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在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教育部,对来自东盟十国的教育部长和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本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举办,是落实2009年10月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有关决议的重要行动之一,也是深化中国—东盟多边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尝试。今天上午,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对大家了解中国及中国教育、推进双方人文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积极应对挑战、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发展”的话题,同各位部长交流探讨。
一、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具有尊师重教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拥有2.6亿在校学生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4%,初中毛入学率为99%,基本消除性别差异。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24.2%,在学总规模2979万余人,居世界首位,高等学校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提升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国家助学体系不断健全,每年惠及2000多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这既是中国教育面临的特殊矛盾和挑战,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二、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上个月中国政府成功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工作方针,明确了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一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努力达到50%。
二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三是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四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五是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系统推进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努力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为了保障这些目标实现,中国政府提出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提高教师地位,提升教师素质,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三、对中国—东盟下一步加强教育交流合作的几点建议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近相连,是真正的邻居和伙伴。东盟各国高度重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施,在普及基础教育和消除性别歧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改进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新兴学科、培养尖端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重要成绩。这些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推动双方关系站在新的高度,也为加快培养促进相互交流合作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为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的深度、广度,中国教育部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一是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合作平台,完善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教育高层对话,共同研究和推动中国与东盟教育的战略性合作。
二是进一步扩大双方互派留学生规模,更好地落实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的“双十万计划”。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对计划进行规划和设计,重点进行高端人才交流和培养。中国教育部将积极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提出的“在未来10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倡议。
三是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在“中国—东盟中心”这个重要服务平台上,举行系列研讨会和培训活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深化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与合作。
四是进一步推进双方高校间的学分转移和互认,鼓励中国与东盟国家大学建立全面、务实的教育合作关系。消除区域内国家之间学生流动的障碍,提高区域内高等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青年之间的友好往来,在中国—东盟青年交流的框架内,积极开展区域性的青年语言、文化、体育、艺术等交流。中国教育部将积极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提出的“未来10年内邀请来自东盟国家的1万名青年来华参加语言、文化、体育、艺术等交流活动”的倡议。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双方将举办系列活动庆祝和纪念。为此,今年10月东亚领导人峰会期间,中方将组织学生艺术团赴越南等国家进行巡回演出,2011年计划举办“中国—东盟友谊知识竞赛”,拟邀请东盟国家入围选手赴华参加决赛,扩大双方青年间的友好交往,不断夯实中国与东盟友好交流的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是同行,更是朋友。开放的中国愿与东盟各国加强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让我们以教育为纽带,以友谊为桥梁,共同为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繁荣的亚洲和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