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教坏孩子(七)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千万别教坏孩子(七)

2011-09-13 17:00:02     标签:小升初家庭教育

------------

当心好花结出恶果

------------

乡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日益困窘,大家不关心,却只对大学失学者异乎寻常地热情。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关怀的本末倒置,也不能不说是社会不正常的教育心理走向畸形与病态的反映。

在高考放榜的日子,有人欢喜有人忧,还有人喜而复忧。欢喜者是那些十年寒窗终于熬出了头,大学梦已圆的幸运儿;忧伤者当然是一群凉桌子热板凳,铁砚磨穿地苦了十年,可最终还是名落孙山的不幸者;喜而复忧者则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最后果然天公不负地荣登“黄榜”的穷苦学子。

此时,欢喜者无人管,忧伤者少人顾,倒是这些喜而复忧的穷苦学子,受到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关注。试看眼下的大小媒体,有哪一家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自己的受众向他们献爱心?没有行政命令,也没有统一组织,但大家都以最整齐的步调行动起来了,其热情程度之高,实际效果之好,着实令人感动。

然而,感动归感动,理智归理智,我们绝不能因为涟涟的泪水打湿了衣襟,就忘记还应该用理智的头脑去审视更为深远的道理。否则,泪水模糊双眼之时,就是陷入绝境之际。

就眼下大家响应媒体号召,对穷苦学子慷慨解囊,大献爱心这件事来说,我觉得由于其过于注重感情的投入,而没有绳之以理智的法则,造成的影响将很可能会既使穷苦学子本人受到精神与思想的误导,又使整个社会已经很不正常的教育心理走向畸形与病态,进而将国家试图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努力付诸东流。如果将这些影响与穷苦学子个人所获得的那一点经济益处作对比,大家就会很明显地发现,这种没有任何机制管理和约束的放羊式爱心奉献,是多么地得不偿失。

对穷苦学子个人来说,考上却上不了大学固然是人生一大痛事,而能及时得到社会帮助终圆大学梦自是不幸中之万幸。然而,如果他们就此以为这是社会对自己理所当然地尽义务,则他们就滑进了自私的阴井。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就会心安理得地花这些钱。如果捐款的数目较大,他们又不愿将多余的部分返还社会,而只盘算着自我享用,那么试想,以这样的精神境界与思想水平,即使上了大学,有了本事,又能怎样?要知道,有才无德,比无才有德更可怕。中央电视台不就报道过一起学校希望将某生剩余的捐款所得设立基金会,以帮助其他贫困生,结果却被其告上法庭,最后索回的事吗?虽然法律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做法,但道义却将其推上了永难抬头的审判庭。

虽然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已经很高,并且还将逐年增大,但社会还是对上大学情有独钟。于是,乡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日益困窘。大批小学及初、高中学生在破屋烂棚里读书或因贫困大量失学,大家不关心,却只对大学失学者异乎寻常的热情。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关怀的本末倒置,也不能不说是社会不正常的教育心理走向畸形与病态的反映。

本来,依照国家的有关精神,上不了大学的高中生可以先进行职业培训,待就业自立后再通过自学考试等途径圆大学梦,也算是“曲线运动”。但结果是,这个正确的思路不仅不为考生本人接受,也不为社会认同。于是,职业学校的招生形势一年年恶化,企业的工人素质一年年降低,技术工人日益缺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是良好的社会风尚,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并不反对大家慷慨解囊,圆穷苦学子的大学梦,但在做这件事时,也应多考虑考虑可能会由此引起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在国家已经对这些学生推出了非常优厚的助学贷款政策之时,大家即便想对他们有所表示,也要多在使其用好国家政策,或建立良好的捐献金管理机制上做文章。

这样,既能使其因有了经济的压力,因而无形中增强了对个人与国家的责任感,又能使其认识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因而更加珍视大学时光。如果不注意这些,而只单一地献爱心,则这种爱心往往就会背离它最初的方向,从而产生出对个人与国家皆不利的负面影响,也即好花结出了恶果。

教育指南

穷苦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又因高昂的学费门槛,迈不进大学校门,对此,我们应不应该奉献爱心?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如果你力所能及,助人为乐有什么不可以?而且,这样还可以影响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做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

如果穷苦孩子得不到外来的捐助,最终没有能够及时迈进大学校门,是不是他就永远失去了上大学的权利和机会?回答无疑是否定的,除非他自己不愿意,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会向他关上大学校门。

所以,对穷苦的孩子来说,能够得到一些爱心奉献,顺利步入大学校门固然好;但如果得不到这些,也没有必要自暴自弃。成才之路千万条,只要你努力,就总有一条属于你;大学校门随时打开着,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会昂首阔步走进去,找到那一间属于自己的教室。

作为家长、老师,我们也要这样教育孩子,在自己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外来的帮助,固然是好事;但同时,自己也要恪守“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诺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也及时向需要自己帮助的人奉献爱心。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帮助,那么,也要咬紧牙关,自己努力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而后者,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在很多时候,往往比前者更有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爱心奉献者,那么,也请你记住:奉献爱心是一回事,怎么让奉献出来的爱心发挥最大的作用,也很重要。比如,把你的爱心奉献给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穷苦孩子,是不是一样有意义,甚至更有意义?通过你的爱心奉献,让接受这种奉献的孩子,不但因此提升了受教育的水平,更因此提升了道德品位,这种奉献的结果,是不是更让你感到欣慰?

------------

权力和义务对等

------------

政府的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你动用了一份权力,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同时承担一份义务。否则,无论动用权力的出发点如何,它都将会受到抵触甚至反抗。

2003年6月24日,《教育时报》刊发了《郑州市金水区流动人口子女可就近入学》的消息。文章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府6月23日发出通知,要求辖区内未经审批的民工子弟学校在本月底前自行解散。对于取缔后师生的安置问题,该区教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在公办学校设立流动人口子弟附属教学班、租用校舍建立流动人口子弟学校等途径解决,民工子弟学校原有的教职工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重新在这些岗位就业。

动用政府权力要求未经审批的民工子弟学校自行解散,以便从根本上理顺流动人口子女求学体制,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质量,保证其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郑州市金水区政府此举值得肯定。然而,政府的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也就是说,你动用了一份权力,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同时承担一份义务。只有这样,权力才能受到拥护和取得预期效果。否则,无论动用权力的出发点如何,它都将会受到抵触甚至反抗,而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将是权力的失效与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在这一点上,历史与现实均可提供大量实证。

作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民工子弟学校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大力提倡人文关怀的现时代,身为弱势群体的民工子弟,理应受到公正对待,这是他们和社会大众一起公平享受社会发展果实的重要前提,因为这些果实里也有他们作出的贡献。由此出发,政府在作出解散未经审批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决定之前,就要预先考虑好如何更加妥善地安排这里的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坚决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此而辍学、失学,不让一个优秀教师因此而下岗,不让一个家长因此而额外加重经济负担。

实事求是地说,在金水区政府出台这项措施之前,全国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其做法与金水区政府基本相同,但结果却并不一致:有的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有的遭到了群众的坚决抵制和激烈反对,还有的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以恢复原貌了事。

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在动用权力的同时,是否严肃认真地承担了相应的义务,做到了公正对待任何一个弱势的个体。做到了权力和义务高度统一的,改革实践就会成功,否则,必将以失败告终。

教育指南

你动用一份权力,就必须同时承担一份义务。这是一种常识。这种常识无论是对政府而言,还是对公民来说,都是如此。当然,作为家长、老师,你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否则,权力与义务之间的不平衡,将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

就像文章中说的,郑州市金水区政府动用了权力,强行解散未经审批的民工子弟学校,那么,与此同时,它就必须妥善安置好这样学校的师生。那么,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老师,使用了管教孩子、学生的权力,可是,与此同时,你是否也尽了自己作为一个家长、老师的义务?

比如,你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允许孩子做这样那样的事情,那么,你接下来是否这样做了:第一,在充分尊重孩子意见的基础上,平等与孩子交流自己之所以这样的理由;第二,你不允许孩子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此后,你是否允许孩子自由地做另外一些他自己比较喜欢,又对身心健康成长有利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堵住了孩子“这样做”的出口,你是否给了孩子“那样做”的路?

比如,在紧张的考试前夕,作为老师,你可能会缩减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时间,让他们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这是你在行使自己的权力。那么,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像前面说的那样,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了意见,听取了他们的想法?你是否在此之前或之后,把缩减了的课外活动时间补回来,或者安排一些更能够让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所使用的权力,就不会被学生很好地承认,而如此一来,权力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然而,遗憾的是,不管是政府行使自己的权力,还是家长、老师行使自己的权力,都很少或者从来不去想与权力并行的义务。这样,从社会上说,权力的行使,就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负面效果,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起民众与政府的对抗;从家庭和学校上说,就使孩子反感家长、老师。这样的结果,显然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既然如此,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保持权力与义务的平衡吧。

------------

课本要设“防火墙”

------------

如今,校园暴力的日趋严重,已经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假如再放任此等鼓吹血腥暴力的内容进入课本,后果可想而知。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便阎婆惜真的“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也不宜不加批判地直接拿来教育学生。

也许,这是一则“小新闻”。在扬州部分中学初中语文自读课本《亲近母语》第3册《宋江怒杀阎婆惜》中,出现了如下评述:“阎婆惜真是该杀!明明穿的、吃的、用的都由宋江供给,却偏偏在外偷情养汉;明明是自己的不是,却偏偏拿招文袋来要挟宋江。阎婆惜真是刁钻之至,泼辣之至,狠毒之至,真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为此,有家长提出质疑,“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出现在初二学生的课本中,简直是“教唆犯罪”。(2005年9月22日《今日安报》)

阎婆惜是不是该杀,但凡看过《水浒传》的人,自然各有想法。依小说中宋江的思考逻辑,这个小女子是确实该杀的。否则,一旦被她告到官府,人头落地的就是宋江自己了。但阎婆惜此人,是否真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其实,即便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民愤”在,所“愤”的只是彼时惶惶然自保的宋江而已———“民”并不知阎婆惜对宋江而言的诸般罪过,又何来“愤”呢?

依此而来,“民”既无“愤”可据,阎婆惜是否“该杀”,就很成问题了。在我看来,假如真的由“民”来做判断,就其所掌握的有限信息来说,阎婆惜最多错至被“休”,决不会被判死刑。要知道,除了阎婆惜的“偷情养汉”,宋江断不敢自曝“招文袋”之事。所以,所谓“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完全是评述者头脑发热写下的“昏文”,用它“让学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亲近母语》主编语),无疑于缘木求鱼。

不过,在这里,对阎婆惜是不是“该杀”等具体问题,我并不想做过多评析,而只想指出这则“小新闻”背后的一些“大问题”:此等明显鼓吹血腥暴力、有悖现代法治与人文精神的内容,为什么竟能堂而皇之、一路绿灯进入课本?谁应该为此承担责任?怎样才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现?须知,课本决不同于普通印刷品,它对青少年的综合影响力之大,甚至远超我们的想像,因为它常常对人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课本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等,正逐渐向公开竞争的社会化过渡;学校对课本的选用,也有了很大自主性。这本是社会多元化演进的必然结果,它对教育多元化的逐步形成、对青少年思想健康的操练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开放决不等同于放任,自主也决不等于同自流。鉴于课本的特殊性,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出版单位,还是学校自身,都应对课本承担把关责任。也就是说,必须为课本设立“防火墙”,杜绝不良信息侵入其中。

从这则“小新闻”反映出的问题看,这堵“防火墙”是缺失的,或者很可能是“虚设”的。否则,涉嫌“教唆犯罪”的不良信息,就不可能进入课本;即便进入了课本,也到不了学生手上。如今,校园暴力的日趋严重,已经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假如再放任此等鼓吹血腥暴力的内容进入课本,后果可想而知。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便阎婆惜真的“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也不宜不加批判地直接拿来教育学生。

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者葛剑雄曾指出,道义不能超越应有的尺度。他举例说,旧时代对“大逆不道”者可以处凌迟的刑罚,家长打死不孝的子孙不受法律追究,犯人理应下跪,小偷挨揍活该。今天就是有天大的义愤,要这样做也是违法的。然而,诸如葛先生所说的这类现象,今天依然并不少见。由此来看,要使课本的“防火墙”真正起到“防火”作用,需要深刻反省的,除了课本的编写者、把关者、选用者,还要包括整个社会。

教育指南

目前,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无论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对之保持高度警惕。否则,校园暴力一旦蔓延起来,受害者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

那么,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的出现呢?

作为家长来说,就是首先要教育孩子向善。不管和同龄人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最好不要采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暴易暴的结果,只能会激起更强烈的暴力。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来自外界的暴力伤害,敢于和善于与暴力行为实施者斗智斗勇。

再一个,就是要给孩子营造出一个没有暴力的环境。比如,家长之间发生矛盾时,不论孩子是否在自己面前,都不要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否则,就会给孩子形成误导,以为暴力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好办法;再比如,对于宣扬暴力的影视作品和图书,要引导孩子正确欣赏,或者干脆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方法,给孩子进行作品分级,适合孩子看的,就不妨鼓励;不适合的,则必须制止。

作为学校来说,也同样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事实上,与家庭相比,学校发生暴力冲突的事情更多,而且这种暴力并不只是发生在学生之间,有时,在师生之间也会发生。这样,在对待校园暴力的问题上,学校就必须格外慎重,既不能草率处理,如简单地进行处罚,也不能上纲上线,甚至干脆就将学生开除了之。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对学生形成误导,甚至将学生推向更深的深渊。

同时,对于引进的一些教材和课外读物,也必须慎重。诸如在校园里出现《宋江怒杀阎婆惜》这样的语文自读课本,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类自读课本,学校必须付起责任来,而决不能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任由这些东西流进校园。即便是对国家统一教材的讲授,老师也必须有意识地对涉及暴力的内容,进行理性和有建设性的批判,切忌盲目颂扬暴力。否则,就会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地埋下暴力的种子。

------------

商业广告误导教育

------------

对于教育,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哪怕有些环节具体而微到一句口头禅、一件生活中的琐事、一个不经意的故事。对儿童来说,为他们设计好科学的宏观教育方向固然重要,但微观的教育实践却更为关键。

新华社2005年3月17日报道,为规范中小学作业本的使用,南昌市中小学校在新学年里统一发放了作业本。可其中英语作业本的封二、封三竟出现了整版彩色的“e百分”学生英语掌上电脑的商业广告。在封二广告中除了“英语要学好,快用e百分”的字样,还在页面下栏标有经销地址及联系电话。一位姓周的家长说,为了与同学攀比,孩子哭着闹着向家长索买“e百分”。无形之中,这些还没走向社会的孩子滋长了一种畸形的消费观念。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商业广告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极其感性的水平上。一句动听的话,或者一幅好看的画,都会对他们产生难以抵御的诱惑。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商业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丝毫不亚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大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作用。“e百分”学生英语掌上电脑之所以选择中小学生作业本做商业广告,其商业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目的恰恰是建立在利用儿童心理的基础之上的。

能否针对特定的人群,用合适的形式,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载体将广告内容发布出来,是广告成功的关键。正因如此,首先作为经济人的商业广告主,莫不千方百计寻求三者的最佳结合。毕竟,广告最大程度的成功,就意味着商业利益最大程度的获取。因而,从纯粹商业角度上说,商业广告主选择中小学生作业本作为发布商业广告的载体无可厚非。然而,由于中小学生作业本的特殊性,它又必须被严格禁止。否则,就极有可能误导正常的学校和家庭教育。

“英语要学好,快用e百分”,这是“e百分”学生英语掌上电脑的广告语。尽管成年人会对这种广告性质的说法保持最大理性,但儿童却不会如此理性,所以才会出现孩子哭着闹着向家长索买的事情。这也正是“e百分”的广告主最想达到的广告效果。可是,儿童不理性是正常的,成年人不理性就不正常了,对这些作业本的综合质量负有监督责任的成年人,如工商管理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等视商业广告而不见,就更不正常。

之所以说他们更不正常,是因为他们明知商业广告“入侵”作业本是不可行的,而且这种商业广告打出的广告语,并不一定真的符合科学教育规律,最终可能导致家长和学生受害———家长损失钱财,学生迷信工具,但却出于种种自利目的放弃了自身的职守,对其大开绿灯。实际上,这种伤害还是表面上的,更深层次的伤害是:一旦商品没有广告宣传中所说的那么有效,儿童就会对通过由作业本等表现出来的正规教育体系丧失信任感,认为商品和作业本都欺骗了自己。

对于教育,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哪怕有些环节具体而微到一句口头禅、一件生活中的琐事、一个不经意的故事。对儿童来说,为他们设计好科学的宏观教育方向固然重要,但微观的教育实践却更为关键。如果只顾及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所谓的宏观教育方向,也就只能通向梦中的海市蜃楼。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前者,而偏偏把后者置于脑后。“e百分”的商业广告在中小学生作业本里出现,只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教育指南

作业本刊登商业性广告,却又能一路绿灯,直奔校园。这就说明,很多人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在内,对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不够关注;或者说,在一些利益的驱动下,“出卖”了细节教育。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孩子的终生教育问题,竟然不如一点点金钱更为重要。

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就如上面所说的,一句口头禅、一件生活中的琐事、一个不经意的故事,都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这些,作为家长、老师,以及整个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比如,如果你习惯于说一些带有不文明性质的口头禅,那么,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也就会把这些口头禅“移植”到自己身上,连带“移植”的还有一些不讲文明的坏习惯。

家长、老师,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甚至能够创造出一番人生的功业。这是正常的心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要想让这种希望化为成功的果实,就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努力完善修养,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够对孩子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比如,当你领着孩子站在十字路口时,也许红灯亮处并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这时,如果你毫不在意地闯红灯而去,并且的确没有发生什么危险,那么,你就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可以不守交通规则的印象,甚至会让他养成这样一个坏习惯。从表面上看,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小缺点,或者根本不会认为这是什么缺点,但实际上,你已经在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埋下了一枚危险的地雷。很可能就会有那么一天,当刺耳的刹车声响起时,一个令人遗憾的悲剧,就永远定格在了你的孩子身上。

只有注重每一个良好细节的培育与完善,才能够使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也才能够全面提升孩子的文明素质,从而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细节成就人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非常有道理的。

了解查字典必读

查字典办学理念

查字典师资介绍

查字典办学成绩

报名常遇到的问题

查字典的退费制度

点击显示
上一篇:千万别教坏孩子(八)
下一篇:千万别教坏孩子(六)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