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十大心理行为分析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十大心理行为分析

2011-07-07 16:48:32     标签:小升初学科辅导

1.学习态度

正向心理行为: 认同学习可以帮助自身拓展视野、丰富知识、训练思维、了解科学、了解社会;认同学校教育能够帮助自己打好基础,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与人沟通与协作的能力;认同只有对还不感兴趣的科目也全力以赴,才可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负向心理行为:认为学校课程学习对实际生活作用不大;学不学都一样,学得好未必发展好;现在大学毕业都不好找工作,学再多也没什么用;抱怨课程枯燥、教学无趣、作业太多、环境不好等。

心理行为分析:态度决定一切。确认学校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学习者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而否定或怀疑学校学习价值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容易逃避或放弃。后者需要重新评估学校的学习活动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以端正认识并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和勤奋程度。

2.动机行为

正向心理行为:为理解和解决问题而学;更喜欢体验自己对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自我控制感和效能感,从而更自觉地选择有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期望从中学到本领、提高能力;会以主动负责的做法去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会主动记下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独立思考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而力争尽快解决问题;考得好则加勉,考得不好则寻找不足,加倍努力。

负向心理行为:为考试而学,唯成绩取向;考得好才有劲头学习,考不好则心灰意冷;更倾向于使用省力的不求甚解的方法获得知识,幻想轻松而又名列前茅。上课不预习、无问题、很少读教科书;上课感兴趣的内容才听,不感兴趣的就不听;忙于写作业,少对学习内容归纳总结;不会做的题目就空着,等老师讲评;需要环境压力才不得不学习等。

心理行为分析:基于内在求知动机的学习行为才会坚定持久,也更能使人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起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而唯成绩取向的学习者就必须有分数的激励,程度严重者甚至不择手段要分数;因求知欲不高而不能专注于学习过程,容易急功近利或盲目与人比较,败坏自己和他人的心情或关系。

3.时间管理

正向心理行为: 对学习内容作与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相匹配的计划安排,并能注重计划的落实,遇到干扰也能弹性处理; 上课/自习/活动都能全力以赴;先做重要的事,统筹兼顾多种要求;有自己的阶段重点和具体时间安排;善于使用零星时间。

负向心理行为:计划总是过多,做事多处在匆匆带过状态;变化多于计划,顾此失彼;边做边玩或先玩后做,学习启动慢,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不得不加班加点;做这想那,频繁转换,难以贴近自己的需要。

心理行为分析:时间管理的有效程度体现在时间安排是否符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是否坚持执行自己制定的时间安排表。包括具体的学习目标、执行时间和执行方法。能否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安排表,反映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水平;能否有效执行计划则反映了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得分低的学生需要进行元认知训练,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会抗干扰、抗拖延的技巧。

4.抗焦虑水平

正向心理行为: 相信自己,相信老师,接受或喜欢学习和考试;知道想太多没用,会着重把握当下,学习行为比较稳健;承认自己有所不足并愿意面对;有目标而又重在过程把握;为人处事情绪比较稳定,会更专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负向心理行为:没安全感,对自己没信心;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考试或讨厌学习、考试;预测自己肯定学不好、考不好;重结果轻过程;反复强化曾有过的考试失利经验; 遇复杂困难的事容易慌乱而不是面对和解决问题;确认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老师。

心理行为分析: 情绪受思维影响。个体关于自身能力、智力及未来的否定想法不但使其转移了注意力,而且伴随这类思维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对其生理和行为都有阻抑和消弱的作用,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而转向无效的自我批评或恐惧。对这类学生,一要帮助其调整认知,端正对学习和考试的认识;二要帮助其学会控制和降低焦虑的技巧,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任务中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认知水平。

5.专心程度

正向心理行为:明确自己学习中的具体目标;知道自己注意力的变化规律;主动将重要的事安排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主动消除/回避干扰因素,能沉浸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中。

负向心理行为:无具体目标意识;易受环境干扰;不晓得自己注意力的变化规律;情感上更关注生活中的其他事件;更多强调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容易转移注意力,难以专注做事情。

心理行为分析:本项心理行为既受相关生理因素影响,如感觉统合能力,也受个体当时所处生活环境及自身心理状态影响。同时与个体的目标感、意志力、行为习惯和生活/学习定位都有关系。

6.信息加工

正向心理行为:喜欢多问并思考为什么;会用联系与比较等方法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会寻找关键特征,强化意义记忆;会注重对所学知识作归类整理;会调动课内外学习/生活的相关资讯与正在学习的新知识建立具体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能够保持、回忆再现乃至灵活运用的知识结构体系。

负向心理行为:喜欢直接接受老师给的答案;学习中更多是基于背诵的记忆经验;解释问题多背答案而非理性分析;不善使用联系和比较等方法;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平时与学习相联系的有选择的泛读与精读都过少,生活视野较小,有情感投入的具体事务操作或兴趣内容也比较少。

心理行为分析:信息加工是有意义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表象、联想、类比、分析、综合、列表、作图、提问、答疑、动手制作等方法策略来促进自己对新信息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很显然,信息加工能力不足的学生需要学习他们所能使用的方法来增强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及相关组织结构的理解,也需要拓展视野、真正参与和品味生活实践。

7.选择重点

正向心理行为:知道学科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学习的具体状态,能够鉴定、区分学习内容的性质及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并对重要内容进行充分学习;会提取自己的相对薄弱的知识点优先学习。

负向心理行为:多无自己的学习重点;总是赶着写作业而无自己的心得与把握感;感觉有很多问题,却不晓得先做什么;跟风学习,别人谈的都是重点而无自己的重点。

心理行为分析:高效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选择出最重要的信息并加以更多的注意和学习。这既需要对学习系统的基本了解与把握,也需要对自己学习状态及追求目标的了解与把握,是一项需要匹配智慧和承担勇气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8.学习辅助

正向心理行为:将老师、同学、教材都看作支持自己学习的资源而正确使用;读书会划重点作眉批等;课堂笔记有自己的使用价值,会记重点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安排时间择要解决;会使用图表等多种方法组织学习;会备参考书,会与他人探讨学法;会重视作业中呈现的疑难问题并及时记下解题思路以利复习参考。

负向心理行为:忙于抄板书;少用教科书或参考书,或划得太花而无辅助意义;不善及时归纳小结;少与人探讨交流;不会使用图表等多种手段组织自己的学习。

心理行为分析: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他人创造的学习辅助手段和设计运用自己的学习辅助手段组织学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材中的标题、特殊字体、特殊标记、图表等均有特定的意义,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识别或使用这些“标记”,他们就不能从中受益。

9.自我测试

正向心理行为:能利用学习各环节自我提问并进行求证;能在课后使用心理复习法,如在头脑中“复述”或“过电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能围绕学习需要组织自学;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处理;能够借助学习的目标纲要检查自己的掌握状态。

负向心理行为:只有在作业、考试得到老师的批复后才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状态;不善于自我提问、自我检查;感觉自己有许多不懂之处却不能具体化为清晰的问题,也不善于将相关问题系统化。

心理行为分析:自我测试可以使学习更充分,使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错误得以暴露;还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跨章节的综合,是鉴定是否需要额外学习的重要方法。得分低的学生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并进行相关技术训练。

10.考试策略

正向心理行为:将考试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接受乃至感谢它(考试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考前准备,包括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要到位;另一个是考场的发挥水平,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相信自己,专注地审题和作答,力求精确完整地书写答案;考后能就自己的发挥效果作小结,提取好的经验,修正不足。

负向心理行为:害怕或讨厌考试,不能统筹考试时间,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惊慌失措,为了赢得做某些题的时间而在其他题上赶任务;总到快要考试时才用功,顾此失彼;考试中边做题边估计得分;对周围环境过于敏感,别人做题的书写声会对其构成压力;考后不会总结经验,也没有补缺漏的自主行为。

心理行为分析:接纳乃至感谢考试的心态会让学习者更真诚而轻松地面对它,并主动在考前准备、考场发挥和考后调整上下功夫。考前准备包括对考试内容复习的计划安排、对考试题型的了解和常用解题方法的掌握、考前心理调适等;考场发挥主要包括考试心理调适、相关用具准备、根据试题特点审题作答、检查验证及考试时间的把握等。考后调整则为后续学习作更具针对性的引领。不足者需要作解题及应试技巧的系统训练。

点击显示
上一篇:小学生期末作文看老爸72变 多数父亲形象阳光
下一篇:小学生实用成语分类大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