高中,进而考大学。但目前这只是一个方向,具体怎么实施,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记者:可能会有城市人担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高中,会影响到城市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韩民:从城市的角度看,因为进城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太强,没办法预期他们子女的数量,所以城市不知道该提供多少学校、教师、校舍和经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
理论上说,随迁子女在城市升高中可能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个是学生数量激增,整体教学质量下降,另一个是教育资源有限,随迁子女占用了升学名额。目前还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但防止出现负面影响,地域间的教育均衡发展是前提。
关键词:减负
纲要:要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家长送孩子进补习班是自由选择校外教育
记者: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针对减少课业负担的政策有很多,但有人认为,只要现有的考试制度不变,竞争依然激烈,中小学生就难以做到真正的减负。《规划纲要》对于减负的部分,会不会还是“治标不治本”?
韩民:我个人觉得,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可以通过制度严格控制的,从而解决学生集体补课、留大量作业等问题,比如说早晨6点开始上早自习,这绝对不行。课余时间家长想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这属于校外教育,不是政府的行为,而是家长的自由选择。比如日本、韩国,学生在学校的负担不重,但课余参加各种补习班。
记者:那实际上等于没减负。
韩民:往往有两类家长,一类是为了孩子升学支持补课,另一类是反对课业太重。控制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和负担,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有多样的选择,比如体育运动、参观展览等等。减负不光是教育问题,说到底,还要靠全社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