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苏州小学期末考试作文题分析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2—2013学年苏州小学期末考试作文题分析

2013-02-16 17:55:43     标签:小升初学科辅导

题目类型分析

小学作文一般考记叙文(读后感有议论文色彩),要求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文乃虚实结合,实指事例事实,通常是特定场合下的人事物景;虚指情感或道理。请看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格式:本文通过实(人事物景),表达虚(情理)。证明文章谋篇布局要从虚实角度去综合思考,作文、短文都是文,都应如此。

相应,作文题目也可从实、虚、虚实三方面来分类。不同类的题,只是提供或明确的范围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提供的已知条件不同,审题的出发点不同而已,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最终都是举事例表情感、摆事实讲道理的,即围绕文章的中心服务。作文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后,标题从以上三类来拟都是可以的,不存在谁是谁非,谁优谁劣。

根据各地提供的小学中高年级的期末考试作文题来分类如下:

1.侧重于对特定时间的记叙

如«当____不在的时候»、«一瞬间»

2.侧重于对特定生活素材的记叙

如«第一次×××»、«奇怪的梦»。如何从庞杂的生活积累中快速提取有价值的素材,通常我们运用一二三字选材法即可。“一”指最、真之类;“二”指特别、奇怪、非常之类;“三”指第一次之类。

3.侧重于强调有感而发

事情事情,事与情分不开,应先确定了情感,再围绕情感去写。通常会涉及读后感、游后感、观后感之类,如«对某名言警句的感悟»、«读书有感»;也有关命题自己填感受,如«那次我真______»,«我懂得了______»等。

4、侧重于对情感的理解

记叙文的中心情感,我已经作了系统归纳,见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读写锦囊»。如第16课«信任»,第12课«幸福»,第74课«梦想»对应«我的理想»,第45课«独立»对应«做主»,第66课«困难»对应«战胜困难»,第5课«快乐»对应«____最快乐»。

5、侧重于情感变化

文章不是虚实的拼凑,不是油水关系,而是虚实交融,相互转换,这样的文章就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富有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了。如«没想到»要写出由没想到前后的情感变化,«环保只差一步»要围绕环保写出差一步前后的情感变化。

6.侧重于虚实转换

虚实结合的标题,往往有文采,有品味,有层次。如«留在心底的掌声»,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相融合;«说一种美味»,实的可以品尝,虚的需要感觉,由实转虚,文章就耐品了,就立起来了。

以上类型可以大体归纳为:

1、2属于实的题目,3、4、5属于虚的题目,6属于虚实结合的题目。这样的归类只是出于我的角度与层次的理解,请不必绝对。

下面针对不同作文题目类型,作审题思路分析。

二、审题思路分析

实的题目:着重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如特定的人事物景,特定的时间、地点等。一定要围绕特在哪里,或者哪些方面去写,达到生动、形象、具体的要求。

举例一:«第一次×××»

重点写第一次做什么,把事情描述清楚,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把人物写活;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把人物写美;可以结合第一次的经历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让自己懂得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把“第一次”写深。

举例二:«读书有感»

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明确中心情感,不能是模糊的有感;其次,围绕这个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写,每个部分都用感去统领;再次,围绕感用文中文外的事例去证明,去支撑你的感。就如抓住伞柄打开伞,紧紧围绕自己的感去写事例,而不是笼统写事例,抄故事梗概,如正文罗列事例,结尾只是笼统表示下“受益匪浅”之类,那就主次不分偏题了。

虚的题目:着重根据题目所确定的,或半命题自己填空的中心情感来展开写,务必分清主次,事例写丰满,体现情感变化,以免跑题。

举例三:«我懂得了______»

侧重于知行合一,懂与做相结合。首先围绕懂得了什么思考下,从真正懂的,特别懂的,最好自己已经落实行动的情感中选择。其次,思考怎么做懂的?懂后又怎么做?比如感恩,要详写怎么由不懂到懂的过程,说出自己的思考认识,这样虚实结合即可。

举例四:«我的理想»

首次确定理想是什么,然后具体打开,把理想说详细,然后思考如何去做才能实现理想,最后表达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理想。中间可以引用一些经典事例。

虚实的题目:着重谋篇布局,确定开头实的,结尾虚的,再考虑如何由实转虚,自然提升情感。

举例五:«留在心底的掌声»

首先围绕掌声思考,什么值得你为之鼓掌。如是人,那么这个人具备了什么品质值得你发自内心去鼓掌;如是事,那么这件事好在哪里;其次,对应“留在心底”,思考掌声的背后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再次,围绕自己的情感,把所要描写的这人那事写得生动形象具体。

打个比方,实的题目如起点,虚的题目就如终点,而虚实的题目就如过程的变化,宏观去审题,就能把握文章结构的来龙去脉。

作文变化的三种思路

文章再怎么千变万化,其变化的形式不外乎三种,

相似—并列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一个事例联想到同类的另一个事例,可以是事的相似,也可以是情的相似。建议多整合句子与段落,可增强文章的厚度与气势。

相对—转折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构思上头尾反差,让文章曲径通幽;举例上使描写对象更具全面性,真实感;情感上更具辩证分析,行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如是正反事例,文章必起波澜。如«没想到»,开始是怎样想的,结尾怎样没想到,这样文章就有了转折变化。

相关—递进变化

严格意义上说,文章总体呈递进趋势(有时我认为转折也是一种特殊的递进),如台阶般层层递进。从虚的来说,通常结尾部分要升华情感,所以情感要有辅垫;从实的来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体现情节的发展。

这三种是最基本的变化,再复杂变化的文章也是这三种的组合。这种变化的设计,可以用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总”的构思上,也可用在正文“分”的构思上;可以用在段落、句子间的整合上,也可以用在段落层次的安排上。

点击显示
上一篇:苏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精编习题12套(附答案)
下一篇:特级教师讲作文:双关——秀才不识欧阳修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