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爱的偏差:中国父母过于关注吃喝拉撒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中外爱的偏差:中国父母过于关注吃喝拉撒

2012-06-12 11:58:04     标签:小升初家庭教育

夏天来了,小区的池塘里注满了清水,一群刚刚放学的幼儿园小朋友和家长们经过,“水太凉,小心冻感冒”、“滑倒了怎么办,流血了要去医院!”很多家长和保姆这样警告身边的孩子。只有两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小男孩穿着T恤先后下去,在池塘里尽情玩乐。“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让他们玩吧,没关系的”,小男孩的妈妈这样跟身边的人解释。但是十几分钟过去了,仍然只有这两个小孩在池塘里玩。

这一幕让小区居民杨女士很感慨,“中国孩子是不敢呢,是不喜欢呢,还是大人不让呢”,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杨女士觉得,很多外国孩子表现得比中国孩子“敢玩”、“会玩”,“好像他们做什么事情,大人都不会阻止”。

事实上,即便是在处处讲究自由平等的西方国家,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通过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在勇于尝试中成长,从而减轻孩子与父母双方的压力。

为此,美籍华人、家庭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指出,西方家庭教育的所有经验也并不全都适合中国家庭,有不少中国家庭学习西方学得有些走极端了。

【细节探讨】

差异1:吃饭

“再吃一口,一小口”,在我们身边,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处处可见,因为在家长看来,无论怎样,都不能让孩子饿着。

在美国,孩子到了自己能动手的年龄,就会被要求坐在餐椅上,自己吃饭,父母允许了才可以走开。如果不想吃,那么没关系,没有零食,必须要等到下一餐开饭。

点评:孩子饿了自然就会吃,一顿没吃饱,下一顿也会补过来。大可不必追着喂饭。

建议家长思考:到底是谁自由:被约束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要把饭专心吃完就可以去玩的孩子,还是边玩边吃、但无论饿不饿,喜欢不喜欢一定要把饭吃完的孩子?谁比较能够享受吃饭?哪边的家长比较容易失去耐心而发脾气?谁比较快乐?

差异2:睡觉

不仅仅是由于大部分家庭住房紧张,即便是在房间宽裕的家庭,低龄段的孩子也通常是跟父母(一般是母亲)睡在一张床上,如果没有母亲的陪伴,孩子往往无法顺利入眠。

在西方,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一般都是一周岁以前,大部分甚至是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就会独自睡眠,不仅仅是独自睡一张床,更是独自睡在一个房间。

点评:孩子独立睡觉的最初几天,应该是最艰难的,不过,一旦训练成功,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卸下了很重要的一个负担。

建议家长思考:到底是谁缺乏安全感?睡眠一直被打断而情绪失控的妈妈来陪伴的孩子,还是一个睡眠足够、精神充沛的快乐妈妈陪伴的孩子?

差异3:玩与学

不少中国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会按照家长的规划,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一些文体活动的学习,比如学钢琴、学英语、认字等,一方面是培养兴趣爱好,另外一方面也是让孩子提前学习文化知识,以便应对小学入学考试。

西方家庭则将更多的时间放给孩子——玩,玩泥巴、上树、认识昆虫等。除了告诉孩子起码的安全知识,小孩们可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点评:孩子在玩耍中同样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不是刻意为之的学习。

建议家长思考:虽然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却不允许他们自由玩耍,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孩子真正自由吗?

差异4:安全教育

中国家庭的安全教育堪称密不透风,不被允许的事情无处不在。

西方孩子的安全意识似乎差得多,父母会告诉他们厨房的炉子、电源插座是不安全的,其他的都可以玩。即便是在外游戏受了伤,也是男孩子相互炫耀的资本,被视作一个“男子汉”成长的标志。

点评:安全固然是第一位的,但估计任何一个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变成胆小、唯唯诺诺没性格的人。如果不让孩子去尝试,孩子很可能变成这样的人。

建议家长思考:一个充满恐惧和约束的童年快乐吗?一个允许跌倒受伤、通过失败而成长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谁有更多机会失败?谁比较自信?

在爱中管教孩子

●Catherine(向静),新加坡佳学乐儿童教育集团学术总监

中国有很多“六一”儿童,即在6个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的1个孩子。很多家庭都面临如何管教儿女的困惑。我们经常见到两类家长,一类是“顺从屈服”型家长,极端放纵、溺爱孩子,这样的孩子会变得任性自私。另一类“武力打压”型家长,孩子只要做得不对,就进行打骂,管教过严,这样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心理会产生扭曲,我们不能培养出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下一代。西方家庭提倡“加倍关爱,严格管教”。家长管教孩子的前提和原则是爱,管教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使他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发泄家长自己的情绪。

我介绍一个自己的管教办法:“胡萝卜+大棒”,即善于奖励,勇于管教。

胡萝卜:家长制作一张“好行为习惯奖励表”,贴在家里。表里列出各种好行为习惯,比如,独立性(自己穿衣)、帮助妈妈做家务、礼貌待人、自制力等。每天睡觉前,总结一下孩子今天的表现,好的行为或习惯值得表扬,奖励孩子sticker(小贴画)。当得到50个小贴画时,可以获得一个surprise(惊喜),如自行车、小玩具等礼物。这样对孩子的好行为得到正面积极鼓励,孩子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大棒:准备一个特殊的尺子,作为“管教尺”。家长可以随时带在身上,当孩子在任性哭闹,行为不当时,家长立刻拿出管教尺,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不对,然后在手心上管教3下。让孩子知道,不好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会得到管教。

管教时要注意:要有度,管教不是体罚;管教后拥抱孩子,告诉他“妈妈爸爸爱你,所以才管教你”;管教时不要带出家长自己的情绪,客观对待事情;管教时尽量不要当着外人或朋友,避免孩子自尊受伤害。时刻记住,在爱中管教孩子。

■对话

建立生活习惯和品格最重要

●蒋佩蓉,家庭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美籍华人

问:你认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优点是什么?

蒋佩蓉:优点是,孩子对长辈有一定的尊重度,另外还有,做事情要下基本功,这非常重要。家长很看重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看重“勤奋”和“努力”这些好品格。

问:你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蒋佩蓉:在孩子六岁前,家庭中主要的是照顾者与孩子的关系,也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而不是爷爷奶奶或保姆与孩子的关系。美国家庭父母都有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而且一般都没有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父母要把足够“质”和“量”的时间给与孩子,陪伴孩子玩,管教孩子。这是最重要的。

家长要努力学习如何陪孩子玩,要努力了解孩子的兴趣,做孩子游戏团队的拉拉队长。经过游戏,孩子学会遵守游戏规则,输得起,赢得谦卑,不看输赢而看重过程,互相合作,公平竞争,如何解决冲突,谦让,沟通,谈判,协议,和分享。当孩子需要训练或管教时,也要有准备承担孩子的“不喜欢”来帮助他成为一个能受大家欢迎的人。因此,父母的时间与精力应该不是花费在吃喝拉撒和满足孩子欲望上,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能让他一生受益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格上。

对孩子自由平等也要有度

问:现在很多人都会说要向西方学习,你怎么认为?

蒋佩蓉:其实,现实情况是,国内一大部分家长比西方还要西,很极端,比如要让孩子完全自由,完全进行自我选择,但一个两岁的孩子,可能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还有很多人说要对孩子平等,完全的平等,有很多中国家庭也让孩子称呼家长的英文名字,我不认同这种做法,而且也不要在孩子两岁时就讲平等,因为孩子还需要家长的引导。

自由不等于自私。在北美,基本每个家庭都有超过1个孩子,他们很自然地学会分享、合作,和如何解决冲突,互相爱护,因此孩子的自由是在社会关系约束的前提下获取的。但国内的独生子女们没有这种自然约束,也因此容易导致自私,不考虑别人的习惯。比如,西方的孩子来我们家,也许会不习惯脱鞋,但是我们说我家的习惯是脱鞋,所以他也要尊重我们的习惯。

孩子们在玩耍和探险方面需要自由尝试和体验失败,却不被长辈鼓励或允许。相反,孩子在学习或管理自己方面需要父母放手,却没有得到应当获得的自由。这种过度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产生了一代焦虑、缺乏自我认知、却过于自我关注的孩子。

所以,无论哪种教育理念,其实都有好的部分,需要冷静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

问: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学会独立,或者是放到国外做小留学生,这不好吗?

蒋佩蓉:我的观点是,全家人一定要在一起,成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有关系有感情,等他们走远了也会想家。现在很多小留学生被放在国外上学,独立,但最大的遗憾是孩子跟父母不亲。

家庭是孩子发展最重要的土壤,给予孩子健康的心态。要是孩子们成长的过程没有从家这个安全港湾找到归属感,以后就会去帮派、男友/女友,或其他地方寻找归属感。孩子需要倾诉或做出大决定时,也不会先跟家人商量,而是会去征求他另外“家人”的意见。

不要让孩子太轻易获得赞赏

问:很多人觉得带孩子很累,很羡慕外国人全家出去旅行,带着三四个孩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蒋佩蓉:西方人带孩子确实轻松很多。西方孩子在几个月能自己动手时,就自己吃、玩,没有父母的允许不离开桌子,可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国的一些家庭追着喂饭,孩子没有好习惯,出去就会显得没有教养。

我辅导过一个妈妈,孩子两岁了,所有时间消耗在吃饭、起床、睡觉上,大人精疲力尽,脾气很坏,孩子体会到母亲的怨气,也缺乏安全感。我就劝她花时间训练孩子的作息和吃饭,培养习惯,然后节省时间去陪孩子玩,这样孩子跟你一起度过的时间就不是消磨和情绪。带孩子累,就是这种消磨。

问: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国外家长努力学习给孩子很多鼓励和表扬,你怎么看?

蒋佩蓉:国外家庭太过于对孩子鼓励和表扬,国外的“自信运动”已经到了另一个极端,孩子能自己上厕所也表扬,小学毕业都有庆祝典礼,花几万美元录制纪念电影,太极端了。

表扬应该有度,我的孩子有成绩会找爸爸,因为他觉得爸爸的表扬标准很高,更具备赞赏价值。不要让孩子太轻易获得赞赏,当然,如果孩子花费了努力获取来的,我们要肯定他的努力的品格。表扬也最好建立在品格上而不是孩子先天就预备的能力。每个孩子都要经过努力才能拥有良好品格(不是自然就会有的),因此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拥有良好品格的成人。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专家指导:暑期如何选择英语夏令营
下一篇:如何减轻小升初学生毕业心理压力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