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担心清明节那天人太多,我们决定提前去祭拜父亲。
当我牵着13岁儿子的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哥哥和姐姐十分惊诧,随即便带着责备的语气问我:你怎么把孩子带来了?我知道,他们是怕孩子还小,不懂这些事。可这次,确实是儿子自己主动提出要来的。
儿子5岁那年,我父亲去世。他亲眼见到我的悲伤以及当时家里的忙乱,第一次知道了“死”这个字眼。那时候,他仰着头一脸的惊恐问我:“妈妈,死是什么啊?姐姐对我说姥爷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姐姐还说人都要死的,妈妈你也会死吗?我也会死吗?”他说的姐姐是哥哥的女儿,当时也不过9岁,就把自己听来的全都告诉了弟弟。我一时无语,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解释这样沉重的问题,便对孩子说:“姥爷年纪大了,你也看到过,生病躺在床上也是很痛苦的。死了就像睡着了一样,再也没有痛苦了。妈妈当然不会死,宝宝更不会死,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呢。”孩子信以为真,不再追问了。
以后每年的清明,我都要去墓园祭拜父亲,因为不愿意让孩子过早地面对压抑的气氛和生死的沉重,从来都没带他去过。不过,每次我去之前,都要忙着买鲜花、香烛、纸钱以及父亲生前爱吃的蔬菜水果做祭品,这些他都看到了,问我缘由,我也会坦诚地告诉他。我说,姥爷不在了,可我们内心是永远怀念他的。妈妈买的这些东西虽然不一定真的能够送达,可是这心意是一定能够传递的。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了一个又一个清明,儿子也一天天长大了。他从书中懂得了关于生死的含义。而我,也会在清明时给他讲我对生命的理解。
今年的清明,儿子早早就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今年你去祭拜姥爷也带上我吧。我郑重点头:好的,这些事情你也应该参与、懂得了。
我捧着鲜花,儿子提着祭品,走进青山环抱的墓园。低沉的音乐缓缓回荡,淡淡的香烟缭绕,依着青山,一个个的墓碑,一座座坟茔依次而上,平时灵动跳脱的儿子立时无语,变得庄严起来。摆上祭品,燃香,献花,鞠躬,儿子参与了每一个过程。当我想起父亲生前种种忍不住流泪的时候,儿子轻轻握住我的手安慰我说:“妈妈,我在你身边呢。”
回来的路上,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发现,原来死也不可怕。可活着更好!我们要好好地开心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