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选拔赛刚刚结束,7名获特别金奖的学生,他们将代表中国于今年8月份在俄罗斯参加该比赛的全球总决赛。
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的一股强烈“反奥数热”风吹过之后,普通学校办奥数班已基本灭迹,奥数赛事也逐步从官方走向了民间。奥数精英的“炼成”有两条路:业余成才上课外辅导机构辅导;走专业化道路上奥校。兴趣是他们学奥数最大的动力,并非众人所说的为了加分而学奥数。
个案 为兴趣学奥数轻松获奖
华师附中初一级奥数班学生许博维,夺得了本次比赛的特别金奖,并代表广州100多名参赛选手发言。带队参加比赛的老师黄凤群赞叹,许博维不仅是数学天才,也是演讲高手。“他讲话获得的掌声比组委会领导讲话的掌声还要热烈。”
许博维告诉记者,他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的。“只是凭兴趣跟着学,没有具体的目标,也没有参加额外的补课。”
奥数并不是许博维唯一的兴趣,他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也不失好玩的天性。“他的兴趣很广,喜欢打篮球,玩无线电测向,也喜欢打游戏。”许博维的爸爸告诉记者,小学时儿子的奥数没有特别的训练,都是凭他的兴趣在学。
许博维说,上了华附以后,他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每天都要花费至少一个多小时在数学上,主要是完成作业。“我身边的同学都是‘身怀绝技’,我到奥校不是为了和别人竞争,相反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学习,我倒是觉得学习效率更高了。”许博维说,班里从来都淡化排名,他们连自己的排名都不知道。
就读于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6年级的刘灏彬,也在此次比赛中获得特别金奖。因为他的数学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在读小学3年级的时候,家长便帮他报名上了广州市奥林匹克学校。
“刚开始时自己没想过要上奥校,是父母帮我报名的,但后来学着学着就有兴趣了。”刘灏彬表示,学奥数对他的思维锻炼很大,从4年级开始,在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屡夺一等奖。
“我不觉得学奥数很累,我每天只做几道数学题,很多题自己做过一遍就会了,而且能帮助同学解难题,觉得很有趣。”刘灏彬说。
现状 社会机构教育资质不够
记者采访了解到,奥数当前在教育各阶段冷热不均。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吴康分析,高中以上很“冷”,因为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能从奥数中获得加分的学生微乎其微,对高考的影响很小,很多学校都无动于衷;初中则因为奥数成绩不能为升高中加分而没有热度,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奥数最热的是在小学,特别是小升初阶段。
在去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奥数说“不”之后,学校跟奥数的关系似乎撇得更清。记者采访发现,普通学校对学生参加奥数比赛知之甚少,甚至连学生获奖了学校也不知道。某重点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会鼓励对奥数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奥数,但不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都是学生自己在外面找辅导机构或者上奥校专门训练的。”言下之意,他们没有办奥数班。
相对学校对奥数的“冷淡”,奥数培训机构显得更为积极。有培训机构负责人说:“我们通过一种合适的课外学习形式,把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思维潜能给激发出来,这样不是很好吗?”该负责人指出,正因为这样,许多赛事才不再是教育主管部门直接操作的项目,转而由社会承办某些赛事。
然而,越秀区教研室陈启华老师指出,现在许多社会教育机构远远没有能力承办奥数培训,大多数只是挂名,因为市场有需求。这种需求的根源在于学校需要招收优质生源,提高办学声誉。虽然政府取消加分政策,但学校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选拔。
专家 奥数主流健康应该有
“在我看来,奥数是个好事情,但关键要看人,要看能力。”吴康说,奥数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知识得到拓广、方法得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奥数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做法是对的。奥数的主流是健康的,应该有的。
“奥数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学校给奥数优等生加分,社会就开始功利起来了,他们也让孩子参与进来,希望在考试加分上不吃亏。”陈启华说,学奥数不是全民的事,而是优等生的事。国际上有奥数这样的竞赛,很多国家都会对学生进行培训并组成国家代表队。中国也有代表队,我们还要选拔优秀人才参与数学方面的国际大赛,奥数培训不可或缺。陈启华认为,取消奥数是不正确的,完全封杀也不正确,全民参与就更不正确。学习奥数最重要的是引导到学习方法上来,不要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