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2006年,孩子考取外校,同时又被566火箭班提前录取,当时真是取舍两难。那拨最优秀的孩子只有我们这一部分顶着各种关于外校的传说(流传的说法),犹豫地选择了外校。但不安的心却持续了三年,因为566那个班太优秀了,在社会上培优、竞赛、得奖,一直到网招20多人进华一等,令人羡慕。而我们孩子一直按部就班地学习,相对平淡。直到最后中考,所有当年没选择566而上了外校的同学都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中考成绩。
当我们这拨家长见面时都为当年的选择而庆幸。
其实当年选择时最大的困惑在于:因为2002年小升初入外校的那届学生(只测试英语而没有考语文数学)在2005年中考大溃败,直接导致当年小升初时家长们怀疑外校教学成效,进而导致一批优秀学生放弃了外校,开创外校优质生源流失的先例;2006年,当我们权衡是上外校还是进566时,2003年入外校的那届学生(入校时同样没考语文数学)这时中考又惨不忍睹,同样导致一批最优秀的孩子因对外校的“质量”失望而放弃了。这个时候,是随大流?还是追梦想?那个难啊,不亲身经历是绝对体会不到的。怎么办?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本人吧。孩子说:上外校!但是在外校交费那天,孩子的心灵遭受极大的煎熬,一度产生动摇——因为没看到那些熟悉的家长和孩子们来交费。这时我们咬咬牙,对孩子说:既然决定了,就不要再动摇。就这样我们选择了外校。但无论家长还是孩子的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不安,一直伴随了三年。更大的冲击接踵而来:2008年外校高中的高考成绩很糟糕(就是2002年小升初没考试、2005年中考大失败、2008高考的那届),要不是有中招时外面补充的566的生源考了个状元,我们简直要疯了。紧接着今年566有28人网招入华一,而那个班、那拨最优秀的孩子竟然有20余人啊。再后来,2003年入外初的那届在2009年高考又这么失败。唉,这三大因素给我们极大的心灵刺激,令人寝食不安,更加怀疑当初的选择。
还是孩子给了我们信心,孩子说,你们别担心,中考看我们的。孩子班上的同学们也给了我同样的印证:每次排名巨大的位次变化让我领略了他们的优秀,他们的你追我赶,他们的不认输。多么出色的孩子们呀。
现在,我们这些家长在见面时除了相互祝贺都取得优异的满意的成绩,也无不庆幸当初的选择,同时对三年后充满期待。因为历年外校的状元都是出自外校初中的孩子(除开2008年状元由566补充了学生夺得外),外初的孩子总能创造奇迹,如今2002-2003、2005-2006、2008-2009这灰暗的(两届)一页已翻过,外校是否应该再创夺魁的辉煌呢。
“重整河山待后生”、待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