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通过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于2000年正式启动“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得到持续深入推进,四川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先后有44个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51个县(市)全部普及小学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普九”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19.83%提高到99%。今年石渠县“普九”后, 51个县(市)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实现了由初创到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标志的新阶段的历史性转变。义务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也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共有幼儿园和各类中小学校3853所,在校学生128万余人,在校生规模比2000年净增40余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增加32万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一个以基础教育为主,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和省、州(市)投入资金达70多亿元。目前,四川民族地区新建和扩建学校项目3523个,校舍总建筑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305万平方米,民族地区学校建设整体实现了由解决“一无两有”(即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木制课桌凳)到讲求规范、标准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在加快校舍建设的同时,投入2.37亿元配备远程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比2000年增加了913万册,教学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各级政府在对民族地区校舍建设实行项目资金全额拨款的同时,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免费提供卧具,将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月50元,其中藏区学生提高到每生每月120元。
三是寄宿制教育长足发展。目前,我省民族地区共有寄宿制学校1821所,寄宿制学生达46万名。与2000年相比,寄宿制学校增加了745所,寄宿制学生增加了34万名,比2000年提出的到2010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生达30万名的发展目标增加了16万名。十年间共投入79267万元资金,为212万名寄宿制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投入2820万元为578所寄宿制学校修建了小型牧场和种植养殖基地。寄宿制学校的陆续举办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深受民族地区尤其是牧区群众欢迎。
四是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大力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共培训民族地区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10万余人次。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组织成都、绵阳、德阳等市对口支援甘孜、阿坝、凉山三州47个县的中小学校,互派教师和管理人员任教、任职和锻炼,帮助提高民族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10年来,成都、绵阳等内地10个市的1568所中小学、省内33所高校以及37个省直部门结对帮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累计为民族地区选派8000名支教教师,捐款捐物总价值达1.2亿多元,并接收了3050名民族地区校长、教师到内地学校学习提高。此外,通过举办民族地区“两基”培训班,举办脱产提高班,增加双语师资预科培养计划等措施多渠道培训民族地区教师,促进民族地区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