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李沧区的学校课堂已经实现了变革,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课堂起始环节已经成为李沧区课堂教学的鲜明特点,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李沧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全区同步实施“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以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三个环节,步步为营,切实提高了每节课的授课效率。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李沧区不断推出减负增效的组合计划,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上升,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学生在校园里生活的更加快乐,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达标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针对学生作业“一刀切”的现象,李沧区大胆改革实行“按能分配”,作业按照量和难度分成3个层次,学生可自由选择。日前记者在李村小学现场观摩了“分层作业”实施情况,对于这种新的作业模式,家长老师和学生均持肯定态度。
“以往我们给学生统一布置作业,但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有的学生则需要一个半小时。这样,学习优秀的同学觉得作业过于简单,知识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则比较吃力。”李村小学副校长王荣华解释了实行分层作业的初衷。任课教师从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方面将作业设置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类,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B层为提高类,适当地增加难度进行变式练习,拓宽学生思维,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C层为发展类,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性作业。王荣华说,分层作业在实施过程中,老师根据课堂学生达标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布置,及时调整,每天的作业体现灵活性。
“我的孩子思维反应比较快,但有时有些懒,一些基础重复的作业不爱做,实行分层作业后,孩子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也提高了做作业的兴趣。”该校6年级3班学生家长辛艳蕊说。
多彩课程为个性发展搭舞台
每个周四的下午,对于青岛永宁路小学的学生来说,是最期盼的幸福时光。5年级学生乐乐兴高采烈地来到吕剧社团,和老师认真学习起了吕剧。“我把学会的吕剧唱给奶奶听,她听了非常开心。”乐乐说,她现在已经喜欢上了吕剧。除了吕剧社团外,永宁路小学还开设了合唱社团、京剧社团等。而这也是李沧区教体局推行“多彩教育”带来的新变化,让学生更加爱上校园生活,学到更多的知识。
永宁路小学学生打破了原有的班级限制,喜欢乐器的学生可以参加器乐社团、打击乐社团、手风琴社团,喜欢绘画的孩子则参加儿童画社团、想象画社团、纸盘画社团还有线描社团,喜欢体育的参加篮球社团、排球社团、乒乓球社团、体操社团。正是这一个个的社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提高学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课堂效率,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利用好业余时间,针对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求,我们推出了‘多彩课程’。”李沧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在学校内启动的多彩课程,就是通过多元化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利于兴趣培养、个性张扬的课程资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成就学生多彩人生奠基。
阳光体育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对于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来说并不难,一节体育课加上当前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运动量就足够了。可对于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来说,剩下的半个小时就要精打细算了。为此,李沧区要求各学校结合体育课课时安排情况,认真制定集体体育锻炼计划,确保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在当天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完成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例如,青岛永安路小学成立了足球、篮球、乒乓球、毽子等多种兴趣小组,将校内空间充分开发利用,把运动场地按学生的特点划分为六大区域,使学生拥有固定的项目和活动场地,安全合理地开展活动。
李沧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韩川德介绍,“阳光体育不应仅仅是一项活动,它更应该是一种育人理念的体现。师生同在阳光下锻炼成长,既是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为此,李沧区启动了 “万名师生阳光体育健身行动”,不仅要求课间操、午休、放学后教师和学生共同锻炼,还通过开展中小学运动会师生同场竞技、师生校园舞比赛等活动,为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搭建平台。青岛大枣园小学组织师生集体收集、整理、创编了游戏库,将游戏的名称、活动规则、注意事项以及作用做了详细说明,让师生在共同开发、使用游戏中感受阳光体育的魅力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李沧区现在已经基本实现 “阳光体育一二一”的发展目标,即每天确保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每个学校基本确定了一项体育特色项目,如青岛湘潭路小学的武术操、青岛金水路小学的抖空竹、青岛汾阳路小学的乒乓球操、青岛四流中路小学的花样跳绳、青岛61中太极拳等都成为深受师生欢迎的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