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压力下的孩子们 小升初究竟在考谁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升学压力下的孩子们 小升初究竟在考谁

2009-06-11 17:22:29     标签:小升初经验

据《甘肃日报》报道兰州市某改制中学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的家长和孩子们。这是今年“五一”节早上记者在现场采集到的即将开考的一刻。

目送孩子们走进考场的家长们在开考很长时间后才慢慢散开,开始交流起各自掌握的报考信息。“这里只有100多个名额,报了3000多人呢!”“××中学也报了2000多。”有一位家长刚说了句某中学分校还在报名,立即被一群家长围住,向她打听报名电话。

每年这个时段,兰州市都会出现类似的一幕。几所“名校”举行的“小升初”考试,牵动着小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的神经。早在1993年,兰州市根据国家规定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采取就近划片入学的方式升学。可是众多家长对划片对口的中学不满意,家长和学生首选的是升学率较高的几所改制或民办初中以及部分公办的名校。所以,“择校”就成了15年来每年升学时都能见到的普遍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压力骤增的孩子

12岁的豆豆是个“小眼镜”。5月1日中午12时从某中学的考场一走出来,就被妈妈带上出租车赶往另一所学校。那所学校当天有两场招生考试,第二场考试安排在12点30分开考。匆匆啃着妈妈递过来的“肯德基”,豆豆直嚷“数学考(烤)焦了!”“我现在特盼着6月12日(毕业考试的日子)早早到来。过了6月12日,我就能看电视、玩游戏了!我妈成天让我做题,连鼠标都没收了。”说到这里,豆豆不满地看着妈妈。他妈妈赶快应承:“6月12号晚上保证还给你!”

豆豆说,每个双休日,他得完成学校的作业,上两节奥数、两节英语,还要上从幼儿园就开始的钢琴课。因为还要做培训学校的作业,这两年晚上10时前他几乎都在学习。伙伴们大部分也报了校外培训班,“我们在学校是同学,在课外班也是同学。”豆豆的妈妈望着他再次走进考场的背影说:“孩子每天学习也确实累,可不学不行啊,要想进个好学校,还不是得凭成绩吗?”

焦虑不安的家长

小升初“大战”中,最“狂热”的主角还是小学六年级的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家长们普遍认为,小升初是孩子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作为家长要尽全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受教育条件。出于上述考虑,家长们纷纷加入到“择校”大军中,四处奔波,有“转战”于奥数、英语培训班的,有买房子转户口的,有批“条子”、拿“票子”拉关系的……目的只有一个:挤进所谓的“名校”。

豆豆的妈妈原本在他爸爸经营的公司里工作。孩子五年级时,他们决定妈妈不再工作了,全力照料豆豆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儿子在学校的成绩一直挺稳的。这两年我给他报了奥数和英语班,每个星期天上课的时间挨得紧,吃饭都来不及,他就要求吃‘肯德基’,‘全家桶’都成我们俩每周日的固定午餐了!”

付先生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孩子原来上的小学就在家门口,对那所小学付先生也比较满意。3年前,一个同事和他谈起自己的孩子被划拨到对口中学后的种种不满,让付先生吃惊不小。他立即行动,托人将孩子转到一所划片能进入一个好初中的小学。付先生说:“人往高处走。只要学校的差距存在,家长们‘择校’的愿望就会存在。尽管政策是那样定的,但能为孩子想的办法还是要想。况且,我个人认为,在初中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单靠行政手段禁止居住在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区域的学生‘择校’,同样也是不公平的”。

“苦”“乐”不均的学校

多年的“择校”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好的学校生源越来越多,优中选优越办越好;差的学校生源枯竭,集中在这类学校的学生因种种原因很难教育,造成学校的声誉下降。

在省城某企业工作的赵女士说:“儿子回来跟我说,‘妈妈,我们班有2/3的同学都报×中了,还有几个同学报了另一所中学。’”赵女士后来得知,儿子所在的那所学校大部分毕业生都报考了同一所中学。这所学校原定于4月14日至4月29日报名。仅仅3天时间,就有3000多人报考。记者向校内一位工作人员求证此事,得到的答复是4月17日就停止报名了。

无独有偶。位于城关区的一所民办中学因每年生源“爆棚”,今年在招生报名须知中增加了一条“对家长的忠告”。告诫家长慎重择校,坦率地对家长言明自己学校的学生“相互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学习压力较大,也比较辛苦”,直言有些学生不适应该校的学习。但家长们追捧的热情依然不减。这个招生计划只有300人的学校,报名人数却达到近3000人。原因很简单,这所学校的重点高中升学率奇高,中考成绩居全市200多所初中榜首。兰州市教育局今年3月公布的《兰州市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分析报告》显示,在对全市44所民办学校的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评估后,这所学校的各项指标名列第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综合实力较薄弱的学校成了人们“躲避”的对象。城关闹市区一所中学对口3所小学,其中一所以前的重点小学生源很好,但每年按划拨计划来报到的学生寥寥无几。校长深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我不担心校舍不如人,也不担心生源不如人,真正忧虑的是师资不如人!”

政策遭遇的尴尬

多年来,兰州市基础教育阶段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的追名校现象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着力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十五”期间,兰州市实施薄弱初中改造,完成了百所标准化初中的建设工程,一大批学校的校舍得以更新,此举的目的也在为“择校热”降温。今年2月兰州市“两会”期间,关于今年的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再次提出,今年兰州市将安排“双基”及薄弱初中建设费用350万元。

在政府加大对薄弱学校投资的同时,教育部门每年都要重申招生中的就近入学原则,以保证儿童少年入学的方便与公平。今年4月21日出台的初中招生政策,仍坚持“免试入学,相对就近,整校划拨,兼顾户口”原则。遗憾的是政府的这一良好初衷家长似乎并不买账,仍然热衷于择校,使择校成为消除不了的历史问题,在被禁止了十多年直至今天仍屡禁不止。小升初的困局使现行政策陷于尴尬,最后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除少数成绩拔尖的学生外,要么是家庭经济条件宽裕的,要么是家长能找到关系的。事实证明,择校本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的必然产物,是学生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结果。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在评价这一现象时说:只要学校之间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择校就不可避免。

点击显示
上一篇:直面小升初 家长制定的八条小升初策略
下一篇:【招生信息】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09初中招生领取准测证公告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