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原点到底有多难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让教育回归原点到底有多难

2011-09-08 14:34:09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1968年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国的事件。美国内华达州,一位三岁的小孩告诉母亲,她认识了英文字母“O”,这位母亲很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她告诉妈妈说:“是微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微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女儿在认识“O”以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鸡蛋等圆形的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认识了26个英文字母之后,女儿就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认为幼儿园剪掉了女儿想象的翅膀,她要求幼儿园对此负责。

孩子什么时候认识“O”是可以讨论的,但关注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故事阐释出这样的道理:教育过程中,所有施教者始终不应忘记,教育的本质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教育的原点是关注人的发展。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前所未有,但一些老大难问题,如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课业的减负却始终无法找到解决的根本路径,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恐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来教育实践大踏步前行,来不及回头望望与静下心来想想,于是,不经意间已同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失去了教育原点处最单纯的美好。

让教育回归原点。回归的路,有多难?

曾有一位教育局长这样说:办教育很简单,管好3个数,即“考试的分数、升学率的人数和基于分数、人数的奖金数”就行了。试问,当教育沦为用“人数、分数、钱数”来衡量,让教育回到原点,怎能不难?

有个男孩去农村过暑假,见一个老农把牛拴在一根又细又矮的木桩上。男孩着急地说:“爷爷,不行,牛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说:“放心吧,不会的。”男孩说:“这么小的木桩怎么能拴住这么高大的牛?”老农对男孩说:“这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就被拴在这根小木桩上了。刚开始的时候,它不肯老老实实地呆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地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可是,那时候牛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后来,它长大了,个子高了,力气大了,可是它已经不想再去拔这小木桩了。”试问,当我们的孩子被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养,让教育回到原点,怎能不难?

一些有识的教育家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推进、努力尝试打破“唯分数论”的现行评价模式,却遭遇家长的不解,“耽误了我们孩子的升学,你来负责啊?”遭遇了同行“善意”的劝解:“别冒险了,应试教育是老路,轻车熟路,风险小。”试问,失去了回归的土壤,让教育回到原点,怎能不难?

有这样一句话说了无数遍:决定一个人最终“胜负”的,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人生的境界与视野,信仰与责任,以及自由的心灵。

钱学森之问,问出了我们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事实。中华民族的复兴,有赖于对我们最丰富的资源——13亿人的想象力资源的开发。这一切,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取决于我们是否能让教育回归释放人自由心灵的原点。

可喜的是,《教育规划纲要》传递出这样的气息:鼓励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鼓励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鼓励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那么,让我们一起期待吧,期待教育重新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发现孩子并解放孩子。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努力促成教育回归育人原点,实现教育觉醒,寻找让教育回家的路!

点击显示
上一篇:小升初不关注分数不是读书无用
下一篇:素质教育不该让学习成绩变成“杀人”利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