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6日称,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今年要在两个省份率先试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改革试点,“严把教师入口关”。
2008年,教育部前部长周济说要将师德量化评判。到现在,“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真是让人感觉师德俨然是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了。我认为,师德是必须的,这是教师的职业属性所要求的。可把师德一下子提高为刚性制度,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考察师德,无非是想规整教师队伍。但单方面制定师德规范是不够的,还需和教师以及学生作进一步沟通,使大家都能欣然接受。更进一步讲,所谓教师师德的沦丧,是与教育市场的混乱和教育制度的缺陷相伴
而生的。教育产业化、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迫使老师向升学率这些功利目标靠近,个人的道德自律往往难以坚持。
比师德堪忧的,是当前教育产业化以及教育制度的僵化。前者将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学生都卷入利益纠葛之中。在此情况下,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本身都成了产业化的牺牲品。而教育制度的僵化,更是让教育事业陷入难堪。有志之士呼吁良久,却未见教育局面有根本改观。而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学校的教育手段越来越单一……
还有一些教育问题,教育部门一直在回避,比如农村的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紧迫问题,未见教育部门给出积极正面回答,更不见有效的措施。依我之见,这些应该是教育部门天天嘴上挂着,时时刻刻心里记着的事情。而所谓的师德,只是一厢情愿地夸大,不是最突
出的问题。
再说教育公平问题,也未见像重视师德一样,不断提起。在媒体不断质问下,教育部门才说一些很冠冕的话。这并不是主管者应有的态度,更不应是他们做事的风格。将公众诟病的教育问题重视起来,并且一一解决了,这才是真正的担当。
前几天有媒体报道,中国许多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学堂。
比强调师德更重要的,是化解更现实的教育问题。但有关部门却一直回避,不能给公众一个满意交代。对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抓着不放,就有些避重就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