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孩子为啥喜欢“宅”?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网络时代孩子为啥喜欢“宅”?

2011-03-18 17:08:12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学生锻炼为何要政府“撑腰”

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对于很多学校而言,这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场景。排得满满的文化课,五花八门的特长班,有如“赶场”般的生活,将孩子们本就少得可怜的体育锻炼时间轻易剥夺。

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而一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调查则表明,60%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体质不好是缺少锻炼造成的。逐年恶化的体质测试结果,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无一不为我们敲响警钟。

3月15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项曾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多次强调的议题,如今上升至一个新的政策高度,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本版今起推出“体坛圆桌”特别策划——孩子何时重回操场,聚焦青少年体育,聆听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共同探讨如何把体育锻炼时间真正还给孩子们。

吴飞(化名)是北京市人大附中分校的初二学生,课业负担挺重。“我们平时在第二节课后会有20分钟的课间操。初一、初二年级每周有3节体育课,初三年级每天都有体育拉练,不过都是练实心球、引体向上之类的中考项目。”吴飞说:“如果没有体育课,那我们每天肯定锻炼不到一小时,因为作业多,回家还有家教,哪有时间啊!”

在我国,有亿万中小学生与吴飞一样,因为学业压力、生活习惯、运动安全等各种原因,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于是校园体育就成为弥足珍贵且无法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却令人担忧,学校体育流于形式、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等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趋势已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时候。

学生锻炼

现状到底什么样?

郑轶:在讨论国计民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什么会专门提到“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样细化的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处于怎样的现状?

谢军:这次把“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上升至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反映了各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以前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目前青少年体质监测的数据不乐观。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个问题好像不那么急迫。但其实,青少年体质是一个关乎国家竞争力的大问题。以前在我们的观念中,往往偏重于应试教育,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欠缺导致了大量近视眼、小胖墩。但这种错误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它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需要我们去坦然面对,吸取教训,着手改善。

吴键:这不是一个对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简单规定,其中包含科学的测算。国家规定,全国中小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在具体课时上也有明确要求,但实际上,全国超过1/3的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并不能按规定开齐开足。有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并且随着年级增高,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学生逐渐减少,高中生的情况最差,只占12.5%,而情况最好的小学生也只能达到22.6%。

魏子钧:就我个人看,目前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不容乐观,一是中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的意识不强,对于健体的认识不太清楚,学校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二是有些学校体育教学的场地设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要。三是体育教学的形式仍然陈旧,缺乏创新,不能真正吸引学生参与。这或许是制约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瓶颈或短板。

网络时代

孩子为啥喜欢“宅”?

郑轶:曾有一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调查显示,中国学生休息日多选择学习、休息或上网,而其他三国的学生则更多选择出去“玩”,体育锻炼占很大比例。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爱运动?

谢军:在发达国家,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而我国正在从温饱走向小康的发展过程中,过去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饮食健康等问题。但与国外相比,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还普遍不足。其中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毕竟要改变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时间的积累。我觉得,其实孩子们是喜欢运动的,关键是如何让他们走出去,参与体育锻炼,这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的努力。

吴键:现在的青少年由于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延长,减少了闲暇时间特别是体育锻炼时间。而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交通的便利,又限制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减少了他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现在处于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休闲方式发生改变,很多孩子养成了久坐不动的习惯。现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都与运动不足有关。

魏子钧: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在考场上取得高分,其它什么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是忽略的。再加上中国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缺乏同伴之间的合作相处,有的宁愿自己歇着,也不愿出去。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虽然爱看体育节目,却不爱运动,对处在身体发育期的体质成长并无益处。

改善体质

我们要做哪些事?

郑轶:有调查显示,近些年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包括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采取哪些实践行动?

谢军:体质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能出现“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表明了政府的决心。我认为在现有体制下,关键是用怎样的力度去抓这个问题。相信只要国家有具体措施,真抓实干,学校、家长、学生予以配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必然会有效果。

吴键:最典型的工作就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这几年来,学生身体素质、机能水平都有改善。

魏子钧:我认为首先是端正办学思想,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把体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特别改革教育的评价机制,赋予体育更多权重。同时,开展让学生真正喜欢的快乐体育、游戏体育、轻松体育。

素质教育

体育缘何变瘸腿?

郑轶:我们一直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如今“体”却成了瘸腿。校园体育发展究竟面临哪些困难?

谢军:我觉得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一小时。一天有24个小时,不是说你锻炼了一小时,就能弥补一切,重要的是带动整个青少年生活方式的转变。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体育锻炼的条件。这里涉及体育教学规范化的问题,不能说这个老师教不了别的课才去教体育,而是要培育专门的体育师资,提升教材的规范化和体育课程的科学性,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他们锻炼,不能只去应付体育考试。

吴键:近两年国家中小学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发现,目前缺乏健全的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担机制和社会赔偿的保障制度,教师、学校担心承担巨大赔偿责任,是制约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最重要因素。很多学校明令禁止一些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益但有一定危险性、对抗性的教学内容,如攀爬、体操、耐久跑、游泳、足球等。

魏子钧:目前一些城区学校硬件不足,体育场地小,甚至达不到办学标准,而每年用于体育器材的资金也太少。相比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师资培训都没有跟上,教材内容单一,有的学校体育教师老化现象严重。

学生锻炼的政策演变

2007年初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2007年4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实施办法公布。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布,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009年8月《全民健身条例》颁布,要求学校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2011年3月“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对话人:

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谢军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

甘肃省兰州市十四中学副校长魏子钧

点击显示
上一篇: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科学节”吸引中小学生
下一篇:六年小学,打造孩子的“长宽高”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