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教坏孩子(四)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千万别教坏孩子(四)

2011-09-09 11:54:26     标签:小升初家庭教育

------------

做人生的“信天翁”

------------

信天翁是传说中最有主见的鸟,它喜欢在自己选择的高度上飞翔。我们是不是也要信任、理解和支持青少年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让他们在

自己选择的高度上飞翔?

2003年8月,重庆青年刘立早中断清华大学化工反应工程专业的硕博连读,重新参加高考,被该校建筑系录取。刘立早说,这样做是为了找到最

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刘立早的选择,很快在社会上引发了疑问:付出如此高的成本,去追求一个有风险的梦,值吗?兴趣和能力倾向,在一个人的专业和职业选择中

,究竟有多重要?每个人无论对待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感到不喜欢的时候,这时是应调整自己努力适应,还是该果断放弃?对此,每个人固

然都能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做出回答,但刘立早只选择自己最中意的一个,他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泰莱是纽约曼哈顿教区的神父。有一天,教区里有位病人生命垂危,请他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他听到病人这样说:“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

,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

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我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

,他们的父亲会为他们感到骄傲。”

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说出了这样的话,让泰莱非常吃惊,因为这名歌手的所有家当,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处,把头上的帽子放在

地上,开始唱歌。40年来,他用苍凉的歌声感染听众,从而换取应得的报酬。黑人的话让泰莱想起了另一个人的临终忏悔。那是位富翁,他对神父说

:“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改进、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是如此。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很满意,并从中赚了大笔的

钱,我没什么要忏悔的。”

黑人歌手和富翁的话,让泰莱感慨良多,他立即提笔给一家报纸写了篇文章。他在文章中说:“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留下后悔呢?我想也许

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钱。”后来,这两条就成了美国人公认的最不后悔的活法。

再回过头来看刘立早:他付出了如此大的成本,虽然去追求的是一个有风险的梦,但这个梦对刘立早来说,却是最渴望得到和最喜欢的。在多元

文化日趋蓬勃的今天,刘立早的选择理应受到尊重,而不是质疑。这是他拥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其之所以还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就因为在

一些人的思想观念里,功利永远是第一位的,所谓幸福、兴趣、爱好等,只能建立在功利之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刘立早放弃硕博连读,是对国家利益的侵害,因为国家培养他的成本高于他本人支出的求学费用。依照这种逻辑,所有接受

过国家教育的人,都只能无条件服从国家安排,假如谁在国内学业有成后出国定居,他岂非祖国的罪人?我不禁要问:一个年轻学生的职业选择,能

如此上纲上线吗?谁能说刘立早攻读化工博士是为国家做贡献,学习建筑就不是了?谁又能说出国定居者,统统对不起自己的祖国?看一看我们身边

的人,所学非所用的还少吗?他们的劳动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能因所学非所用而一笔抹杀吗?

信天翁是传说中最有主见的鸟,它喜欢在自己选择的高度上飞翔。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要信任、理解和支持青少年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

,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高度上飞翔,从而成就理想?要知道,让青少年在最不后悔的精神状态下活着,最能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向困难作斗争的勇

气,从而更见生命价值。而后者,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对所有人,都应该是最重要的。

教育指南

“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钱。”

泰莱神父的这两条建议,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无数深意,即便是此时此刻刚刚读完这篇文章的你,现在请停下来静静地想一想,你是否做到了这

一点?

如果你已经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将会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会后悔;如果你还没有做到,那么,你是不是应该试着改变一下自己?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暂时难以改变,至少,也应该去鼓励、支持孩子这样做吧?因为这样一来,也许就可以不让自己的无奈人生,在孩子身上再次重

演。

回过头来看刘立早的故事。在我看来,那些不理解他这样做的人,很可能就是没有做到,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人生还可以这样过的人。要不然,他

们肯定不会不理解刘立早,更不用说,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去反对他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人,却往往占据着大多数。

也正因为是这样,希望孩子按父母、老师的想法做事,而反对按孩子自己的想法做事的现象,十分常见。比如,孩子喜欢当医生,而父母却偏偏

希望他当演艺人士;孩子喜欢唱歌跳舞,有艺术兴趣,希望将来从事演艺事业,可父母却恰恰让他去当医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到头来,在很多时候,尽管孩子在父母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上努力了,可还是既难以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又常常生活得不够快乐。这岂不正是

害了孩子吗?相比之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又能想办法从中挣钱,不是更好吗?因而,我十分欣赏刘立早的做法,但更欣赏他的父母的态度。作

为父母,你是不是也应让自己的孩子向刘立早看齐,同时,自己也向刘立早的父母学习呢?

------------

“天才生”不是培养出来的

------------

人迟早要进入社会,与其将来交给社会的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让他们为适应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如适时培养其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

,使其具有真正的生存本领。

2002年,北京市某中学开始了一项志在培养“天才生”的教学实验,即让来自全国的80名智商在120分以上的学生,与普通生的学习和生活彻底

分开,在一个几近真空的环境中,完成中学学业。

读完该报道,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开的是什么玩笑!所以如此,是因为我认为该中学的做法,违背了如下常识:

第一,任何打破客观规律的行为,都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请看这个故事:在加拿大,人们为了羊的安全,杀死了境内所有的狼。刚开始,人们得到了好处,因为羊不再被狼吃掉。然而,不久,早已绝迹

了的“羊瘟病”竟又幽灵般地回来了,并造成羊群大批死亡。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没有了狼的威胁,羊变得十分慵懒,体质下降了很多,这就给

“羊瘟病”以复发之机。于是,他们再次引进了狼。不久,羊就变得活跃起来,体质也增强了,而“羊瘟病”又奇迹般地消失了。

在这里,如果把“天才生”比作羊,把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吃的苦,喻为狼的威胁与伤害,其道理是不是一样?要知道,客观规律并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要成功做事,单靠激情不行,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羊没有了狼的威胁,不能健康生存,

而“天才生”没有了风雨的洗礼,又怎能见到人生中最美丽的彩虹?

第二,在真空环境中成长的生物,抗体较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同类弱。

科学家发现,过分讲究卫生,每天洗手5遍以上的儿童,其哮喘病发病率比那些“脏”一点的孩子高出5倍以上,原因是平时很少接触到致病微生

物,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免疫力下降。

同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如果人为地替他们制造了一个无菌环境,一样不利于其成长。人迟早要进入社会,与其将来交给社会的是不谙世事

的书呆子,让他们为适应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如适时培养其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使其具有真正的生存本领。

第三,对所有人来说,成就可以不同,但做人的标准必须相同,否则,动物界弱肉强食的法则,将代替扶弱济贫的传统。

我始终忘不了这样一段小学生作文:“20年后,我开着高级轿车,抱着漂亮的女秘书,回到了母校。校长跑来为我打开车门,把我迎进了贵宾室

。在这里,我见到了班主任某某。对他,我很讨厌,所以,还没等他把茶送到我面前,我就摆手让他走了,只让同桌某某陪我聊天。这家伙很有眼色

,所以,我一高兴,就给他撕了张支票,顺便又把女秘书给了他!”

我们的学生竟树立了如此的理想,是何原因?其中暗含着的各种腐朽思想,又从何而来?难道不是成人影响的结果吗?如今,当该中学把“天才

生”奉为珍宝,甚至不惜损害普通生利益,以宝贝“天才生”时,各种腐朽思想是否已潜移默化进了“天才生”们的脑子?果真如此,它所培养的将

很可能不是造福国家的栋梁之材,而是为祸社会的害群之马。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捧得高,则摔得狠。对智力超常的“天才生”而言,进行某些方面的特殊照顾虽然有一定的必要,但绝不应在如此特殊

的环境下进行“洗脑”式的培养。要知道,对任何人的教育,最关键的是要教会他们做人,而不只是为了单纯的“制造”一个生产知识的机器。

教育指南

北京市这家中学的做法,其荒谬性显而易见,这一点,在文章中说得很清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做法却又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一些“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那里,就更为明显。可以说,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式的教育方式,由此而出现的一些教育后遗症,也

因此而层出不穷。

对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来说,让孩子成才,尤其是能够成为“天才”,是他们所迫切盼望的。然而,他们眼中的所谓成才,大多数仅仅只是指学习

成绩的突出。这一点,从该中学单纯选择所谓高智商的学生来进行培养,就是一个典型。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竞争力的加剧,这种片面的成

才观,害了很多孩子。

家长和老师必须认识到,学习成绩也好,专业技能也好,都只能代表一个方面,孩子如果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也使自己的生活

品质能够得到不断提升,那么,就必须使他拥有多方面的能力。毕竟,你并不愿意让孩子在将来只能做一个单纯工作的机器。因为孩子毕竟是一个有

血有肉的人,他需要成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需要成功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样,在你的所谓“天才”观里,就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孩子可以创造出一项科学发明来,也可以创造出一道美味的菜肴;可以拼搏出一番

辉煌的人生业绩,也可以打造出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拥有无数象征成功和荣誉的奖牌、证书,也可以拥有遍及四海的志同道合、趣味相投、亲密无

间的好朋友;可以在谈判桌前激情飞扬、舌战群儒,赢得谈判对手的敬佩,也可以坐在KTV的包厢里潇洒自如地快乐高歌一曲,博得阵阵掌声……

既然如此,那么,你到底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既工作优秀,又生活幸福的“天才”,恐怕就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

歧视孩子是最大耻辱

------------

最瘦小的花草只有得到最体贴的照顾,才能茁壮成长,犹如最可怜的孩子只有得到最温柔的呵护,才能幸福如归。心灵本已受伤的孩子更应得到

最安全的保护、最优质的教育、最幸福的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在一起饮酒,席间佛印问苏东坡:“我在你眼中是什么?”苏东坡对他开玩笑说:“是一堆牛

粪。”佛印则笑着对苏东坡说:“你在我眼中是一朵鲜花。”回到家中,苏东坡对苏小妹讲起了这个玩笑,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没想到苏小妹却说

了句令东坡先生大为惭愧的话:“心中有牛粪,则眼中所见皆为牛粪;心中有鲜花,则触目之处皆为鲜花。”

我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源于2001年一所民办外国语学校拒收并驱赶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本校就读的报道。据这所学校的负责人讲,他们这样做的

原因在于,离异家庭的孩子多有心理问题,不好管,而作为有自主招生权的民办学校,为了保证自身较好的教育质量,以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是

最好的途径。

当时,即便全国上下一片谴责之声,他们依然坚决表示要走自己的路,大有虽千万人唾骂,我独往之的气慨。

在这里,且不说他们是否真有这样的权力,也不说离异家庭的孩子是否真的心理问题多多,不好管,但就其出发点而言,他们就已经丧失了作为

教育者的最起码的道义与资格,也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他们的无能、悲哀与耻辱。

就像苏小妹所说的,“心中有牛粪,则眼中所见皆为牛粪;心中有鲜花,则触目之处皆为鲜花”。当这些披着教育者外衣的商人惟利是图时,教

育在他们眼中已不再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伟大而神圣的灵魂工程,而完全成了挣钱于一时的工具。正因如此,离异家庭的孩子才会被他们拒之于门外

。很明显,这些孩子在他们眼中都成了毫无教育价值的“牛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挖掘人的内在潜质,培养与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而教育者的任务便是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

通过科学而富有爱心与耐心的手段,使各种各样的人都尽可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孔夫子才会说“有教无类”,才会讲“诲人不倦”。

对教育者来说,他可能没有渊博的学识,但必须有超越庸俗与平凡的爱心;可能没有卓越的思想,但必须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让天含愧

、地蒙羞的耐心;可能没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方为乐之极的高尚境界,但必须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缺少了这些,非但不能成为桃

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即便做只会照着葫芦画瓢的教书匠也不配。从这所视离异家庭的孩子为“牛粪”的民办学校那里,我们似乎找不到这些对教育者

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这就无怪乎他们会做出虽千万人唾骂,我独往之的事了。

最瘦小的花草只有得到最体贴的照顾,才能茁壮成长,犹如最可怜的孩子只有得到最温柔的呵护,才能幸福如归。对心灵本已受伤的离异家庭的

孩子,包括罪犯的孩子、精神病人的孩子、无家可归的孩子、身心残疾的孩子等诸如此类的弱势群体来说,更应得到最安全的保护、最优质的教育、

最幸福的生活。这不但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最基本的人性。

在这方面,教育部门只有比别的行业做得更好,才能体现其神圣与非凡,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身体力行。惟其如此,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赢

得人们的尊重,而教育部门也才能最终获取人们的信任。如果连教育这一最初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的人类的灵魂工程都被铜臭污染,成了“豆腐渣”工

程,那么,由此引发的一连串恶性影响将是巨大的,其最终后果也将是可怕的。

教育指南

鲜花与牛粪的故事,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学校歧视孩子的做法,是教育的耻辱,关于这一点,我在文章中说得很清楚。在这里,我想再对家长说

,也许在你教育孩子的方式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你的心中有鲜花,你的眼中也才会有鲜花。现在,不少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往往会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得不能再好,哪

怕是这样那样的毛病,也成了区别于别的孩子的优点;要么觉得自己的孩子哪儿都不好,尤其是和别的所谓“好孩子”比起来时,更是没有一点值得

骄傲的地方。

事实上,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因而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拿第一种极端来说,你是在心中把孩子当成了鲜花,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孩子都完美无瑕。这种出发点自然很好,因为你首先珍视了孩子

,但是,如果时时处处都这样看待孩子、教育孩子,那么,你很可能会陷入自我麻醉的困境之中。即便是真正的天使,也一样会犯错误,更何况还在

成长之中的孩子呢?

因而,你在教育孩子时,既要放大他的优点,还要关注他的缺点。放大他的优点,是为了使他更有自信心,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以便在

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关注他的缺点,是为了使他在前进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这样,一旦他的缺点得到了适时的改正,他就会更

具竞争力。

拿第二种极端来说,你是在心中把孩子当成了牛粪。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家长不会这么做,而之所以这样做了,是因为孩子犯了比较多的错误,

让家长感到特别失望,觉得这样的孩子无论如何教育,都不再可能“有出息”。因而,不少家长只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努力,甚至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这实际上犯了和那所民办学校一样的错误。孩子之所以需要教育,正是因为他可能会犯错误,还需要修正、塑造与引导。因此,不管孩子犯了多

少错误,犯了多大的错误,放弃对他的教育都是极其愚蠢的做法。

其实,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用“鲜花的目光”去看待他,也就是说,他们越需要正面的鼓励。所以,有人就说:批评孩子一千次,会使

天使变成魔鬼;鼓励孩子一千次,会使魔鬼变成天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够歧视,而必须用全部的爱心,去温暖孩子,教育他,引导他

,塑造他,不管他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不管他身体健康状况如何,也不管他的智商是高还是低。

------------

珍视生命

------------

无论是什么样的道德,如果它不能以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视生命为前提,那么,它就是非人性的、不道德的,恪守它不但不会给人们带来幸

福,反而将酿造灾难。而我们的学生现在所缺少的,正是一个美好的道德观。

2003年12月28日下午,“福州大中专生下跪募捐”出现成都版。大学毕业生刘祥被诊断为晚期尿毒症,为了挽救他,其小学和大学同学十多人集

体下跪募捐。对此,一位市民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下跪是封建社会的遗毒,就算是为了救人,这样做还是有损尊严。”但另一位市民却说:“为

了挽救别人的一条命,而牺牲自己的尊严,这是一种高风亮节。”

同年7月6日,为了给同学小林筹集治疗白血病的费用,二十多名福建建材工业学校及福州大学的学生,曾在福州市当街集体下跪募捐。经媒体报

道后,此举不但在当地,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争议,争议的焦点与成都版基本一致,即为了救人或从事其他善举募捐,是否应该采取牺牲个人尊严

的做法。

大中专生集体下跪为同学募捐事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引发争议,我认为,这是因为它触动了中国人特别讲究维护个人尊严的传统道德观

的神经。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个人尊严高于一切。古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是其经典文本。对膝盖这一人体的生理部位,中国人更是

赋予了它特别的道德含义,除天地父母外(封建社会的政府官员被认为是“父母官”,也算是特殊意义上的“父母”),谁都没资格接受双膝着地的

下跪礼。

尽管时代走到了今天,可讲究个人尊严的传统道德观不但没有弱化,反而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输入日益强化。对中国的大中专生而言,一方面受

着传统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深谙下跪的道德含义;另一方面又沐浴着现代文明的阳光,熟知个人尊严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下跪这一

有损个人尊严的方式向公众募捐,而目的只是为了拯救同学的生命,其代价之大,是下跪者完全明白的。既然明白却还要去做,他们的理由只能有一

个,那就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虽然并不一定值得肯定和提倡,但却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毕竟,它是一曲让人备感温暖的爱心奉献

之歌。通过它,我们看到了人性善的张扬、人性美的光芒。故此,类似这样宁愿自己下“地狱”,也要把他人送上“天堂”的故事,也许并不完美,

却十分珍贵。

要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道德,如果它不能以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视生命为前提,那么,它就是非人性的、不道德的,恪守它不但不会给人

们带来幸福,反而将酿造灾难。而我们的学生现在所缺少的,正是一个美好的道德观。

另一方面,这两起大中专生集体下跪募捐事件,也暴露出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机制的不完善。不管是刘祥还是小林,包括那些暂时还没有进入公众

视野,但却和他们一样陷入类似困境的弱者,单靠他们自己和同学、亲友的力量,往往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采取集体下跪募捐这样有损

个人尊严的极端做法,也只能消一时之痛。

在此情况下,社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种办法,进一步完善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机制,使他们在大难临头之后有庇护之所、脱困之途。何况,对

一个现代社会来说,这也正是它的文明底线。否则,即便争议继续进行下去,集体下跪募捐事件也必定有重演的可能,而且下跪者将不再只是大中专

生。

教育指南

大中专学生集体下跪为同学募捐事件,尽管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这种做法以及学生们的精神,还是值得敬重的。所以,如果你是这些学生的

家长或者老师,那么,你更应该为孩子的这种做法感到骄傲;不但如此,你还应该适时引导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方式,尽可能多地

奉献自己的爱心。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这是孩子们表达爱心的一种形式,尽管它也许并不是那么完美。如今,我们常常说,孩子们越来越表

现得有些自私,不懂得爱别人,也不知道该如何爱别人。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孩子,也没有引导他去学习如何理解爱、奉献爱,并不是

说,孩子们真的只需要索取爱,不需要奉献爱。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奉献爱比索取爱更幸福。所以,孩子们才会选择集体下跪,目的只是为了尽可能帮助病中的同学。在这种爱的奉献中,他

们并没有感到耻辱,相反,正是爱的力量在支撑他们,把双膝跪倒在了城市的土地上,跪倒在了来来往往的人流面前。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因此,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爱心,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享受爱的幸福,更体验到奉献爱的可贵。而这样的事情,往

往只需要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而并不一定非要去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

比如,在你劳累时,不妨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在你的邻居需要帮助时,不妨让你的孩子主动去敲门;在遇到饥饿的流浪动物,如小猫、小狗时

,不妨鼓励孩子喂给它们一片面包、一根火腿肠,或者为它们做一个温暖的小窝……

时间长了,孩子的爱心意识,就会慢慢地积累起来,也会懂得,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使奉献爱的功效最大化。而拥有一个既懂得如何享受爱心,

又懂得如何奉献爱心的孩子,是不是也更能让你感觉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呢?

了解查字典必读

查字典办学理念

查字典师资介绍

查字典办学成绩

报名常遇到的问题

查字典的退费制度

点击显示
上一篇:千万别教坏孩子(五)
下一篇:千万别教坏孩子(三)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