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户口不在好学校对口片区内,要想上这所学校,就必须交纳一笔择校费。从目前出现的择校现象来看,仅有钱还不行,家长还需要四处托关系找门路,才能把钱交出去。从学校的收费情况来看,择校费收多少有一定弹性。收多少因家长的社会关系、领导批条分量、学生分数不同,而生出不同的级别。同样一所学校,择校生的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
择校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后,就不断受到质疑。其中,择校费的去向和用途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说清。
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在择校费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条灰色利益链条。学校、教师、上级主管部门都是这个链条上的既得利益者。有的学校把择校费直接纳入小金库,用于发放教师福利,改善教学条件;有的主管部门将择校费纳入专项账户,学校花钱打报告审批,但基本上也是“自己的钱自己花”。尽管这笔费用的用途并不一致,但这笔钱往往在体制外循环,缺乏必要的监管,既没有进行财务公开,也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审计,成为一个难以监管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