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颗太阳”的味道
------------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童年的经历往往是奠定一个人心理和品质基础的柱石。如果这个柱石歪了或倒了,这个人终生的天空,很可
能由此而布满阴云,甚至完全坍塌;相反,如果这个柱石风雨不动安如山,满天的阴云就会慢慢散去,美丽的星星将依然如宝石般,在夜空中快乐地
闪光。
2001年6月6日上午,从小患有神经性尿频(该病是越紧张越要尿)的哈尔滨市某小学学生李燕(化名),在上课时向老师王某举手示意要去厕所
。王某嫌其扰乱课堂秩序,就把她的文具盒摔在地上,并拿着教具刀恐吓:“你再提上厕所,我就割下你的舌头。”李燕吓得再不敢举手。
此后,李燕一上王某的课,就控制不住要去厕所,情绪也变得焦躁起来。经医生诊断,她患了恐惧症。事发后,王某在全校做了检查;新任老师
在全班宣布,今后李燕要上厕所不必再举手。可这些都已经太晚了,李燕从此不敢上学,并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与外界接触,失去了一个孩子应有
的正常生活。
以往,我们形容对孩子的过分疼爱,最爱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言外之意是,孩子并非易化的糖,或易碎的玻璃,对待他
们的态度,大可不必如此小心翼翼,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让他们经受磨练,以利于锻造出顶风驰骏马、逆水行飞舟的筋骨。然而,读完这则新闻后,
我却发现,虽然让孩子经受磨练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必须有一个限度,且这个限度还应限制在孩子就是“糖”和“玻璃”之内。毕竟,孩子的心理承
受力非常有限,稍许的超重就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把他们真的像糖一样“化了”,像玻璃一样“碎了”,此后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也都将无济
于事。
以这则新闻为例,当伤害发生后,即使王某做了检查,新任老师也采取了补救措施,但李燕却很难走出心理恐惧的阴影。我甚至还担忧,这件事
会不会影响李燕一生的幸福,使其永远无法克服恐惧症和神经性尿频。因为据心理学研究,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童年的经历往往是奠
定一个人心理和品质基础的柱石。如果这个柱石歪了或倒了,这个人终生的天空,很可能由此而布满阴云,甚至完全坍塌;相反,如果这个柱石风雨
不动安如山,满天的阴云就会慢慢散去,美丽的星星将依然如宝石般,在夜空中快乐地闪光。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孤儿院的阿诺有个秘密:他有夜尿症。他每次睡觉都会先缩进被子,并轻轻脱去睡衣,然后用身体的热量,把昨夜尿湿的床单暖干。早晨起床后
,再用摊得平平整整的被子,盖住又尿湿的床单。
某天晚上,当阿诺像往常一样钻进被窝时,却发现床单异常干燥,并散发出一股特别好闻的味道。这一夜,阿诺睡得很甜。第二天,起床铃刚响
,新来的老师白瑞得就推门而入,他喊道:“宝贝们,今天的太阳好极了!我们都把被子和床单晒到操场上去,给它们洒上点太阳的味道!”
阿诺终于明白那股好闻的味道源于何处了,而且从此再也不必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秘密了,因为从这天起,只要不下雨,操场上就会晒满所有孩
子的被子和床单。随后,阿诺主动向白瑞得老师坦白:“老师,最初我不叠被子是因为……”“是因为你没发现,我们心里还种着第二颗太阳。”白
瑞得老师说。
多年后,法国出现了一家名叫“第二颗太阳的味道”的著名诊所,主人就是阿诺。他把白瑞得老师对自己的爱继承下来,奉献给了他人。
两相对比,不用我再多说,你也已明白应怎样对待最易受伤的孩子了。是的,如果我们想使孩子愉快地度过童年时光,向着成龙成凤的阳光大道
阔步前进,就必须使其在童年时多闻“第二颗太阳”的味道,而不是多尝“教具刀”的血腥。禅语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愿我们的某些
老师和家长,能够尽快放下手中形形色色的“教具刀”,早日升起心里的“第二颗太阳”,既让自己“立地成佛”,也使孩子“修成正果”。
教育指南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总是会有或大或小、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小缺点。文中李燕的“小缺点”,是神经性尿频
;阿诺的“小毛病”,是患了夜尿症。而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学生,也可能有的胆小怕事,有的调皮捣蛋,有的爱睡懒觉,有的好做小动作,有的贪
吃贪玩,有的不爱学习,甚至有的爱小偷小摸,有的爱撒谎说大话……那么,你该怎么办呢?
显然,像老师王某那样,用“割舌头”的办法吓唬孩子,是肯定不行的。李燕的遭遇,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可事实上,不少家长和老师,却就
是这样做的,他们甚至会动手打孩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法,已经严重伤害了孩子,孩子的缺点不但很难因此而改正,甚至会进一步
加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像白瑞得一样,用爱心去一点点感化孩子、抚慰孩子、引导孩子,使他们在爱的感召下,慢慢地克服自己的缺点。如果孩子
胆小怕事,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的阳刚之气;如果孩子调皮捣蛋,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他,转向更富创造力的领域,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要
知道,爱的阳光更容易让孩子的心充满光明,就像不再因尿床而恐惧的阿诺那样。
------------
孩子心狠谁之错
------------
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才能努力去恪守正义、捍卫良知、维护道德、热爱真理,也才会使自己的生命焕发
光彩。
2003年11月11日,《大连晚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为了看看猫到底是不是真的像动画片中说的那样有九条命,三个八九岁的孩子,残酷玩弄一
只瘸腿病猫。他们一会儿用手拎着猫尾巴抡圆圈,一会儿抓起猫往地上摔,一会儿又用脚踏在猫肚子上揉搓。可怜的小猫被玩弄了两个多小时,直到
脑浆迸裂后凄惨死去。
无独有偶。我曾在河南省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里,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斗狗场上,两条狼狗在疯狂地嘶咬,血腥的场面令不少成年人目不忍视
,纷纷要求斗狗人停止斗狗,说:“太残忍了,要这种节目干什么!”没想到,一位七八岁的孩子却看得津津有味,并回应他们道:“不残忍,不残
忍,斗狠一点儿更好看!”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可是,这些孩子的心为什么这样狠?生命在他们眼里,竟变得一钱不值,可以肆意玩弄、甚至无情践踏,而依然
开心快乐!照此发展下去,等长大成人后,谁能保证他们的生命价值观不被严重扭曲乃至异化?一旦如此,那么,当面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判断
时,谁又能断定他们不会弃真从假、弃善扬恶、弃美取丑?
“小时偷针,长大抢金”,习惯的力量常常会使人因心态麻木,而无视甚至丧失最底线的良知、最基本的常识。
孩子的心狠,并不是孩子的错,是成年人让他们目睹了太多的残酷现象酿成的,是成年人片面刺激他们追求所谓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对他们的爱心培育造就的。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对当着孩子的面虐待和杀害动物的现象习以为常,并不去想这样做是不是文明,会不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无形
的伤害,会不会对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让孩子做动物活体实验的事,也视为正常,很少去想它必然会产
生的负面影响。
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只有首先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才能努力去恪守正义、捍卫良知、维护
道德、热爱真理,也才会因此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
如果一个人以蔑视、侮辱和践踏生命为快乐,试想,他除了会给别人包括他自己带来灾难,还能做出多少有益于社会的事呢?这样的人能量越大
,带给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到头来,往往是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孩子的世界,是万物有灵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对他们来说,都是可以对话、可以交流的知心朋友。呵护孩子的世界,使它永远纯真和善良
,不但会使孩子成长得更健康,也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育指南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是三国时候的刘备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的。相信很多家长、老师都知道,它的意思是:不要
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由于好事太小就不做。
可是,知道这样的道理,是一回事;去不去这样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在生活中,不少家长、老师,恰恰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明知道有些事情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好,却根本不在意,甚至纵容孩子去做。也许,这其中就有你的身影。可是,你想过吗,这样做等于是在把孩子往人生陷阱里推
!
那位对血腥的斗狗场面如此津津乐道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长领着,他进得了斗狗场吗?恐怕不能吧。而那三个以虐待小猫为乐的孩子,如果家长
、老师平时严格教育他们,一定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尤其是对待弱者,无论是一只小猫、一条小狗、一只小鸟,还是一个
比自己小、比自己穷、比自己柔弱的孩子都只能更加爱怜,而不能落井下石,他们还会那样做吗?
可以想像,一个以残忍杀害小猫为乐的孩子,一个对血腥场面津津乐道的孩子,将来长大成人后,也许对人也会这样做。要知道,残忍的种子已
经在他们心里种下,只要时机成熟,早晚有一天,会开放出恶之花。对此,亲爱的家长、老师,难道你还不该及时警醒吗?至少,不要对孩子虐待小
生灵、欺负弱势者的事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
童言可畏
------------
今天,如果在孩子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那么,这些种子将来所要结出的,决不会是假恶丑的果实。假如,今天在他们心中生长了假恶丑
的跳蚤,那么,明天他们所能收获的,当然也不会是真善美的龙马。
“你们还不滚开?”
2002年1月31日,一百多名民工为讨要工资,堵住了河南省烟草公司的大门。在警方和有关单位处理此事时,两名小学女生“表现积极”:她俩
不但撕毁民工讨要工资的字牌,还不断当众呵斥他们,要他们快滚。
民工告诉两个孩子,城里的高楼大厦就是他们辛辛苦苦盖起来的,他们是饿极了才来的,试图以此让她们体恤自己的痛苦。
不料,此言一出,又遭到两个孩子的冷嘲热讽:“我们才不可能受这罪,你们没本事,就该干这活!”有一位民工冷得哆嗦,恳求她们回家给大
人说说,看能不能给件御寒衣服。其中一位女孩说:“我家要扔的裙子你穿不穿。”而后大骂对方是流氓。不少民工被气得当场两眼含泪。
读罢这个故事,我的心情极度悲凉。
1月31日,离过春节没有几天了,当城里人都在热热闹闹、欢欢喜喜采购年货时,那些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民工们,还在寒风中
为讨要自己应得的工资而四处奔波。
生活的艰辛刻在他们满面泪痕的脸上,世道的炎凉痛在他们伤痕累累的心里。望着他们在寒风中抖立的身影,每一个富于正义感、有良知的人,
都会潸然泪下,都应该伸出手来,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缕深情的目光。
毕竟,他们是我们正在遭受着不公正的欺凌与侮辱的兄弟姐妹。面对他们,所有的城里人非但不能扬起高傲的头,反而应该弯下身来,向他们深
深而又深深地鞠躬!可是,不料,他们竟受到了这般“礼遇”,而且实施如此行为的还是两名城市的小学女生!
童言无忌却如匕。我以为,两个孩子“放肆”的言行,不但深深伤害了众民工,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使我几欲拍案而起,但又随即黯然神伤:
两个孩子的言行固然不对,可这又怎能完全怪她们?须知,她们毕竟还是小学生,对她们来说,真善美与假恶丑,界限还比较模糊,是非观念也比较
淡化,所以出此恶言恶行,应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
久在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常在鲍鱼之肆而不觉其臭,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长期以来对民工们不正常、不公正的歧视,甚至凌辱的姿态,潜移默化
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孩子,使其在潜意识中认为民工都是从事着低级劳动,可以随意打骂、驱赶甚至凌辱的“下等人”,而过着暖衣饱食甚
至锦衣玉食生活的自己,则俨然是居人之上的“上等人”。正因如此,她们才不仅不知体恤民工的痛苦,反而出言不逊。
耳听两个孩子如匕的童言,民工们被伤害了,我被刺痛了,但我以为,最该被这如匕的童言刺激得猛然惊醒的,应是我们这个社会已经麻木得有
些过分的神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须知,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我们太多的梦想。今天,如果在孩子心中,埋
下了真善美的种子,那么,这些种子将来所要结出的,决不会是假恶丑的果实。假如,今天在他们心中生长了假恶丑的跳蚤,那么,明天他们所能收
获的,当然也不会是真善美的龙马。
所以,我在此要大声疾呼:让我们这个社会的神经敏感起来吧,敏感到熄灭掉任何一点假恶丑的星星之火,以此来高贵我们的民族气质,升华我
们的精神信仰!否则,如匕的童言不但会刺向民工,还会刺向我们民族的心脏,使其最终因流泪过多而衰竭,因流血过多而死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
教育指南
如果你就是一位孩子的家长,那么,当你在街头看到有弱者需要帮助时,你通常会怎么做?当有衣着破旧、浑身灰尘的农民工,从你身边走过,
或者和你坐在同一辆公共汽车上时,你通常会怎样评价他们?当身体残疾的乞丐向你伸出破旧的碗,而且他们的确需要你口袋里的那一张零票时,你
通常又会有什么表现?
或者,当你的孩子面对街头需要帮助的弱者时,通常你会让他怎么做?当你的孩子与农民工擦肩而过,而脸上却呈现出看不起的神情,甚至直接
表示出对他们的厌恶时,通常你会怎样回应他?当你的孩子,不但不给乞丐施舍,反而恶作剧似的朝他们吐唾液时,通常你又会如何评价他?
不要小看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里,都有着真善美的龙种,也都隐藏着假恶丑的跳蚤。而它们之间的跨度,小得只有一点点。所以,这
个时候,不管你是否与孩子在一起,都必须认真思考:我的言行举止,是在种下真善美的龙种,还是在捧出假恶丑的跳蚤。
文章中的这两位小女孩,之所以会说出如此伤人的话,在很大程度上,与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影响有关。也就是说,在这件事情上,她们的
父母以及这些父母背后的社会,负有极大的责任。
不要以为孩子这样说、这样做,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事实上,这种伤害既是对弱势者的,也是对这两位小女孩自己的。蔑视、侮辱弱势者的结
果,只能使她们的心胸更狭隘、处世价值观更庸俗,进而难成大器。对此,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查,不可不警惕。
------------
正视死亡教育
------------
在很多情况下,青少年之所以自杀,并不是因为不懂得生命的宝贵、害怕面对挫折,而是不知道也从没想过,死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亲人意味着
什么。
2003年11月7日的《潇湘晨报》报道说:“5日清晨,沅江市11岁的郭玲因为无法将用于购买计算器的5元钱交给老师,受强烈的自尊心的影响,
喝下一瓶敌敌畏自杀身亡。”
同年11月8日的《现代快报》又这样报道:“就在全校学生忙于期中考试的时候,江苏宜兴铜峰中学初二一班的15岁女生小丽同学却服毒自杀。
据记者调查,小丽的英语老师此前在全班同学面前骂小丽是猪,而且是‘猪中极品’。”
时间相隔这么短,两名花季少女就为自己宝贵的生命划上了句号。这无论如何都是让人深感悲愤和痛苦的。不少人对这两件事的反应是:呼吁对
青少年加强挫折教育、生命教育,谴责个别教师职业道德的沦丧。
但我觉得,仅仅这样做,还不足以将死神从青少年身边赶走,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之所以自杀,并不是因为不懂得生命的宝贵、害怕面对挫折,
而是不知道也从没想过,死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亲人意味着什么。
存在主义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高贵的苇草,因为人知道自己要死亡。的确,人对死亡是有着明确的自
我意识的,也正由于这种意识,才使人对生命备加珍惜,因而能在积极的生命意识的作用下,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可作为非正常死亡的自杀,却并
非肉体生命发展的自然结局,而是人的自由意志的断然抉择。
话虽这么说,可对青少年而言,长期以来,由于死亡教育的缺失,他们对于“死”意味着什么,缺乏最常识的了解和思考。
据我了解,国外很多学校开设有死亡教育课程。如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对小学生谈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让
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英国教师认为,这门课程将帮
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因为很多人自杀都是以情绪失控为起点的。
然而,由于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使死亡教育很难得到认同。《半岛都市报》曾报道,某学校老师在讲完课文《生命生命》后,要求
每位学生为自己做一篇悼词:先假设自己死了,然后再用悼词的形式,追忆一生。老师的初衷是让学生以此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感悟人生的不易和生
命的珍贵。可此举立即引起家长的强烈反对,国内不少媒体也借机炒作,认为有违社会风俗。
但在我看来:我国青少年亟待普及死亡教育,其目的是让其了解死意味着什么,并体会死给亲人带来的巨大悲痛。开展死亡教育的最佳时期是青
春期萌动前,其内容应包括:介绍死亡知识,让青少年亲自扮演死者、伤者、孤儿等,从情感上体验与死相关的情景,对各种与死相关的打击、挫折
、损失有准备;对青少年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性。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人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发展,才能自然体
验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可贵。
总之,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死亡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死亡教育尽快在青少年中得到普及,是刻不容缓的事。
教育指南
死亡教育?对这种说法,你是不是觉得太过夸张,或者,会不会觉得实在没有必要?而如果你的孩子回到家里,对你说:妈妈(爸爸),老师布
置了一篇作文,让写父母死了之后我该怎么办?这时,你会怎么想?也许你肯定会被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马拉着孩子找老师算账:你这是什么意
思,我又没有什么地方得罪你,你凭什么咒我死啊!
可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别急,先听孩子说完,然后坐下来认真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看了上面的文章,我想,不管你是家
长,还是老师(老师的另一个社会角色,也是家长),都会恍然大悟:噢,老师这样做,原来是为我的孩子着想,是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突
然灾难发生时,告诉他如何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咬紧牙关,闯过生活的风雨。
实际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谁都难以预料,如果能让孩子早一点儿学会应对生活的突发变动,这不是留给他们的一份最好礼物吗?毕竟,谁也
不希望孩子因为遭遇亲人的突然离去,而在难以控制的悲痛情绪中,去做什么傻事。
当然,要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不一定全部靠老师,作为家长,你也完全可以。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回忆你自己逝去亲人时的伤
痛,品味从痛苦中艰难抬起头来,继续努力前行的人生经验。一旦明白了这些,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生命,不会轻易走上那条让人伤心的不归路。
了解查字典必读
查字典办学理念
查字典师资介绍
查字典办学成绩
报名常遇到的问题
查字典的退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