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王子哈姆雷特面对生存还是毁灭的命运曾经发出了这样的诘问: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后世的人们将这句经典名句的内涵无限引申和扩充,以至于成了大凡面临选择之际人们引以反躬自问的无二之选!而在语法学习的“代词”部分,这句话也被改编成了选择题:To be or not to be,__is the question!对于答案究竟是选it还是选that,在这里不再赘言。想说的是,英语语法的学习,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而言,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在语法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各种年龄阶段、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学员,有打算移民的,有打算留学的,有准备过四、六级、PETS的,还有被考研折磨得几近崩溃的,最让人钦佩的一种:是退休了但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精神寄托的!
其实,回顾我们学习英语语法的历程,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从早期的TOEFL、IELTS、GMAT,语法以不同形式见诸于各类考试的试题当中。曾几何时,我们学习语法的终极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在考试中与命题人进行四选一、错与对的博弈!然而,有朝一日,当我们获得了各类考试的证书,取得了骄人的TOEFL、GRE成绩,踌躇满志投身职场、奔赴海外之际,却发现所取得的成绩不过是个数字,我们既不能被nativespeakers所理解,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始料不及也不可谓不意味深长!
面对这样的尴尬,各类考试纷纷进行了改革,旨在取消或弱化对语法“显性”的考察,转而加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比如,TOEFL考试中“改错题”的取消,新增加的口语部分的考核;甚至在写作中,也不忘对听和写综合能力的考核。——尽管如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语法“隐性”的考察却从来没有终止过!比如,对阅读考试中令人发指的长难句的正确理解,写作时地道漂亮的句式表达,无一不需要坚实的语法知识作为基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语法的考核实际上变的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