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可以在作文中舒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孩子的天性可以在作文中舒展

2010-08-23 09:59:20     标签:小升初升学指导

不知从何时开始,作文被我们弄得很复杂,甚至让我们头疼。好文章须有真性情。可是看看当下孩子的作文,有真性情的文章又有多少呢 翻开孩子的习作,满篇充斥着假、大、空的成人腔。怎样才能让孩子把生活中鬼灵精怪的童言童语转化为书面文字自由流淌呢 特级教师潘文彬在2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在《守护儿童的天性》一书中提出了对儿童习作的独到见解。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作家曹文轩的孩子曾写过一篇关于公鸽子与母鸽子恋爱的故事,描写生动有趣。然而语文老师认为这种故事没有意义,给了孩子一个很低的分数。于是曹文轩自己给了孩子一个高分表示鼓励。曹文轩觉得,写东西不一定非要瞄着“有意义”,也可瞄着“有意思”。

潘文彬认为“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习作“有意思”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习作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发现。生活无处不在,儿童眼里的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如果他们能观察到“有意思”的事,主动把事情记录下来,那么“有意思”也就变得“有意义”了。教师应当“蹲下来”,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把习作的着眼点也放在“有意思”上,那么习作范围就会变得宽广,内容也会随之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觉得“有意思”,有写的欲望,那么习作想要“没意思”也难了。

潘文彬指出,“有意思”与“有意义”并不矛盾。提倡“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只是说不应当把“有意义”提得过早、过多、过急。不舍弃 “有意思”,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写出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这样一来,怎么会怕学生习作无话可说、言之无物呢

让每个学生都当上主角

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意愿,都有被欣赏、被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可是作文讲评中唱主角的往往是优等生,教师也以优等生的作文为衡量、评判学生习作的标准。这势必会扼杀大部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

儿童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宽容、信任、引导和激励。潘文彬认为,当学生写成习作之后,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此时应当顺应儿童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他十分欣赏“小小作家笔会”的讲评形式,认为让学生以“小小作家”的身份参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发表文章是写作成功的一个标志,也是习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潘文彬认为,应当放大习作成果的激励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要能和许多学生形成对话的,都是发表,比如在广播站朗读,在班内和校内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登载,把学生优秀习作汇编装订成册,建立班级博客,等等。

命题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潘文彬认为把命题作文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立起来是一种误区。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让学生习得一种写作方法,正体现了命题作文的优越性。正如学习绘画、音乐和书法一样,命题作文可以看作是一种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写作实践中得到提高。命题作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主体逐步获得自主命题的能力,获得表达的自由。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不断改进命题作文的方法、方式,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命题。

写好命题作文,需要师生双方密切配合。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责任之所在,潘文彬认为备课首先要把握课标要求,将其有效落实到作文教学过程中;其次要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以致用;再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语言水平的发展状况,把握训练重点;最后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诱发学生写作动机,引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无论何事都追求速成,而潘文彬却把习作看作是“慢的艺术”,从守护儿童的天性出发,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贯穿于习作教学始终,拒绝将儿童扼杀在作文模板中。守护儿童天性,不仅给作文教学以启示,更给教书育人以有益的启示。

让每个学生都当上主角

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意愿,都有被欣赏、被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可是作文讲评中唱主角的往往是优等生,教师也以优等生的作文为衡量、评判学生习作的标准。这势必会扼杀大部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

儿童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宽容、信任、引导和激励。潘文彬认为,当学生写成习作之后,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此时应当顺应儿童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他十分欣赏“小小作家笔会”的讲评形式,认为让学生以“小小作家”的身份参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发表文章是写作成功的一个标志,也是习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潘文彬认为,应当放大习作成果的激励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要能和许多学生形成对话的,都是发表,比如在广播站朗读,在班内和校内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登载,把学生优秀习作汇编装订成册,建立班级博客,等等。

点击显示
上一篇:千万不要忽视阅读的力量
下一篇:小升初新生入学前的准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