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念了十几年书,还是幼儿园好混”,这是年轻一代对于幼儿园的美好回忆,那时,我们的幼儿园生活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耍:“找朋友”、“丢手绢”,老师还时不时的带我们去春游……而如今,很多小朋友却不愿意再去幼儿园,这是为什呢?
幼儿园教小学内容
曾经,5岁的我们会什么?
会英语吗?会背大量古诗吗?会多位数混合运算吗?……
在记者面前,这些“本事”,5岁的雯雯全会,不仅她会,和她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很多人都会。
在各省市陆续出台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政策通知后,以往有违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带有严重小学化倾向的学前班相继被取消。随后,小学教育开始向幼儿园渗透。
而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一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包括: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会做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对比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与时下幼儿园所教的内容,不难发现两者的重合之处。
在北京市东直门南馆公园附近,记者随机采访了40多位家长,在交谈中记者发现,多数幼儿园都开设语文、数学、外语课程。从中班开始,孩子开始学习多位数混合运算、拼音、古诗等;幼儿园会布置做算术题类的书写作业;期末考试、平时作业会进行等级评分,有时会张榜公示。也有一些家长表示,其孩子所在的私立幼儿园并未教过拼音和算术等课程,为了让孩子不落后,家长也只能把孩子送到课外培训班学习。
类似于“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的口号在不少幼儿培训机构的宣传单上经常见到。记者在一家知名的培训机构看到,其针对幼儿开设幼儿潜能开发类课程和全日制类课程,招生对象年龄段为2.5岁到7岁,包括剑桥少儿英语考级晋级跳、拼音识字、阅读说话、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课程,还开设钢琴班、书法班、舞蹈班、口才班、珠心算班、国学班、逻辑开发智力班等各种特色课程。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类似的幼儿培训机构,希望让孩子在成长起跑线上储备更多的能量。
“小学化”背后的无奈各方
一民办幼儿园老师李云向记者诉苦,尽管知道提前教孩子们小学的知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但生源压力使幼儿园也“没法子”。应试教育的竞争压力已经传递到幼儿教育阶段。不少幼儿园以“发掘孩子潜力”为目标,让学龄前儿童提前进入了小学生活。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沙红教授认为,将知识、技能学习提前放到幼儿教育,总体上是当前教育环境的反映,与整个应试教育的氛围有关。时下,教育虽然不断走向均衡化,但各种升学和评价等等,主要还是以考试形式选拔学生。家长将认识多少字、学会什么技能、掌握多少知识等认知的东西作为评价孩子学习好与坏,幼儿园质量高与低的标准,使幼儿园为适应社会市场生存需求,而提前进行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因而带有了较浓厚的功利色彩。
“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一条被家长们视为真理的“成才链”,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
在记者采访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引语。
“幼小衔接教育做不好的话,将来肯定要吃亏的。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进度比较快,幼儿园提前学小学知识,能让孩子提前进入状态。”家在北京东二环的杨女士无奈地说,“其实我也不想让孩子过早学习这么难的知识,毕竟他还这么小。但周围其他孩子们都在上课,为了以后他好,我们能不让他学吗?”还有部分家长的担忧来自于幼升小的考试或小学变相招生办法。不少家长反映,比较好的小学是要面试的,考孩子加减法、认字等。如果幼儿园不教的话,只能把孩子送到培训班,这又是一笔不菲的花费。
在家长和幼儿园“大吐苦水”时,小学一年级老师也呼吁要合理安排幼儿提前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肖彤曾在湖南岳阳一所公办小学教一年级,她记得以前班上有个学生,幼儿园时几乎将一年级的知识都学过了,以至于上课时老是走神、不想学。“孩子学习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强,提早接触小学知识也不为过,但要注意适度,不然会给一年级的学习带来麻烦。”肖彤介绍,不少幼师在教学中指导不到位或不规范,再加上孩子年龄太小,导致一些错误或不良习惯也出现了,比如拼音发音不准、写字姿势不对等,小学老师要费很多精力来纠正,有时甚至难以改变。
当前与未来、短期与长期,哪个更重要
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给幼儿增添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在沙红看来,幼儿园应主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质、习惯,以及将来面对社会、学习的心态和信心;同时,幼儿园还要给孩子们提供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有时间来思考和感知社会,而不是习惯性地被动接受知识。
面对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她指出,幼儿教育需将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相结合。当前我们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基本上经过幼儿教育的学习和培训,在面对现实压力时,如何坚持科学的幼儿教学理念,如何将科学的幼儿教育与社会大众的需求有效地整合,是幼儿园园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更离不开相关各方的参与。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幼儿园的教育已探索出许多可喜的办法与模式。例如,倡导家园结合,家长与老师的积极沟通,就孩子的教育达成共识,明确幼儿园的考核标准,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倡导政府及相关部门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评估机制,为幼儿园科学、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对各方来说,幼儿教育中如何处理当前与未来、近与远、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需要仔细斟酌。
小升初折射我们无处安放的教育公平
青春期 家长怎样改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