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在聚光灯下变异 专家批家长难辞其咎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童真在聚光灯下变异 专家批家长难辞其咎

2011-06-03 11:48:57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4岁半的南京女孩莎莎,在一档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失控大哭。视频传上互联网后,莎莎迅速蹿红,被网友称为“失控姐”。此后,莎莎凭借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的一再“失控”而维持高人气。莎莎的外婆事后披露,在录制一档节目时,节目组工作人员分两组对抗:一组负责逗莎莎哭,一组负责让她笑。

■台湾一档综艺节目中,有个小胖男孩浓妆艳抹,穿着网袜和露背装,大跳女性性感舞蹈而一炮走红。很多观众表示,看到小孩子男扮女装扮性感,只是觉得滑稽可笑,并非发自内心的欣赏。

南京有“失控姐”,上海有“小周立波”,而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走红的12岁童星林妙可,近来则因参加活动时身着的礼服胸部隆起,而被质疑为早熟……

越来越多的童星,成为荧屏前的看点。走到哪里,他们都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抑或令人发笑。但如此大众狂欢,却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倒吸一口冷气——我们是在审美,还是在审丑?

再过一周,就是“六一”儿童节。这个时间节点,不由让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心头一紧。站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大楼8层办公室的窗前,眼望着楼下花园里肆意嬉戏的少男少女们,孙云晓有一种困惑:为何孩子天真烂漫的原生态,在荧屏上越来越少见?

这座城市另一个角落,北京大学燕南园56号院,北大哲学系教授朱良志也与同事激烈地讨论着。早熟早慧的“小大人”充斥荧屏,一个个活泼的小天使被装扮成“小丑”,这到底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成人出了问题,抑或是当下社会价值体系混乱的一种呈现?

朱良志,兼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这位学者告诉记者,那些从电视选秀中走出的童星,一时间曾令他对“美”的定义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我们应该救救孩子!”两位学者研究的领域完全不同,却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电视台幕后的“恐怖”

孙云晓的忧虑可以追溯到6年前。其时,儿童电视选秀节目远不像现在这么火,但他已嗅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

作为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曾应邀参加北京当地某电视台的节目录制。那次节目现场,有个跳新疆舞的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孩子能歌善舞,很有表演才能,但却让人感觉“不舒服”。男孩演唱的全都是爱情歌曲,歌词与大胆的情爱表达有关。小家伙一边抑扬顿挫地引吭高歌,一边向台下的女性观众抛媚眼,极尽挑逗之能事……

孙云晓愤怒了。他在节目录制间歇找到孩子。

“你多大了?”

“7岁。”

“你刚才唱的那些歌,自己明白其中的意思吗?”

似懂非懂地摇摇头。

“为啥要做出那些哗众取宠的动作与表情?”

没有作声……

孙云晓后来知道,这孩子早几年就已走上舞台表演。在电视导播与摄制组的策划和指导下,他的怯场与难为情很快就消失了,大胆与暴露成了家常便饭。而男孩获得的,竟是台下观众一片惊奇与兴奋的欢呼与掌声。童趣与天真,开始离这个孩子越来越远。

又一个电视节目录制现场,这回是一档谈话类节目。孙云晓的注意力再次聚焦于现场唯一的一个孩子身上。节目开拍,只见孩子像个老演员一般,不但“接口令”快速敏捷,而且油腔滑调,一直对在场成年人的观点提出辩驳、胡搅蛮缠,时不时地冒出很多成人化语汇。“这小家伙像是个职业的儿童嘉宾,身上一股浓重的职业味儿!”孙云晓回忆,电视导演不断地露出微笑,拍摄完毕后一个劲儿拍着孩子的脑袋,对其称赞不已。这一切,让孙云晓觉得“恐怖”。

而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经遍地开花,观众的期待也日益高涨,口味越来越难以捉摸。俊男靓女这类“青春宝贝”不再是收视率的保证,穿着奇装异服、以“迷你版”成人形象示众的儿童一茬茬地出场。

很多次,孙云晓在电视台各类节目中当嘉宾,都要时不时地出手“救孩子”。

北京某电视媒体举办的主题活动现场,一歌手牵着一个孩子走到舞台中央。孩子还在念小学,看到这样的“大场面”,开始流露出胆怯与不安。主持人本想活跃气氛,坚持让孩子表演唱歌或者跳舞,但任凭现场如何引导,孩子就是不说话。僵持之中,现场一位嘉宾上前安慰孩子,没想到孩子放声大哭。一旁的主持人面露菜色,导演与工作人员异常尴尬……孙云晓不以为然,他心里清楚,这就是孩子最本真的状态,这就是一个孩子!

“连我们成年人第一回上电视,面对强烈的聚光灯,都明显觉得紧张不适,更别说一个低龄儿童了。”活动结束后,孙云晓走到孩子面前,蹲下身拉起孩子的小手:“别怕,宝贝!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行!”

被惊扰的天真梦境

和孙云晓一样,朱良志对近年来火爆的儿童选秀“嗤之以鼻”。国内的这些儿童选秀无外乎是成人选秀节目的延伸,不仅基本照搬“海选”、“才艺展示”、“观众投票”等模式,面对的受众也主要以成年观众群体为主。“把孩子作为卖点,成了电视机构赚取收视率的‘救命稻草’,而孩子则成了迎合成年人审美品味的玩偶!”

目前,以儿童为主角的综艺类电视节目,多有一个特点:讲究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性又以面对面的竞争与淘汰来实现。

朱良志关注过一档以家庭为单位的才艺比拼电视节目:每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主,经过各个环节的层层选拔,最终决出胜负。在淘汰环节,由于结果出其不意,观众时而有一种刺激感。可令朱良志痛心的还是孩子:一轮轮残酷的竞争下,有些被淘汰出局的孩子哭得异常伤心。

“抗击挫折当然重要,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过程。这类节目难道是希望尽早把人生无常的恐惧感带给天真的孩子吗?”在朱良志看来,商业化操作的选秀节目将无可避免地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喧嚣的即时淘汰、残酷的竞争排名,这些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据了解,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儿童电视节目均有严格的监管措施,业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比如,韩国的《广播法》就明确规定,电视不应助长犯罪、不道德行为,不应助长对健全的家庭生活和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造成消极影响的淫乱、颓废、暴力等现象,同时规定了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在我国,早在2006年,广电部门便明令要求严格审查未成年人参与电视选秀。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参与、主办或播出全国性或跨省(区、市)赛事等活动管理的通知》也明确要求,播出节目要力戒庸俗、低俗现象,不能迎合少数观众猎奇心理、审丑心态。更重要的是,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举办未成年人参与的全国性或跨省(区、市)赛事等活动必须单项报批。

然而,强劲的收视率却与这一规定之间形成了吊诡的反差。

“人生的发展不可逆转,走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一旦天真的梦境被不合时宜地惊扰,又有谁能来抚平这畸形的残局?”作为研究美学和美育的学者,朱良志很清楚,艺术表现形式的营养源泉本应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可现实中,扭曲的“艺术”似乎更有市场,而孩子不可避免地被捆绑、沦为牺牲品。朱良志备感无奈,他很希望公众能够明白一个道理:成年人应该用儿童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来看待他们的世界。“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家园。”

难辞其咎的家长

孩子“被成人化”固然是票房经济下儿童选秀节目的必然命运,但剖析个中怪象,被“一夜成名”心态裹挟的家长,亦难辞其咎。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送孩子学艺的家长层出不穷。一些最初抱着培养孩子兴趣的家长,在“艺考热”和形形色色舞台聚光灯的诱惑下,也终未能逃脱“出名要趁早”的梦魇。

近年来,无论是在外地讲课,还是收受各地家长的求助信件,孙云晓耳闻目睹了不少事关儿童艺考的悲喜剧。有位家长向孙云晓直抒胸臆:孩子从小学习小提琴与绘画,长辈们并不强求孩子走上艺术道路,只求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不负重望,孩子的琴棋书画都能拿得出一手。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通过学校选拔参加了某电视节目录制,但绘画与小提琴等才艺展示被排到了其次,一番浓妆艳抹之后,导演的主要意图是让孩子与同龄的男女孩子一起跳劲舞。“我们做家长的讨论了好多次,坚持不让孩子参加这活动。”

这类头脑清醒的家长只是少数,更多的家长做着“星爸”“星妈”的迷梦——期待孩子在台上的“出位表演”能迅速让他们名利双收。

“只要有机会,我当然会把孩子送去参加选秀,孩子需要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如果能借此获得一些名气与奖励,对孩子未来发展肯定有利。”孙云晓就碰到过不少家长拉着他询问,孩子如何在舞台上可以表现得更好,应该怎么说话表现等等。

朱良志也不例外。不少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纷纷向他打听艺考相关事宜,希望他利用“圈内人优势”传授机宜,为孩子博取一个当明星的好前途。

很多求捷径而未得的家长,成了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俘虏”的对象。沪上一家教论坛,网友“小竹姐姐”发出一则炫耀帖:“女儿真争气,报名XX艺校面试终于通过了,今天等到了录取通知书。”不料有位网友立刻回帖公布真相:“楼主,如今的XX艺校早不是10年前了。那时候录取率是10:1到20:1,对孩子有要求、有选拔;现在嘛,就是一个出钱就能上的幼教机构了。”另一位网友“豆豆妈”也跟进说:“楼主,我家女儿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不过听艺校老师说,现在还在补招生,之前没录取的孩子还可以再报名……”

形形色色的艺校负责向舞台输送一批批“拗造型”但缺乏童真的小演员,而只要能让孩子“抛头露脸”,艺校大门就会迎来一群群疯狂的家长……这条畸形的利益链,让教育专家们心惊。

孙云晓很怀念30多年前自己担任青岛市四方区少年宫总辅导员的那段时光。那时,他刚做教师不久,手下有一群文艺演出队的孩子。当初,这群孩子完全是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汇聚在一起,排练节目,参加各种汇报演出。“说实话,这批孩子的水平并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人也都默默无闻了,但直到现在他们回想起这段时间,都觉得受益很大,特别的留恋。”

当时在文艺演出队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女孩,后来成了青岛市首批模特队成员,如今已小有名气。去年,孙云晓回青岛,巧遇这名女孩。女孩告诉他,自己最怀念过去的少年宫舞台。“现在看来,自然的成长环境是最难得的。”

每次遇到疯狂的家长前来咨询电视节目评委喜欢怎样的孩子时,孙云晓总是心平气和地向家长讲述他自己的这段经历。可家长们似乎都难以理解,他们不耐烦地打断他,没有任何耐心听下去。

“又是一个儿童节。我们能不能回到这个节日的初衷,捍卫儿童的基本权利?儿童必须优先得到保护——如何做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就该怎么做。”孙云晓的心愿是,更多孩子能走出聚光灯,回归平静的童年。

点击显示
上一篇: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增无减 优秀生或更严重
下一篇:儿童节礼物大调查:孩子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