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家长的热情与学校的无奈
陈先生12岁的儿子正在读六年级,在班上成绩中等,虽然儿子刚读初中,他心中早就为儿子设计好了教育规划: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出国留学。眼看小孩马上就将毕业参加中考,陈先生为此犯了愁。
“非重点高中不上。”陈先生在单位请了几天假,到几所重点学校走了一趟,为儿子在每所学校都报了名。
一些重点学校对报名的家长也是应接不暇。名校校长告诉记者,每年5、6月份该校就会迎来大批前来要求报名就读的学生家长,虽然目前该校还未正式开始招生报名,但近期到学校咨询和想为孩子提前报名的家长络绎不绝,今年报名人数将突破去年。
校长给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去年该校初一新生招收了4个班,总人数约200多人,而去年在该校报名要求就读的学生总人数达到1000多人。高校长无奈地表示,为孩子选择好学校这一愿意是好的,但并不实际,家长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个性发展来选择合适的学校就读。
某校是一所以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的知名初中,同样也面临着报名者多,而最终接纳能力有限的难题。据该校校长介绍,今年按照教育局下发的招生计划,该校初一新生预计招收10个教学班,每班人数不超过36人,照此推算今年的招生总人数约为360人,但到目前,前来咨询和提前报名的学生已经超出了这个数字。
校长也显得很无奈,他表示,目前子女教育是家长关注的热点,选择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入学本无可厚非,但由于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教育均衡,从大的趋势来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都在逐步改善中,家长们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择校问题,部分家长的从众和攀比心理大可不必,家长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一次择校并不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民办学校:容量不足难以满足需求
作为目前国家正在鼓励发展的民办学校,“择校热”也出现在几所知名民办学校面前。
公办名牌学校不多,于是一些学生家长将目光投向了民办学校,但民办学校也有自己的招生计划,并不是所有的报名者都能进入民办学校就读。某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小学,目前,该校也迎来了大批前来咨询和提前报名的学生家长。
该校校长向记者介绍,今年该校初中新生计划招收7个教学班,招生人数为252人,但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年的报名人数将大大超过去年,而在去年同样的招生计划,报名者却就达到了1100多人。但为保证学校教学质量,该校无法接纳太多的学生。
与此相类似,某外国语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该校校长介绍说,今年该校计划初一新生招收5个班,人数约为220人,而目前来提前报名的学生人数已大大超过预期。高校长表示,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校方也希望能让所有报名的学生入校就读,但每年还是有一些报名者因为考试不合格而不得不放弃。
教育部门:教育资源均衡急待建立
针对“择校热”,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科长表示,总体来看,目前城区各所初中的教学质量都是很不错的,家长们对择校存在一定误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即好的师资条件、教学环境、较高的升学率就是名牌学校,学生升学就有保障,其实这是片面的,名校升学率高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招到了较优秀的新生源,当然会取得一定优势,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因此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优势学校。
科长介绍,目前的“择校热”只是暂时现象,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教育资源的逐步均衡和完善,这一现象将会逐渐消失,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部也正在为此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科长语重心长地说,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能做鸡头,不做凤尾”的精神应该提倡,但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能力为他们选择最适合的学校,并不是说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更好就是最适合孩子的学校,比如说有些学校是寄宿制,这也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另外优秀生源的过度集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一切应该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考虑。
教育专家:过分择校不利孩子成长
对于目前在家长中渐渐升温的“择校热”现象,专家谈到了自己的看法,由于目前教育优势资源相对紧缺,导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希望能让孩子享受到更优良的教育资源,为今后就业面对激烈的竞争作准备,这一愿望无可厚非,但一些家长过于盲目的心态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发展。家长们把招生考试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如果考试失利进不了名牌学校就意味着失败,这大可不必,其实就算孩子没有考上名牌初中,也不意味着今后就再没有了机会,分数未达到,可能与孩子学习基础不牢有关,即使勉强考上了名校,在班上面对着其它优势同学,过大的压力和成长环境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也许后果会适得其反。
目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不再仅仅依靠学习成绩,转而更多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关注是好事,但心态不能浮躁,更不要给孩子的心灵施加太多的压力,毕竟一次择校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在"择校热"这一现象上,作为家长和学生都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