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命教育 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重视生命教育 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

2011-04-20 10:06:40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多年来,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少年在身心健康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和抗挫折的能力,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其思想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而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和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的表述有很多种,其中,河南大学刘济良博士从批判工具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终极关怀角度出发,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而华东理工大学赵环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教育学生珍爱与尊重生命,他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然而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定义生命教育,它的含义应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唤醒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关键不是关于生命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授受”,而是对生命意识的“唤醒”。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生命教育首先就是要从人的灵魂深处唤起他沉睡的生命意识。首先,让青少年理解人的生命具有有限性,“这种有限主要是指:其一,人的寿命的限度。这是最大的有限。其二,人生际遇的不可控制性。疾病、天灾与人为的灾难,各种偶然事件都可能使得个体生命变得更加有限。其三,人生经历的不可逆性。人生经历不同于实验室中的物理、化学实验,也不同于电脑游戏,可以无数次重复,可以推倒重来,人的生命过程只有一次,没有重新开始。”其次,让青少年理解,虽然人的自然生命有限,但是正因为如此,才促使人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无限,使有限的生命生成无限的可能,绽放无限光彩。只有理解了生命的有限性与超越性,才能真正使青少年理解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二)培养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应、利用、斗争、创造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生存能力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因此,生命教育在唤醒生命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对青少年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使其懂得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宽容、愉悦地适应生活,珍爱生活每一天。具体来说,就是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培养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培养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培养冷静的心态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培养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培养坚强意志和抗挫折能力等。

(三)超越生命价值。

人生是有限的,现实是不完美的,人通过自我意识、反思能力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便能够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凭借自我的实践能力,不断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不断追求生命的完美,使现实朝着理想的状态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以“价值”为生存本体的动物,人总在不停地超越生命的价值。因此,生命教育不应当只停留在教人珍爱生命的基础层面上,而是应当引导青少年主动思考生命意义,追求生命的超越,并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意义的最大化,让有限的生命留下永恒的价值。

以上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虽然都可以独立存在且仍可被称为“生命教育”,但却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只有这三个方面内容同时存在于教育活动中,才能说这种教育活动属于完整的生命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生命教育情境。

要想取得生命教育的理想效果,就必须营造有利于生命意识形成及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建立自由、和谐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一所学校的独特校园文化风格会渗透到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精神和行为方式中去。学校应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的发展。例如,在学校设立有关生命教育内容的宣传橱窗;建设校园网内部的生命教育专题网页;制作具有生命感召力的大型壁画;举办生命科学展等。在学校的制度建设方面,设立分管生命教育的组织机构,长期从事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将生命教育列为师资培训课程;把生命教育列入课程设置,保证课时与质量;开设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对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进行咨询、指导与救助。

(二)采取多种形式设置生命教育课程。

首先,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和有效的途径。一方面,生命教育的知识、生命安全的技能、生命生存的技巧是可以教授和演习的,因此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教授;另一方面,通过独立的生命教育课可使青少年获得系统的生命教育知识,使青少年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生命及意义。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课程还亟须加强,课程专家和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开发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设立生命教育综合课程。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环境教育、美育有一定的交叉关系,在内容上容易出现与其他学科课程的重叠,容易使非生命教育课教师忽略其推行生命教育的责任。综合课的开设正好可以整合学校生命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所谓综合课,就是将生命教育作为综合课程里的一个单元进行教授,如“生存教育”、“生命美育”,这样,一方面可使青少年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又能与其他跨学科课题(如德育、环境教育等)联系起来实施。再其次,实施生命教育的渗透式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所有的课程当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各科课程的特殊规律,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科课程中的生命教育的因子,达到使生命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素质。

教师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生命教育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的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命教育的成败。我们不可想象缺少了具有良好生命教育素质的教师,学校生命教育会变成何种模样。杜威说,所有其他的改革都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素质。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建立教师对“生命教育”的正确认知,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成长环境。

(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建立生命教育网络。

青少年的生活是多元化的。青少年思想的形成,除了在学校接受老师教育的影响,还要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因此,开展生命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协作。要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的青少年教育网络,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形成一个安全的情感支持系统,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主动参与的新型协作机制,构建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如,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庭教育资源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可以向社区内部的学校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向社区开放,形成互动互补效应。城市里其他公共资源,包括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媒体和网络都有生命教育的各种丰富信息,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场所和教材。

生命教育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

点击显示
上一篇:如何走出小升初择校的误区
下一篇:一只没篮框的“篮球架”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