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上六年级的儿子开始和我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镜头二]不仅用我的啫喱水塑造发型,还对电视中的时装表演品头论足,什么混搭风、复古风;清新装、淑女装……,俨然一个小小评论家,令我和老公对他刮目相看;(他是怎么知道的?!)
[镜头三]极力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判;
[镜头四]某天放学回家路上,儿子兴高采烈地给我背了一首小学生自创的打油诗: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一大堆,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夫妻一对对。
到家给老公一学,惊呼:“这是要逆天了!”随之而来是我们也开始不淡定了。
……
也不知怎么搞的,自升入六年级,儿子总和我唱对台戏,我说东他偏说西,我让打狗他偏让撵鸡……我心想:是小升初感觉到压力了?还是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小升初只是导火索,关键是他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青春的节拍。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个时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他们那双明辙的眼睛已经将世界“尽收眼底”。由此看来,青春已在不知不觉间向我们的孩子悄然走来。
因为岁月无情,青春无法永驻。
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那些年”。已近不惑的我们曾经年少,曾经懵懂,也曾经为“爱”痴狂。
现在我们的宝贝也正在经历“那些年”,我们不再迷茫彷徨,不再手足无措,因为我们能给他们“正能量”。
小升初开战在即,孩子却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真是愁坏了爸爸妈妈们呀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请点击查看:小升初阶段,青春叛逆期的诱因
出现了青春期现象,爸爸妈妈们该怎么做呢?请点击:家校联手爱心感化叛逆期 让孩子顺利度过小升初
一、青春叛逆期的诱因
1、思想意识的逐渐健全,企盼更多的民主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们希望在学习生活中摆脱父母更多的照顾与干扰,否则便因受束缚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看法及是非曲直的判断,往往有强烈表达自己意见的愿望,不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及建议,甚至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并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2、性的发育及成熟。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孩子表现出对异性的向往与追求,想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在异性面前大献殷勤,出风头,引人注目,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等。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表现出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矛盾状态。
3、寻求平等对话,充分展示自我。
孩子们想争取更多的与父母、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一方面由于我们的传统教育,加之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学校的模式化管理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对立面;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们自尊心作祟或受他人打击、讥讽、嘲笑、歧视等原因,出现了某些事情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某些特定人群。
比如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的缺失、性别教育的空白、早早辍学的无奈等等,也是造成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无人引导、无人呵护、无人关注的“三无”状态,对家中长辈的劝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凡事独断专行,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我行我素。
以上种种矛盾给家长带来的困惑就是,发现孩子“不听话了”。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期,它还明显表现在穿着打扮上,企图不遗余力地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甚至让自己变得很另类,从而加剧了孩子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对抗和矛盾。
二、家校联手爱心感化叛逆期
(一)家长正确引导
孩子的叛逆需要的不是我们大呼小叫的训话,也不是我们无休止的打骂,更不是做我们的傀儡,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
1、做示弱父母,创对话机会,给自由空间。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家长不要居高临下,吆五喝六,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满足孩子的对话需求,认真倾听。当孩子犯错误时,应采取软处理、冷处理的方式,做到教育孩子不情绪化、不翻旧帐、不侮辱人格尊严,以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心平气和地听孩子解释,而非威严地提出各种要求。
孩子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家长要做到“四不偷”: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不偷上孩子的QQ;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偷跟孩子的行踪。如果真想知道孩子到底在做些什么,就当面婉转地向孩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千万也不要向老师、同学“曲线救国”,这都是引起孩子反感的不妥做法。
2、多关心交流,少施加压力,常阅读书籍。
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一方面要鼓励孩子适当地多看一些青春方面的书籍(附后),或者陪孩子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将过剩青春合理释放,同时也让孩子的心态平和下来。
另外,还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以便随时了解最新思想动向,一旦发现“不良苗头”,马上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千万不可妄自揣测引起孩子反感,否则就南辕北辙了。再者,要以平时生活学习等方面多关心的方式,温暖孩子的心,而非临时抱佛脚式的出现问题再处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一定按照自己的思路成长,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这样更容易把孩子推到家长的对立面,彼此之间会越走越远,交流越来越少,反而得不偿失!
(二)老师科学疏导
1、因人而异,发挥所长。
老师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等,充分给孩子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适当地给孩子布置相应的班务工作、社团职务、组织各项活动……通过这些,让孩子承担一定责任,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同时,让孩子体验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的快乐。信心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势必会在无形之中削弱了叛逆的力量。
2、坦然地“谈情说爱”。
关于这一点,是进入初中家长最为担心的方面,因此我想多说两句。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的教育》中有着许多精彩论述--
“在培养高尚的爱的情感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衡量一位教师的教育艺术的尺度。理解爱情,就意味着理解一个人的心。相反,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抱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他们的隐秘角落采取粗暴态度,最容易从男女青年的相互关系中驱逐出一切高尚的、有道德的、明快的审美情感,并把爱情的生物本能的一面推到了首位,激起不健康的好奇心,使男女同学更加疏远,对交往产生一种难忍的恐惧症。”
以上不仅说的是学校教育,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最严峻考试。我们应当从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起就培养他去迎接这场考试。”他进而提出,“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导学生怎样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去爱。”
还有,我们也不要将孩子的友情错认为爱情。一见到短信,一看到QQ聊天,一收到小纸条,就杯弓蛇影,将同学之间的正常接触指责为谈情说爱,不仅孩子,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也往往为这条模糊的界限所困扰。即使说出现了早恋,我们也不必恐慌,首先要理解孩子,但理解不等于迁就和放纵,应以高远的志向激励孩子,给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青春期教育读物,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反之,青春的叛逆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到时就悔之晚矣!
综上所述,对待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双方的共同教育,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有义务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询问孩子在校表现,老师要将孩子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不能听之任之,置若罔闻,以致出现严重的后果,那将是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不管是家长的正确引导,还是老师的科学疏导,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孩子逐渐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我们不可能守着孩子,即使随时守着孩子也不可能左右他的内心,关键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成为自己意志的主人!
飞扬的青春,火红的青春,跳动的青春,让我们陪同挚爱的宝贝,重拾青春,重走青春,让青春不再有任何的遗憾与留白!
附相关读物:
1、孩子们的青春文学读物--
孟小卓的青春文学书系:《与梦逆行》《如果·惜》《记忆里的风》;
苏小城的《迟歌》;金国栋的《Sorry Sorry》;
其他的还有:《你好,旧时光》《听说我们不曾落泪》《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2、性教育读物:
《倾听花开的声音》《中小学生健康手册》《藏在书包里的青春》《青苹果红苹果》
3、家长读物:
李宗远的《父母要懂的心理学》
穆阳的《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
冯爱武的《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的礼物》《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的礼物》;
其他的《菲菲的成长日记》《儿子不会告诉父母的事》《床前读给女儿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