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分析,从教学目标而言,小学是达标教育,要求及格达标即可,而中学则是满分教育,要求学生考满分,通过分数高低来衡量、区分学生。从结构上来说,小学教育是模块化,初中教育则是体系化,初中的学习更注重课程前后衔接,前面的学习效果对后续学习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从教学内容而言,和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内容量很大,难度也直线上升,初中一节课的内容相当于小学四节课。从学习方法而言,小学是保姆式教育,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进入初中后,孩子进入断奶期,需要自主性学习。综合以上种种因素,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小学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中学学习成绩未必好了。
同时,小学和初中面临的任务和学科学习的内容差异也很大。总体来看,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学科的学习。到了初中,多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几大学科,而且知识系统性比较强,需要孩子课后花时间去消化,否则很容易导致成绩下降。
●升入初中后
学习习惯面临转变
小学本身知识量少且时间充裕,所以小学老师的教学进度较慢。到了初中,科目增多,教学时间有限,老师授课方式发生转变。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要完成老师下达的简单记忆、书写等任务就行了,而到了初中则需要学生多预习、多思考、多提问、多总结。学生们一定要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抓好衔接教育
让孩子中学步步领先
小升初阶段性跨度很大,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过渡期的放松。假期里孩子需要放松,但不能完全与学习脱钩,因为学习是有延续性的,完全脱钩容易造成断档。
分析原因:
小学和初中在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进入初一后,学科增加,教学内容加深,知识抽象化,老师讲课不再力求形象直观,而是注重知识传授。课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推断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加之初中老师对于学生采用半扶半放式,更多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我管理提出了要求。另外,学习时间的必然延长,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寻找对策:
利用假期,让孩子提前走进课堂,提前感受教材特点,提前进入初中生的学习状态。
1、初一语文 玩玩闹闹中学语文,轻轻松松拿成绩。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进入中学后,这成了一个不能实现的神话。初一的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没有为学生打开快乐求学的大门,没有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而是向学生敞开了晦涩难懂的大门。怎么办?提前进入学习!"快快乐乐背古诗,轻轻松松受表扬"这是小学语文学古诗的特点。进入中学后,第一篇文言文《郑人买履》就让你感受到文言文的"不知所云"。怎么办?提前进入学习。
2、初一数学 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对于新初一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首先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其次要认真听讲,听懂重点、难点,掌握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并且做到勤于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再次要学会记笔记,并且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并通过有选择性地做习题,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初一打好数学基础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初一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多注重口语、听力训练,而在写作方面对学生要求不高。而初中教材大幅度地增加了语言的输入量,教材密度更高,容量更大。在语言输入量扩大的同时,教材中出现的句型、时态、语态和动词变化的种类更为繁多、复杂。教材要求也更高,如教材提出了写作要求。同时,初中题型变化较大,考试的题型和方法较之于小学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让学生从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适应初中英语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感能力、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2009"新初一"暑期课程
小学和初中在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进入初一后,学科增加,教学内容加深,知识抽象化,老师讲课不再力求形象直观,而是注重知识传授。利用假期,让孩子提前走进课堂,提前感受教材特点,提前进入初中生的学习状态是有效的办法。