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曾经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架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然而现在,家访似乎变得陌生起来。
教师家访,过时了吗?有人说,信息时代不需要传统形式的家访,“家校沟通”的方式早已多样化;也有人说,教师不能把家访的传统丢了。
家长:教师家访成了奢望
记者走访乐一家中学采访了十几名学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经历过家访,有的甚至不知家访为何物。“从我上学以来,老师从没有来过我家,只是完不成作业的时候,班主任会给我爸妈打个电话……这算是家访吗?”高一学生陈梅很疑惑。
新学期伊始,小学生蒋子重的父亲接到一条短信,是儿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发的:“请各位家长务必在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证明孩子作业的真实性。”看到这些短信后,他告诉记者:“在我手机里,收到类似来自学校老师‘命令式’的短信不下100条。这样让人略感冷漠的联系方式,肯定不能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沟通。”
采访到的不少家长也有类似感触:“我们小时候习以为常的教师家访,在现在几乎成了一种奢望。”
“我儿子从上幼儿园到现在读小学4年级,从来没有一名老师到我家家访过,倒是我和他爸经常主动找老师。班主任不知道我家住哪个区,我对她家门牌号却很熟。”学生家长孙女士说。
孙女士的孩子上小学后换过2个班主任,都是孙女士主动上门拜访,向班主任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希望班主任能对孩子有个好印象。平时孩子学习情绪不稳定时,她也会主动联系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帮忙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孩子成绩还可以,老师从来不主动和我谈孩子的情况。”对此,她略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