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在学习的各种因素中,个人因素是关键。
谈及择校这个话题,从个人内心来说,我并不太在乎。因为我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一直在比较差劲的学校和班级学习,但最终还是如愿考上了名牌大学,所以我始终认为学习的事情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但对于女儿,却还是觉得有条件应该尽量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毕竟好的学校总是比差的学校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对周边的各个正规幼儿园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才最终选定全家人都认为比较好的一个。到了小学时,身边很多朋友都主张应该让孩子去市教育局大力扶持的重点小学,在做了许多小学入学考试辅导后,经历了该小学的面试并交纳了巨额集资费后,女儿终于有幸进入该校。由于该学校离我们家非常远,又不属于校车接送范围,女儿只能每天起早贪黑地背着重重的书包挤公交车上学回家。全家人高兴之余,觉得女儿小小年纪这样来回奔波太辛苦了,实在令人心疼。到了五年级,我们一家终于搬到了离该小学比较近的新家居住,女儿也可以每天多睡一个多小时了,可我们很快又得面临小升初的择校问题了。
有了小学择校的教训,我认为择校不如择址。如果能够就近上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许多方便,让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安排学习和生活,而且就近上学还能大大舒缓高峰期交通堵塞问题。要是在就近上学的基础上,再能够选择相对比较好的学校,那就两全其美了。
如果按照教育局公布的家庭住址分区就近入学,可以免去大笔的集资费,但很多人说即使选择了辖区内的学校,也应该考虑缴纳集资费,因为同一个学校对这两类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师资安排是完全不同的。我认为教育不公平这一点才是造成择校难题的真正关键所在,教育不公平本来就是有关部门在私利驱动下人为造成的恶果。教育部门虽然一直宣扬义务教育要公平,但事实导向就是谁有钱,谁就能上更好的学校,谁就能选择更好的班级和老师,哪个学校集资费收得高,哪个学校就能优先获得更优秀的教师,现实就是太现实、太功利了。择校是家长们既费精力又费钱财的烦心事,搞不好还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现实社会不公平生存的阴影。如果教育部门真心想搞好义务教育,那么就应该去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努力把每一座学校都办成优秀的学校,而不是只给少数家里有钱有势的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如果能做到这点,谁还想瞎折腾择校这种事儿呢。
我国义务教育现状根深蒂固,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有所改观的。既然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社会,那么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加强家长的辅导作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确保让我们的孩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