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小学入学工作基本结束,市内四区压力空前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郑州小学入学工作基本结束,市内四区压力空前

2011-09-01 11:59:40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截至目前,郑州市的小学入学工作基本结束,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基本都能做到“有学上”,但“入学难”现象依然明显。盘点今年的小学入学报名工作,市内多区均表示“压力空前”。比如金水区的15190名适龄儿童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占到6000名,几乎占到学生总量的40%。

现状

市内四区入学压力空前

虽然经过协调、分流等种种措施,目前郑州市已基本保证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有学上”,但因为城市框架拉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拥入等多种原因,解决今年的“入学难”问题,让各方很挠头。

“今年面临的入学压力是空前的。”不少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据统计,今年,金水区共有15190名适龄儿童,其中9190名是郑州市区户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000名。中原区有8000余名新生,为近十年来历年之最,其中外来务工子女有1800名左右。包括侯寨、马寨和二七区南部城区中心校,今年,二七区实际招收小学新生人数可能突破7400人,其中39%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管城区预计有5000多名一年级新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500多名。

析因

多种原因造就“入学难”

各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这种空前的入学压力。中原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中原区新建小区急剧增多,而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却相对滞后,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数量持续增长,是造成适龄儿童入学难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今年威尼斯水城、绿都城、阳光新城、茜城花园、中原新城、国贸公馆、晶华城等新建小区的落成加剧了招生压力。”

据介绍,今年,金水区北部和东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生源压力较大,管城区南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给五里堡小学、二里岗小学、港湾路小学及南十里铺小学带来不小压力。

对策

各区主动出击解决“入学难”

为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有学上,并严控“大班额”、“超大班额”,各区都采取了多种积极措施。

在分流学生中,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的作用开始凸显。比如,金水区金桥学校扩2个班,75中小学部新增加4个班,新建四月天小学招收4个班,丰产路小学扩1个班,以缓解入学压力。而其他区也纷纷采取扩班或分流学生以减少各校班额。

在报名过程当中,各区也提前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缓解家长情绪。比如中原区,就在市教育局办事大厅、局教育科、中原区绿都城小学设立3个“中原区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服务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和热线咨询工作。同时,该区还采取主动上门现场招生、设立家长休息室、开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等多种措施。

压力

教室不够用 学校努力找房

尽力保证每个学生有学上的同时,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今年我们计划招4个班,180个学生,但从报名情况看,已达到6个班的标准。今年全校总班数达24个,但只有20间教室,我们把会议室、功能室腾出来做临时教室,估计只需过渡一个月,到今年10月份,新扩建的教学楼将建成投入使用。”二七区春晖小学校长胡建玲介绍。

二七区兴华小学副校长郭瑾说:“去年我们就把图书室改成了教室,另外还租赁校园内幼儿园的三间教室。今年教体局调整了招生范围,相对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今年招生前,区委书记又专门到我们学校进行了调研,发现教室紧张后,现场承诺,尽快把学校门口的区行政服务中心搬离作为教室用。”

反思

“入学难”为何一直“高烧不退”?

“年年都说‘入学难’、‘择校热’,但我们更应该反思一下,这些问题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在我看来,造成‘入学难’的根本原因,是建校数量和速度与城市发展不匹配。但另一方面,‘择校热’更加剧了‘入学难’。这里边,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因素,也有家长一味迷信名校效应的心理作用。”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在多数人都削尖脑袋往“名校”挤的时候,已有部分开明家长开始悄悄“转移”。在二七区采访时,记者就遇到一位家长。“我儿子是2004年6月底出生,去年上学年龄差4个月。很多家长肯定会到处找人让孩子提前上学、上名校。我直到今年才给孩子在家门口报了一所名气不算大的学校,是小班化教学。”他说,“我不迷信名校,我觉得家长通过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主动努力学习更为关键。”

点击显示
上一篇:河南中小学“校安工程”已竣工项目9245个
下一篇:2011年郑州市市区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就近分配工作方案公布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