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一个对儿子束手无策的‘70后’父亲”投书媒体,讲了他和“90后”儿子的冲突,发出抱怨,“现在的独生子女面对的诱惑太多,社会给他们的东西太多,却恰恰没有给他们自然的、阳刚的培养。”认为“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到头来“我想尽办法让他吃苦却都失败了”。
“吃苦”没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说明责任感不是吃苦吃出来的。一个14岁的孩子已经不可救药了吗?好像也没那么严重。不过,这位“对儿子束手无策的‘70后’父亲”的苦恼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想,是不是该先从父母身上反思一番,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什么,而不该给孩子什么?
我也有个孩子,还是“00后”呢。一天吃晚饭时,孩子大概脖子不舒服,用手擦了一下,他妈妈就赶紧开电扇。出点汗又有什么呢?我也不喜欢给孩子随便买零食吃,但在他妈妈看来,我这一切都是吝啬的表现,就是不舍得让孩子享受。
我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常常遇到随便买东西满足孩子欲望的家长,基本不分穷富。某些家长不是在满足孩子欲望,简直就是在纵容孩子的欲望,要是不经常给孩子买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好像对不起孩子似的,把孩子的“胃口”给撑大了。有家长说,挣钱为的啥?不就是为孩子过幸福吗?孩子就从这一个个细节中一步步滑向欲壑难填的境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被惯得就知道要什么就得有什么,一点不高兴就折腾父母。尤其是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尽力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以自己的攀比来培养孩子攀比,等孩子欲望膨胀了,家长又开始怨天尤人,好像全都怪这个社会风气不良,就不反省自身的市侩毛病。
我们这个社会一向有这样的传统,父母不仅要把儿女养大成人,还要管儿女成家立业,连照看孙子都成了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许多青年买房子结婚生孩子全靠父母打点,稍不如意就责怪父母没本事,而很多父母自己似乎也觉得理亏,不把儿女喂足,做父母的就不合格,不让儿女啃自己,为人父母就没面子。“啃老”现象的存在与“发扬光大”,正是中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的严重缺陷所致。父母拼命挣钱,一心要给孩子创造美好生活,妄图把孩子未来的一切都安排停当。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习惯了享受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还奢谈什么责任感呢?这恐怕也是造成中国家庭“富不过三代”现象的根本原因。
作为家长,在物质上给孩子的太多,却没有让孩子满意,因为孩子对家长的辛苦并不了解,没一点感受。我多次在学生中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清楚家长干什么,更无从得知家长怎么干。家长不过是孩子的“冰箱”(只提供物质),家长在精神方面对孩子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但都是被动影响。有多少家长主动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奋斗,帮助孩子观察并认识社会呢?不少家长跟孩子的交流很肤浅,所以,独立、责任、创造之类在孩子的意识里几乎不存在,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未来最需要的,却不是靠“吃苦”所能汲取的精神营养。
培养孩子,还是要多多注意细节,不要让细节毁了孩子;不妨让孩子早一点融入社会生活,让他们早一点成为一个社会人而学会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