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优中家长不应忽视的三种“信息”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校外培优中家长不应忽视的三种“信息”

2010-11-18 15:10:30     标签:小升初经验

在现行教育体制不断变革(未必是朝好的方向上变)的情形下,我们的孩子们现在正如火如荼参与的校外培优,在性质上已与过去大不一样。我们作家长的,看待培优的眼光,既要盯住小升初,又要高于小升初;既要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情况,也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评价和思考。

原文作者文章:http://bbs.eduu.com/thread-481966-1-1.html

在小升初的选择上家长必须达成的共识

小升初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而已,眼睛只盯着小升初等于是把很多问题向后推延了……[详细]

更大范围内对学习能力的评价信息

我一直认为,现行的择校制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全班第几”、“年级第几”的评价标准,家长的思想认识如果还停留在我们读书那会儿……[详细]

培养孩子“长跑能力”的训练信息

校外培优主要是奥数,而奥数的难度数倍于校内教育内容。不同的学习难度对孩子们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其他素质要求肯定不一样……[详细]

“见贤思齐”的综合培养信息

“见”不同类型的“贤”,“思”更高水平的“齐”。能否“思齐”是孩子的悟性和家长的引导问题……[详细]

在小升初的选择上家长必须达成的共识

有这样几个事实,我们作家长的必须要达成共识:

1、小升初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而已,眼睛只盯着小升初等于是把很多问题向后推延了;

2、小升初中很多孩子面对的都将不再是同班甚至是同校孩子的竞争,眼睛只盯着孩子所在班级或学校的成绩,肯定是不能客观认识小升初的;

3、小升初后孩子们竞争对手的主体几乎没什么大的变化,同样还是这批孩子被小升初考试重新组合到了不同层次的中学里,各成绩层次上的竞争关系没什么大的变化,家长在小学阶段就有着更宽泛的评价视野对中学阶段更好地引导孩子将是大有裨益的。

更大范围内对学习能力的评价信息

毋庸置疑,很多家长送孩子培优,目的就是取得小升初的胜利,竞赛拿奖可以视为实现这个终极诉求的过渡目标。但基于目前孩子们面对的残酷实际,我觉得校外培优中至少有三种学校教育给不了的“信息”是家长们不能忽视的:

我一直认为,现行的择校制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全班第几”、“年级第几”的评价标准,家长的思想认识如果还停留在我们读书那会儿,就会丧失对孩子学习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和准确评价的基础。

过去的就近入学、自然分校时,优秀孩子在各学校的分布是随机的、天然的,“班上名列前茅”的评价标准还是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孩子学习能力的。但现在的重点小学在进门时就已经是高比例淘汰筛选,各学期还不断通过考试动态筛选分班,导致优秀孩子不断向部分重点小学甚至重点班级集中,然后学校通过优势教育资源的倾斜,使这些孩子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更为突出,更加厉害。

过去,何曾听说过某某高中某某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考入清华北大,而现在早已数见不鲜了,其根源就是我说的这一点——尖子生的分布已经不是“纯天然”的了。参加培优的家长多半是希望孩子能升入相对更好的中学的,而这些中学的择校制又将使孩子们面对的不再是同班甚至是同校孩子的竞争,这种竞争在重点初中更加被强化。

所以,当前段时间坛子里出现“我家孩子不培优但成绩依然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帖子时,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我想原因就在这里。而培优机构则可以通过自身的培训选拔机制,把更多优秀的孩子跨学校地集中起来,使家长可以清楚直观地在更大范围内了解和评价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实力。这是即便排名第一(如果有的话)的重点学校都给不了家长的重要信息。

培养孩子“长跑能力”的训练信息

校外培优主要是奥数,而奥数的难度数倍于校内教育内容。不同的学习难度对孩子们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其他素质要求肯定不一样,如果仅局限于学校常规教学内容,孩子的习惯养成也将是随之循序渐进的,这就如同生产方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呵呵,有点瞎扯了啊)。

这并不是说学校教育的习惯培养方式有什么不好,恰恰相反,孩子大多数学习习惯都是在校内学习中养成的,这样循序渐进地养成学习习惯也是必须的,但如果在校外培优的难度提升中,对校内习惯培养进行补充和丰富,让孩子提前养成一些增强后劲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奥数内容的超前学习,不少家长会抵触和排斥,但对于加载其上的学习习惯的提前养成,估计就不会有那么多家长反对吧。

一言以蔽之,家长在培优中不要只盯着奥数内容和奥数成绩,以奥数为载体的“长跑能力”培养更为重要。前者只是在小升初这个时点上有用,而后者则可以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

“见贤思齐”的综合培养信息

“见贤思齐”在坛子里是陈老师的初版权,不久前在格格的一篇帖子里进一步把含义明确和深化了,现在我借用一下。

初看这四个字时没太多感受,最近思考一个问题时“顿悟”了“见贤思齐”在校外培训中的重大意义(呵呵,有点禅宗的意思了)。我在了解了一些学校的情况后认为,不同的重点学校(包括小学和中学)有着相对不同的教育模式,具体表现为不同的教学侧重点选择和对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考查评价方式,所以各自培养出的学生特点和优势也迥然有异,“优秀的方式不太一样”。

不久前,儿子评价他在查字典和明心遇到的几个“厉害”孩子时就说:“我们学校里也有很厉害的家伙,但厉害的感觉和他们不一样”。可以说,同一所重点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优秀”的特点上具有同质性或相似性,而好的培训机构则能把类型不同的优秀孩子集中到一个课堂上,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更加全面发展。真心希望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因此而兼具数家之长。

所以,个人理解陈老师的“见贤思齐”里还有更深一层意思:“见”不同类型的“贤”,“思”更高水平的“齐”。能否“思齐”是孩子的悟性和家长的引导问题,但好的培训机构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见贤”平台。对此,我心存感激!

“新赛季”里“小五”家长选赛要走出误区 学好数学关键步骤之怎样做数学笔记
暑假与儿子“一起走过的日子”随感 家长和孩子压力分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对日常学习方法的反思 对四年来引导儿子奥数学习过程的思考

点击显示
上一篇:家长讲述成为全美最小金融博士的育儿经
下一篇: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怎么办?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