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升初”的现状是“大鱼吃得撑,虾兵蟹将饿肚子”。这些虾兵蟹将“饿肚子”的主要原因是生源择校,但学生为何会择校?有些区就近入学乱点“鸳鸯谱”,搞得家长不择校不行。
所谓乱点“鸳鸯”谱是指,好初中对口的生源少,好小学对口的初中弱。
以江北的一个区为例,区内有两所公办初中相隔不足千米。其中一所初中办学实力排名全区第三,另一所初中办学实力在区内摆尾。
该区以区域划分对口入学范围,去年前者对口4个社区,后者对口10个社区。结果,前者的七成生源是择过来的,后者近八成生源几乎都择到前者那去了。
江北的另一个区是以学校为单位对口划分入学范围。该区一所在全市排名前列的小学对口了3所公办初中,其中一所初中在区内最多排名中等稍偏上,另两所初中在区内排名中等甚至偏下。“这好小学出来的伢,当然也要想法进个好初中,不择校咽不下这口气。”该小学一位家长说。
为什么会出现乱点“鸳鸯谱”的现象?一业内人士道破“天机”:知名公办初中实际是各区比拼教学成绩的中流砥柱。这类学校办学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于生源的好坏,选拔产生的择校生肯定整体优于对口生源。
他说,知名公办初中对口升学的生源越少,就越有机会招收择校生,同时,这些学校在录取择校生时可获得一定的择校资金,客观上也缓解了主管部门对义务段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的压力。“实际上,主管部门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升初”择校热度为何年年不减?除武汉的优质初中不够多外,还有哪些原因?晨报此次通过五个回合的“2009小升初演义”,也许能反映其背后的一些原因。该演义到此告一段落,一方面希望读者能了解武汉“小升初”的真实现状,另一方面,更希望让择校的家长理性一些,相关部门在学校对口划分区域上更合理一些,最大限度地逐渐降低择校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